图片

75年前青海西宁的百姓生活

摘要:   编者按  西宁是青海省的省会,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是青藏高原一颗璀璨的明珠。  本文发表于1947年,记述了西宁市城市建设、文化娱乐生活(秦腔、电影院和妓院)、经济发展状况(渔业、牧业),及西宁市的城市特色(教堂、金店多、治安好)。为我们了解建国前的西宁城和人民的生活提供了一种参考。  西 ...

  编者按

  西宁是青海省的省会,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是青藏高原一颗璀璨的明珠。

  本文发表于1947年,记述了西宁市城市建设、文化娱乐生活(秦腔、电影院和妓院)、经济发展状况(渔业、牧业),及西宁市的城市特色(教堂、金店多、治安好)。为我们了解建国前的西宁城和人民的生活提供了一种参考。

  西宁的城市建设

  西宁市全景,1940

  西宁市成立于去年(1946)4月,之前还是一个县城,前清(清代)青海办事长官和镇守使都住在这里。城垣在湟水南岸,周围约6公里市内街道房屋相当整洁,阴沟尤其通畅,虽面积不大,而口较密,现在有人口5万余,回汉蒙番杂居,较热闹的街道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及东关。

  青海省发号施令的省政府就在西大街,市民经商者较多,商业相对相当繁盛,货物多由兰州运往,故索价较高。如果可以拿人作比喻的话,西宁是一个乡下的姑娘,披上了时装,正走入都市化现代化的大路。

  西宁市上,没有一部人力车,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脚踏车和马拉轿车,吉普车仅看到了一部,小汽车也只有两三部,一般市民多步行,脚踏车最普遍,上至秘书长下至市民,多精于此技。在官员的车后面,往往紧跟着便衣或军装的卫士,除了在上坡或有要事的时候,骑车者很少踏动,这种情形,在初到西宁的人看来很奇怪,其实在西宁住惯了的人,这是司空见惯的事了。

  西宁的文化事业

  《青海民国日报》,1932年

  谈到文化事业,的确是太贫乏了。全青海只有一家新闻报纸,那就是青海的《民国日报》,社址在西宁南大街省党部内,是党报……社长田生兰氏,早岁游学国内各地,谈吐颇好。每日销售700余份,多行销省内各县,每月经费不敷时,由中宣部补助。其新闻来源完全由特色电台收录南京《中央社》消息,专电根本没有,本市消息较多,与兰州及其他各地报界联系亦甚少。田社长以莫可奈何的神情对记者说:“就是因为钱的限制,不能使这份报纸改善。”

  的确,现在的事非钱莫办,何况是办报,听说目前党报都要实行企业化了,我们心里期望这株文化幼苗早日得到滋润的灌溉。

  虽然,西宁市上听不到卖报的喊叫,报纸在境内销路不多,但是在街头贴报处却挤满了人,这证明了留心时事的人之多,也说明了市民的经济力量。

  除了《青海民国日报》以外,还有三四种政府的《青海政情》和《乐家湾周报》(省保安处编)。外埠的报纸在这里推销却很广,尤其是兰州的三家日报(《和平》《民国》《西北》),平均都在200份以上。

  西宁书店有七八家,经售的书籍,以小说居多,杂志次之,正当的参考书一本也找不到。记者问起书店老板的生意情形,他们都是不约而同地摇头叹气说:“连邮费都卖不够,还谈什么利润!”

  西宁民教馆设在孔庙内,环境宽大,可惜设备不大好,书报阅览室内鸦雀无声,记者去参观时,只有管理员一人在伏案,桌子上陈列着兰州的三份报纸,和一些战时宣传小册子之类的书籍,杂志多是陈旧过期的。游人很稀少,也许是西宁市民终日为生活奔走,无暇来此吧!

  西宁的娱乐生活

  可是在麒麟公园——西宁唯一最大的公园——却是坐满了有闲阶级。麒麟公园在西门外,距市中心近二三里,林木遮日,溪流纵横,公园周围有二平方公里之大,在兰州还没有可以与之比美的。记者去游览的时候,茶馆里坐满了人,猜拳行令之声到处可闻,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西宁市民的心情。

  西宁城外的公路和汽车,1941

  西宁市的古迹名胜,除麒麟公园外,还有南山寺与北山寺,都建筑在山麓上,形势很雄伟,站在寺的最高处,可以俯瞰西宁城外野景,目前这两处都被利用作市民游赏的所在。

  在房荒普遍严重的情形下,西宁市却是得天独厚,没有受房荒的侵袭,主要的原因是外来客定居者很少,加之到处在大兴土木,从事建筑,所以不会产生。但是房租很贵,普通房屋每月租金2块,合法币4万元,租赁新房屋的押金大约在20万元左右。当然,这比起京沪的论“条子”却又是大巫见小巫了,听说,捐税重是最大的原因

  西宁街头,“摩登”妇女很少,烫发、高跟鞋、夹着玻璃皮包者,更是凤毛麟角,只有在晚上电影院中偶尔回首在包厢中,可以发现两三个樱唇华妆的小姐太太,她们的打扮,比起夜都会里的人物绝不逊色,一散场,便头也不回的坐小马车返家了。

