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2022年埃及境内主要考古新发现

摘要:   埃及是世界闻名的考古大国。今年是埃及学诞生200周年,同时也是图坦卡蒙墓发现100周年。我们在纪念与回味历史上著名的考古大事件之余,仍需关注埃及每年涌现出的大量考古新发现。在埃及从事考古发掘的团队一方面为来自埃及旅游与文物部(MoTA)系统和埃及各高校(以开罗大学为主);另一方面则来自具有相关资质的外国考古机构。它们以多种形式与埃及官 ...

  埃及是世界闻名的考古大国。今年是埃及学诞生200周年,同时也是图坦卡蒙墓发现100周年。我们在纪念与回味历史上著名的考古大事件之余,仍需关注埃及每年涌现出的大量考古新发现。在埃及从事考古发掘的团队一方面为来自埃及旅游与文物部(MoTA)系统和埃及各高校(以开罗大学为主);另一方面则来自具有相关资质的外国考古机构。它们以多种形式与埃及官方开展合作,在地方文物部门的监管下,长期在埃进行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来自这两方面的考古工作者共同组成了从事埃及考古事业的主要力量。当有重要的考古新发现时,埃及旅文部和最高文物委员会拥有唯一发布的权利,并且在第一时间向公众做出介绍。以下文字内容均出自2022年间埃及旅文部在官方平台发布的考古新发现信息,为便于阅读,笔者按照考古遗址的地理位置进行重新排序整理,如有遗漏,敬请见谅。图片版权如无注明,均属于埃及旅游与文物部所有。如无特别说明,下文中所提及的“埃及考古队”均隶属于当地文物管理部门,全部由埃及本国考古学家所组成。

  上埃及地区

  1.大型粮食储藏管理机构,考姆翁布,第一中间期

  3月份,埃及文物部公布了一项奥地利埃及联合考古队的新发现。在阿斯旺以北45公里处,位于尼罗河东岸的考姆翁布(Kom Ombo),考古工作者发现一处第一中间期(距今约4000年)的大型行政设施遗址。该建筑由多个房间组成,其中包括20多个“茧形”粮仓、数间仓库,以及楼梯和地窖。粮仓的结构保存完好,残留墙体的最高处超过2米。根据初步分析,该建筑或曾为专门负责粮食分发的管理中心。它的发现表明第一中间期的考姆翁布在该地区所处的重要地位。考姆翁布的历史可追溯至早王朝时期,并且以托勒密时期的神庙闻名。但其古城区域始终未进行过系统的考古调查工作。2017年奥地利考古研究院与埃及文物部联合开展对考姆翁布古代居址的调查和研究工作。

  2.阿蒙霍特普三世的斯芬克斯巨像,卢克索,新王国时期

  1月份,一支德国埃及联合考古队在著名的门农神像附近发掘了一批石灰岩材质的斯芬克斯雕像残块,以及带有庆典和祭祀场景的浮雕装饰碎片。其中最主要的发现的是一对斯芬克斯巨像(colossal sphinxes),头部为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佩戴假胡须和头巾的形象。头部残块出土地点位于神庙第三塔门门道的后方,一同出土的还有斯芬克斯胸部的残块,上面残留着王名的后半段铭文“被阿蒙拉神眷顾的”。其它残块可分属于斯芬克斯像的躯体和爪子等部位。项目负责人,同时也是王室雕像修复专家苏罗赞(Sourouzian)推测,原始的斯芬克斯巨像长度或可接近8米。结合带有塞德节和禧年庆典场景的砂岩浮雕残块,她认为第三塔门到柱厅之间的甬道或许曾是一系列庆典节日的举办地。此次一同公布的还有出土于多柱厅的3尊狮头女神塞赫迈特闪长岩雕像的胸部和下肢残块。该项目开始于1998年,全称为“门农巨像和阿蒙霍特普三世葬祭庙保护项目”,属于埃及旅文部和德国考古研究院开罗分院的联合考古项目。

