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84年前摄影大师镜头下的陕西农村景象

摘要:     庄学本(1909—1984),上海人,中国影像人类学的先驱,纪实摄影大师。九一八事变后,面临日寇的侵凌,国民政府"开发西北"呼声甚嚣尘上,了解西北的情况已是当务之急,西北农村真实情况究竟如何?庄学本曾是《良友》画报、《中华》画报和上海《申报》特约记者,1936年,被国民党政府护送班禅回藏专使行署聘为摄影师,受中央研究院委托进行少数 ... ...

  

  庄学本(1909—1984),上海人,中国影像人类学的先驱,纪实摄影大师。九一八事变后,面临日寇的侵凌,国民政府"开发西北"呼声甚嚣尘上,了解西北的情况已是当务之急,西北农村真实情况究竟如何?庄学本曾是《良友》画报、《中华》画报和上海《申报》特约记者,1936年,被国民党政府护送班禅回藏专使行署聘为摄影师,受中央研究院委托进行少数民族体质测量,受中山文化教育馆委托收集少数民族文物标本。随从护送班禅专使允诚入藏,沿途考察西北及黔藏各省地理、经济、社会、语言,及各族人体测量,搜量各种标本等。下图即庄学本先生镜头下的1936年的陕西农村,并附有文字说明。

  今日读来,庄学本的摄影完全是一种独立而又独特的田野考察,他的这些照片不仅已经成为最为重要的民俗学、社会学研究成果,同样也是陕西农村社会变迁有力的图像佐证。

  (渭北高原)人民居山中土窑,生活简单而欠洁,与原始时代无大别

  西北人民尚有一部(分)为穴居,穴中冬暖夏凉而潮湿黑暗,俗称"寒窑"

  (西安)三桥镇之晨。村镇早晨商贩云集,百货集陈,以供采购,是农村经济的集中地

  西北农村一角。泥墙土屋,冷落荒凉,西北人们生活可见一斑

  棉花经拣择弹松后,打成巨包,运载入市出售

  村妇采棉花。陕西产棉而农民不懂科学方法,故棉田荒芜而不能大量生产

  生命之源泉。西北河渠稀少,水源缺乏,村中田间凿井,饮料灌溉均赖于此

  在西京(西安)车站,囤积待运出口之棉包

  霜降以后,农民驱大车至棉田间,把棉花杆拔起回家采下棉花

  西北名产"大白菜"。味鲜甘,为佐膳隽品,收获时农人驱车载运

  在西北原野上,人们聚族而居,每(个家)族有围墙碉楼以资防御,与西南散漫而居者大不同。交通则大车

  民国时期,庄学本抛却都市灯红酒绿的生活,不畏少数民族地区自然环境的艰难险阻,于1934至1942年间,在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近十年的考察,拍摄了万余张照片,写了近百万字的调查报告、游记以及日记,他的作品常发表在《申报》、《中华》、《良友》等各大著名期刊杂志中,因为他独特的视角及贡献,为当局所重视,并于1941年举办西康影展,总计20万人前去参观。

  他的照片展示了那个年代少数民族的精神面貌,为中国少数民族史留下了一份可信度高的视觉档案与调查报告。不知什么原因,直至他去世以后(20世纪末),他的影像才被逐步发掘,一代摄影大师慢慢浮现在世人眼前,他在中国乃至世界摄影史上的贡献和地位被重新定义。

  本文由“瀚海淘沙”独家整理并发布

  点赞、评论和关注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分类: 中文 图片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