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资讯

《江汉平原史前治水文明》刘建国老师授课纪要——2022年辽上京“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系列报道(二十八)

摘要:   2022年10月15日,“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主题讲座及学术研讨课在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上京考古工作站继续举行。本次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刘建国研究员主讲,题目是《江汉平原史前治水文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唐考古研究室主任、实训班班主任董新林研究员主持。本次刘建国老师授课内容包括江汉平原史前聚落分布特征、采用的 ...

  2022年10月15日,“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主题讲座及学术研讨课在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上京考古工作站继续举行。本次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刘建国研究员主讲,题目是《江汉平原史前治水文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唐考古研究室主任、实训班班主任董新林研究员主持。本次刘建国老师授课内容包括江汉平原史前聚落分布特征、采用的技术与方法、重要聚落遗址分析、相关问题探讨四部分。

  开题刘老师从水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进行切入,指出自古至今水都深刻的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在人类文明的产生、发展、繁荣,乃至衰败等过程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水是人类生存、生产必须依赖的重要资源,但同时又以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形式对人类社会造成威胁。人类社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须积极地探索和认识自然环境,对水资源进行力所能及的利用和改造。

  随后在江汉平原史前治水文明课题研究中,刘老师首先依据现有资料对江汉平原史前聚落进行了统计分类,选出有类城墙或壕沟的重要聚落址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各遗址建三维模型、水位模拟分析、聚落高程模型分析、早期卫星影像比对等科技手段,得出城垣、壕沟在聚落中扮演重要的阻水引流角色,在防洪抗旱保障聚落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次,通过对长江中下游气候降水分析也得出该区域并非风调雨顺,而是常受涝、旱侵袭,人们想要得到好的收成,必须组织人力、物力修筑防洪、储水工程,解决防洪和抗旱问题。再次,从江汉平原史前聚落植物种属浮选结果来看,存在水稻也存在小米,喜水与喜旱作物同时存在于该区域,也说明此区域存在气候的剧烈变化。

  刘老师的讲座从治水,保障聚落生存发展的思路出发,对江汉平原史前聚落的生业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挖掘出古人通过治水-保障农业发展-产生剩余产品-促进生产力发展-促进社会复杂化的发展模式。可以看到史前治水文明是农业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聚落安全与农业丰收的前提和保障。通过刘老师的讲座可以看到遥感考古在考古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对研究史前聚落布局、稻作农业发展、人与自然关系等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及现实意义。

  提问讨论环节,师生们对大型聚落三维模型组建、高程模型数据处理、古地质地貌变迁对聚落的影响等问题,开展了热烈踊跃的讨论。

分类: 中文 资讯 会议资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