  3.出土黄金饰品的女性墓葬,阿玛尔纳,新王国时期

  12月份埃文物部公布,英国剑桥大学考古队在阿玛尔纳(Amarna)发现数件第18王朝时期的精美首饰,距今已有3500年。出土地点位于阿玛尔纳的北沙漠墓地(North Desert Cemetery),此地的墓葬类型既有竖井墓(burial shafts),也有土坑墓(pit graves)。这些首饰属于一名成年女性的随葬品,包括1条金项链和3枚由黄金和滑石制作而成的戒指。其中一枚戒指上刻有母亲和儿童的守护神“贝斯神(Bes)”的形象;另一枚戒指滑石表面的圣书体文字可释读为“两土地之女”。这名女性被席子和纺织品包裹,与其他几名逝者一起被埋葬在一座小型的竖井墓中。剑桥大学自1977年起在阿玛尔纳从事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研究对象包括阿吞神庙、北部宫殿区和居址区等;墓地的调查研究工作始于2005年,旨在更好地了解这座由埃赫那吞创建的都城的葬俗仪规。

  4.出土“法尤姆肖像”的丧葬建筑,法尤姆,希腊罗马时期

  12月份,一支埃及考古团队在位于法尤姆地区的加尔萨(Garza)遗址发现一座托勒密时期的大型丧葬建筑。加尔萨村始于公元前三世纪,是法老托勒密二世为了在法尤姆地区实施农业开垦而修建的。据官方公布,新发现的丧葬建筑由石头砌成,包括数间墓室,主体建筑的地板用石灰砂浆装饰,并铺有类似棋盘的彩色地砖。考古工作者在建筑内发现多具彩绘木棺,兼有古埃及和古希腊装饰风格。木乃伊所采取的防腐措施各不相同,反映出逝者生前的生活水平。除此之外,考古队还发现数件栩栩如生的逝者的肖像,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法尤姆肖像(Fayoum portraits)”。据当地文物部门负责人称,这批人物肖像的发现具有特别意义,这是继20世纪初期英国考古学家皮特里发现一批肖像之后,首次出土法尤姆肖像。该团队还在其中一具木棺内发现了一尊伊希斯和阿弗洛狄忒融合的陶像。同时出土的还有一堆保存完好的纸莎草纸文献,上面用世俗体和希腊语文字记录了当地居民的社会和宗教状况。

  下埃及地区

  5.胡夫石刻首次在赫利奥波利斯出土,马塔利亚,古王国时期

  6月份埃及文物部门公布,一支德埃联合考古队在发掘赫利奥波利斯(Heliopolis)的太阳神庙地基时出土数块古王国胡夫法老统治时期的雕像残块,距今约4500年。该遗址位于开罗附近的马塔利亚(Matariya)。项目负责人称,这是首次在赫利奥波利斯遗址发现带有胡夫法老王名的石块。据推测,它们可能属于胡夫法老在赫利奥波利斯兴建的某座建筑,也可能只是在拉美西斯时期从吉萨金字塔区搬运来被当做建筑原料使用的。此外,厚厚的陶片层表明赫利奥波利斯在第3至4王朝期间(公元前2686至前2494年)曾密集地举办过宗教仪式活动。该团队还在遗址的西侧发现一座庭院的地基部分,另外还出土一件第26王朝法老阿玛西斯(Amasis)的雕像基座(约公元前6世纪),以及数座埃及晚期的祭坛遗存。

