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资讯

《中西文化的交汇——唐朝墩古城遗址考古发现的启示》魏坚老师授课纪要——2022年辽上京“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系列报道(二十四)

摘要:   2022年9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央民族大学特聘教授魏坚老师在巴林左旗辽上京考古工作站为“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授课,题目为《中西文化的交汇——唐朝墩古城遗址考古发现的启示》。魏坚老师就考古学视野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北方民族对中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贡献、新疆唐朝墩古城遗址考古发现的启示三个方面进行了精彩 ...

  2022年9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央民族大学特聘教授魏坚老师在巴林左旗辽上京考古工作站为“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授课,题目为《中西文化的交汇——唐朝墩古城遗址考古发现的启示》。魏坚老师就考古学视野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北方民族对中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贡献、新疆唐朝墩古城遗址考古发现的启示三个方面进行了精彩的讲授。

  课程伊始,魏老师首先带领大家重新梳理了中国的地形情况及中国国家形成的沿革。中国背山面海的地理环境对中华文明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是在多元基础上的文化认同。中华民族一直以来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拼死奋进、不屈不挠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断发展壮大的文化基因。中国考古学应从理论与实践中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把握史学研究的新方向,进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撑。

  接下来魏老师介绍了距今约3600年前开始的中国北方草原与中原的不断融合,正是周边民族的不断融入,注入的新鲜血液才使得中华民族经久不衰。中国农耕地区与游牧地区的征战与融合是中华民族不断强大,创造新历史的一个源动力。

  在简单回顾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过程后,魏老师介绍了新疆唐朝墩遗址的考古发现,唐朝墩遗址的考古发现印证了唐代至元代中国境内多民族的融合、多宗教的并存、多文化的兼容的历史事实。

  唐朝墩古城遗址历经唐代、高昌回鹘和元代三个主要时期,在古城遗址的东北部发现的浴场遗址,其形制布局、建筑技艺等方面具有浓郁的罗马风格,反映了东西方建筑传统和技术在丝绸之路上的交融与创新。其城市中轴线上已经发现了佛教与景教寺院遗址,多宗教的共存为研究和阐释当地多民族大一统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历程提供了生动而坚实的实物资料。

  最后魏老师通过考古发现对天山地区的唐代军政系统进行了概述,这条通道是丝绸之路东西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唐朝墩古城遗址所反映的汉唐以来多民族交往、东西方文明交流、多种文化交融的实物证据,对于我们当下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本次课程学员们反应热烈,大家从田野技术、东西文化交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过程等方面积极向魏老师提问和请教,魏老师逐一详细解答。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员们开阔了视野,打开了格局,坚定了信念,在未来的工作中将学以致用,不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撑。

分类: 中文 资讯 会议资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