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预告

由巫到礼:巫教时代与中国文明起源——以辽西史前文化为例

摘要:   2022年10月26日下午13:30,“中国物质文化常识系列讲座”第四季第三讲“‘巫教时代’与中国文明起源——以辽西史前文化为例”在立德楼403顺利举办。本次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贾笑冰老师主讲。他结合大量考古发现与文献史料,探讨了红山文化的社会发展与“巫教时代”的形成及其对中国文明起源的影响。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吕学 ...

  2022年10月26日下午13:30,“中国物质文化常识系列讲座”第四季第三讲“‘巫教时代’与中国文明起源——以辽西史前文化为例”在立德楼403顺利举办。本次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贾笑冰老师主讲。他结合大量考古发现与文献史料,探讨了红山文化的社会发展与“巫教时代”的形成及其对中国文明起源的影响。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吕学明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贾笑冰老师首先厘清不同语境下文明的定义和标准,文明的标准应包括物质文化表征和上层建筑表征两个方面。其次,梳理阐明文献记载的古礼体系的特点:祭祀主体等级不同,祭祀场所规模不同;祭祀对象不同,祭祀方式不同;祭祀对象等级不同,祭品种类、组合不同;玉礼器显示身份等级。进而阐述礼制的来源问题,引用李泽厚先生提出的“由巫到礼、释礼归仁”和陈来先生关于“巫觋文化、祭祀文化、礼乐文化、德礼文化或称礼教”的说法,其中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巫”。

  基于此,贾笑冰老师阐明了“巫”与“萨满”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巫”在我国传统文献中常见,而“萨满”一词晚出且属舶来品,因此我们用“巫”来表述中国上古时期与宗教相关的问题。进一步区分了巫觋文化与祭祀文化、巫觋时代与祭祀时代的特征。巫觋时代的行为主体为个体巫师,施行者与受众均为个体或小群体;其行为方式力图影响或控制客体、强迫或压制神灵。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体巫术日渐式微,公众巫术占据主要地位,日益演变成初级宗教。巫术活动更多地与社会整体利益的诉求联结在一起,一方面使得一次巫术活动的规模与参与人员增加,且从事巫术活动的巫师逐渐专业化;另一方面在意识到强迫和压制无法取得有效结果的时候,则转向以乐舞、献祭来取悦神灵的做法。逐步进入祭祀时代后,巫师已不再是个体巫术的执行者,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公众巫术的执行者。为显示这一活动的庄严、神圣,需要形成分工、参祭人员相互关系等方面的严格规定,于是就产生了祭祀和与之相应的规则,这就是最初的礼和礼仪。实际上意味着脱巫的完成,在理性化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也象征着脱离了个体为主的巫觋时代的重大转折。而何时形成了系统的祭祀礼仪,在中国历史发展和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中,显得尤为重要。

  从宗教发展史角度考察祭祀时代的性质,祭祀时代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仪式体系和初步的祭祀对象体系,贾笑冰老师将其暂称为“巫教时代”。“巫教时代”是礼制形成的前身与源头,秩序初成并逐步完善、统一。结合辽西史前考古学文化来看,辽西区域内较早确了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的发展演变序列,一方面可以勾勒出以石雕人像、玉器使用为代表的原始信仰的传承发展;另一方面,在一脉相承的发展过程中,至迟在红山文化中晚期,实现了从“个体巫术”到“公众巫术”的发展,进而完成了从“原始宗教”向“古代宗教”的过渡,也就是“绝地天通”的转折。并以此整合社会、管理社会,形成了政教合一、巫王一体的红山社会,进入“巫教时代”。在中国历史上,“巫教时代”存在了很长的一个阶段,至少持续到夏、商两代。在周初,本应向“历史宗教”或“世界宗教”演变的持续进程,因一开始就存在的并由周公“制礼作乐”彻底完成的向“人文”和“人本”转向,而形成了“礼乐制度”和“礼乐文化”,最终在轴心时代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德礼文化”、“儒家文化”或“礼教”。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祭祀体系和礼仪体系,对待客体的方式也由利用巫术“压迫和强制”转为经过祭祀“取悦和讨好”。由巫到礼的制度创造为延续五千年的中国文明的发展奠定了根基,将中国文明起源的探索向前推进。

  讲座最后,历史学院仪明洁老师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贾笑冰老师对礼制、巫与萨满、巫觋时代、巫教时代等概念进行梳理和界定,从辽西史前考古学文化的物质发现上升到精神领域的探讨,从考古学现象到古代社会的探索和实践,更有助于我们了解史前社会以及寻找和弥补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不足。

  同学们也积极参与讨论并提问,贾笑冰老师回答了“如何实现从个体巫术发展到公众巫术”等问题。个体巫术反映的诉求是个体的或小范围、小群体的。公众巫术受众面扩大,可能造成行为主体也需要增加人数。当部落的福利被认为是有赖于这些巫术仪式的履行时,巫师们就上升到一种更有影响和声望的地位,而且可能很容易地博取到首领的身份和权势。在制度完善上更倾向有利于自身的选择,从而形成礼制的雏形,其中也存在物质文化基础因素。巫教及巫教时代作为上层建筑表征和制度文明、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在中国文明起源过程中,是一种很重要的机制和动力。探寻中国文明起源问题,巫教和巫教时代是我们需要着重考虑的内容之一。

  “中国物质文化常识系列”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务处、明德书院联合主办,旨在提升强基计划(历史学)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历史学)同学们的基本素养,引导同学们的学术兴趣。第四季讲座以“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为主题,以物质文化常识为着力点,培养同学们的历史感和常识水平,帮助同学们体会历史的魅力。接下来的第四讲是11月2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研究员带来的“古DNA揭示的东亚史前人群演化史”专题讲座。(文:高杉 图:吕佳玲)

(图文转自:“历史RUC”公众号)

分类: 中文 资讯 会议预告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