  6.4200年前的彩绘墓室,萨卡拉墓地,古王国至第一中间期

  3月份,根据金字塔网报道,一支埃及考古队在位于萨卡拉墓地的迈瑞恩拉金字塔(Merenre Pyramid)东北方向发现5座古王国和第一中间期时期的墓葬。这5座墓葬属于高官墓,保存情况较好。考古队员将墓室墙壁清理之后,露出精美的彩绘装饰壁画。第一座墓葬由较深的竖井和一间装饰有彩色壁画的墓室组成。壁画内容以丧葬场景为主,还包括献给逝者的各种祭品。考古人员还在墓室中发现一具石灰岩材质的石棺。第二座墓的墓主人为一名女性,其丈夫的名字为亚瑞特(Yaret)。第三座墓的竖井深度约6米,墓主人姓名为佩皮奈夫哈尼(Pepi Nefhay),拥有祭司和行政职务的头衔。第四座墓葬同样是深约6米的竖井墓,墓主人是一位名叫佩提(Petty)的哈托尔女祭司。最后一座墓葬为男性墓,竖井深度达7米,墓主人名叫海努(Henu),曾任王室的监工。目前考古队仍在进行墓葬后续的研究工作以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7.大量彩绘木棺与铜像窖藏,萨卡拉墓地,埃及晚期

  5月份,萨卡拉墓地再次获得考古新发现。一支埃及考古队在名为布巴斯提斯的墓地(Bubastian Cemetery)内发现一处埋藏有150座青铜雕像的窖藏。窖藏内的雕像尺寸大小不一,主要为埃及神明像,如巴斯特、阿努比斯、奥西里斯、伊西斯、奈菲尔泰姆、哈托尔等等。除铜像外,还有宗教仪式上使用的法器,如叉铃(sistrum)。该团队还在遗址内发现一批埃及晚期的彩绘木棺,数量多达250具,其中多数木棺内的木乃伊仍保存完好。与木棺一同从竖井墓中出土的还有护身符、木箱和鎏金木像等随葬品。考古队员在其中一具木棺内发现一份用圣书体书写的纸莎草文献,记录的大部分内容为亡灵书中的章节。目前纸莎草已转移至埃及博物馆实验室进行保存与研究。另有一批梳妆用品的发现同样精彩,包括梳子、眼线笔、妆奁、手镯、耳环和项链,以及其它日常生活用品。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秘书长瓦兹里(Waziri)称这批出土彩绘木棺随后将会被运往大埃及博物馆(GEM)主厅展出。

  8.拉美西斯二世高官墓,萨卡拉墓地,新王国时期

  9月份,萨卡拉墓地传来今年第三则考古新闻。来自开罗大学考古学院的团队,在乌纳斯墓道(the causeway of King Unas)南侧发现拉美西斯二世时期官员普塔姆维阿(Ptahemwia)的石棺。石棺的主人拥有王室书记官、司库、掌管全国神明的供品等多个官职。普塔姆维阿墓室的入口位于地下7米处。墓室前厅尺寸为4.2x4.5米,于西、南两侧配有2间侧室(均为空室),北侧为主墓室(4.6x3.7米)。石棺摆放于墓室的西侧。石棺装饰有新王国时期常见的石棺铭文。棺盖和棺体上均刻有墓主姓名和职务。人形棺盖面部佩戴假胡须,双手交叉于前胸处还刻画有守护女神努特(Nut)的形象。棺内并未发现木乃伊或随葬品,仅发现一些木乃伊的油脂残留物。