  西宁湟光电影院,1946

  娱乐场所只有一家湟光电影院和一家秦腔剧社,电影院日夜两场,声光并美,影片全由兰州运去,凡在兰州映过的片子,在这里也都能卖座,票价比兰州稍高,但生意却非常兴盛。记者去的时候,正上演福布斯公司的《威尔逊总统传》,观众的欣赏力很差,遇到接吻拥抱的镜头,即狂哭大笑,拍掌不止。秦剧社也很能叫座,不过园地太狭小,又是露天,一遇天雨,便得停演。

  神女夜莺(指妓女)在这里也不少,大新街后面是个大本营,每值黄昏,他们也就整装倚门,等待顾客。在今日,经济社会不安定,失业呼声四起,农村破产的时候,这种情形的发生,是每个城市不可避免的。有人说,妓女在西宁有特殊的存在原因,究竟是什么原因?记者也不得而知,只好孤妄听之。

  西宁的特色

  记者在青海住了将近一周,发现各县都有至少一所天主教堂,传教者多为德国人,很显然的,他们利用民智未开大肆布道,据记者调查,信奉天主教者确实不少。

  在西宁甚至全青海,有一个共同现象,就是蓝布制服非常普遍,除了军人,行政机关和学校的职员工友,都是一律穿蓝布制服,军帽、布鞋,县长与科员无有分别,如果没有人介绍,你决不会知道谁是县长,谁是科员。他们这种崇尚节俭、整齐划一的精神,全国恐怕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吧!

  西宁公安街(公安厅、建设厅所在),1934

  西宁市的治安很好,盗窃扒手根本没有,市虎伤人,从未有闻,这一切完全应归功于马子香(即马步芳)主席的教化,以及下层警察的负责。因为市区不大,车马很少,警察用不着指挥交通,汽车过处,仅吆喝行人躲避而已,乞丐在这里仅是老弱残废,不像其他城市里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也向人伸出求援的手。

  西宁市虽然很小,金楼却有七八家之多,金饰交易在这里并没有管制,但成交者不多。饰金出售150块硬币,合300万,收价110块,合220万,与兰州黑市相去无几。一家金店老板叹气地对记者说:如果不是靠一点利润做的生意,连肚子都吃不饱……。

  西宁的高昂物价

  因为交通和通用货币的关系,物价比兰州贵二倍以上,就是土产也和兰州价差不多。清油每单秤3000元一斤,羊肉6500元一单斤,面粉1500元一斤,香烟较贵,猪肉因为购用者少,较兰州稍便宜,吃顿小馆便饭起码2万元。牛羊皮衣为西宁特产,但索价并不便宜,黑子羔小毛,每袭硬币80块,合法币160万元,狐狸皮亦相差无几。

  洗澡在此间特别贵,原因是回教人多,他们天天做礼拜,天天沐浴,所以用不着进澡堂洗澡。记者在西宁洗了一次澡,用了14000元;在兰州14000元,可洗三次有余。

  西宁的经济状况

  青海的出产很多,并且都相当有经济价值,尤其是羊毛羊皮在战时曾与外国交换军械,对国家有极大的贡献。此外,药材、食盐、木料都是大量外销,而西宁就自然的作了这些货物的集散地,每年的出口额虽不详细,但为数甚巨是毫无疑义的。进口货以茶叶、布等为主,都是番民所需要的。

  因为河流的纵横,和地势多草原的缘故,青海的渔牧业很发达,黄河、青海、布喀河等河流湖泊中盛产鱼类,黄河的鲤鱼和布喀河的无鳞鱼,更是遐迩闻名捕鱼者多为汉人,番人不但不食,亦不捕。

  牧业在青海,几乎成了人民的生业,尤其是蒙人同胞大多从事于此,他们骑着健马,驰骋在草原上,过着游牧的生活,畜类多为牛、羊、马等。记者去大通县的时候,沿途虽然不是牧场,却看见一群群的牛羊在山地上吃草,令人草原的牧民生活引起了遐思。

  青海的地理和各民族特点

  青海宁夏甘肃地图,1933

  读过地理的人,谁都知道青海面积广大(占728198平方公里),仅次于新疆,但是人口太稀少,仅有130万人,平均每方公里不足两人,物产虽丰富,资源虽盛多,可惜人力不及,未能开发,货弃于地,尤其矿藏一项蕴蓄最丰,有“黄金世界之青海”,今后如果要建设西北,开发西北,移民问题不可忽略。

  青海境内的住民复杂,可算得民族展览馆,汉、回、蒙、藏、番、土族等,信仰不同,风俗各异。东部诸县,汉、回、土为主;北部多蒙、番人;南部纯为番民。汉人民性敦厚,勤俭耐劳,除经营农商外,大都兼理畜牧。回教人生活习俗多与汉人同化,惟团结心强。蒙人性格强悍,善骑射,以游牧为生。所谓番民,也就是和西藏人同族的西羌后裔,生性粗野,文化落后,多从事游牧,常为疾病穷困所扰。

  时雨《西北通讯》1947 年

  本文由“瀚海淘沙”独家整理

 

分类: 中文 图片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