  9.外族雇佣军将领墓,阿布西尔,埃及晚期

  7月份埃及文物部公布,捷克查尔斯大学团队在阿布西尔发现一座距今2500年的竖井墓。墓主为第26王朝末至27王朝初期在埃及的外族雇佣军指挥官,名叫瓦海卜瑞迈瑞奈特(Wahibre-mery-Neith)。竖井口部尺寸为14x14米,大约在地面以下6米处,竖井被原始基岩隔开,内部被分为多个空间,布局独特。主竖井四周还有其它许多空的竖井,这显然为考古发掘工作增加了难度。寻找墓室的具体位置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经过2个多月的耐心寻找,该团队在其中一个分支竖井的底部找到了墓主的石棺(位于地下16米深处)。外棺高达3米,为白色石灰岩材质,里面有一具玄武岩人形内棺,尺寸为2.30x1.98米。石棺表面刻有亡灵书第72章内容,以保佑逝者顺利往生,而棺内并未发现木乃伊,仅保留有一枚做工精致但无铭文的圣甲虫章,以及一件枕头型的护身符。根据分析,该墓葬于公元4-5世纪时被盗掘,有2件科普特时期的陶罐被盗墓者遗忘在主竖井中,后被考古工作人员发现。此外,另有一批被埋藏在石棺东西两侧的随葬品未被盗走,其中包括402件夏勃提像、2件雪花石膏卡诺匹克罐、10个雪花石膏杯、1件带有黑色祭司体文本的石灰岩石片。项目负责人巴尔塔(Barta)称,墓主生活在古埃及的“全球化”时代,他带领来自爱琴海和小亚细亚的外族雇佣军在埃及军队中服役,属于当时社会的精英阶层。这点从墓葬的规模可以看出。然而时局动荡,墓主意外去世,导致其在随葬品和棺椁尚未完成的情况下仓皇下葬。该墓葬为波斯统治初期社会动荡条件下的丧葬礼仪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10.布托神庙失落的柱厅遗迹,泰勒法拉因,第26王朝时期

  11月份埃及文物部公布,一支埃及考古队在位于三角洲地区的泰勒法拉因(Tel al-Farayeen)发现一座柱厅遗迹(the colonnades hall)。柱厅曾矗立着3列石柱,柱头为纸莎草样式,可能与布托神庙的主神瓦杰特(Wadjet)相关。该团队发现了一系列用于宗教仪式的罐子,以及可追溯至第26王朝时期的石刻浮雕。考古工作人员还发现一座小型石灰岩神殿遗迹,或用于存放仪式用的法器。最高文物委员会秘书长瓦兹里称,这项重要的发现揭示出布托神庙主体建筑的原始布局以及后续扩建的相关建筑信息。泰勒法拉因,古称布托(Buto),是下埃及地区的宗教中心,主神瓦杰特为蛇形,是代表下埃及的女神。

  11.陪葬黄金舌头的木乃伊,库瓦伊斯纳墓地,埃及晚期至罗马时期

  11月份埃官方公布,一支埃及考古队在米努夫省(Menoufiya)的库瓦伊斯纳墓地(Quweisna necropolis)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数具木乃伊并带有舌头形状的黄金随葬品。此次发现的木乃伊保存情况较差,人形木棺和遗骸已基本腐朽。一同出土的还有大量陶罐、护身符,以及圣甲虫和莲花形状的金片等随葬品。黄金舌头作为随葬品在此前的考古发掘中也有发现,但其具体含义目前仍无结论,还需进一步研究。埃及文物部考古司司长阿什马维(Ashmawy)称,此次发现的丧葬建筑类型与以往不同。它由泥砖建成,包括有三个拱形墓室的主厅和一个配有2间侧室的竖井墓。据初步研究,该墓葬的使用年代大致为埃及晚期和希腊罗马时期。库瓦伊斯纳墓地是三角洲地区最重要的考古遗址之一,这次考古发现揭示出了不同时代丧葬建筑风格和埋葬方式的变化。

  12.出土黄金残片的泥砖墓葬,泰勒戴尔,埃及晚期

  12月份埃及文物部门发布,一支埃及考古队在位于达米埃塔(Damietta)的泰勒戴尔(Tell el-Deir)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20座埃及晚期的泥砖墓葬。墓葬的形制较为简单,年代或为第26王朝时期。考古队员在清理墓葬时发现了覆盖在遗体上的伊西斯、巴斯特和荷鲁斯等埃及神明形象的黄金残片。一同出土的还有各式护身符、一组卡诺匹克罐,以及一组伊西斯、奈芙提斯和托特的雕像。最高文物委员会秘书长瓦兹里认为此次发现对于重新书写达米埃塔地区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西奈半岛

  13.4000多年前的采矿管理机构,南西奈省,中王国时期

  1月份最高文物委员会公布,一支埃及考古队在位于南西奈省的瓦迪那斯卜(Wadi al-Nasb)地区发现了一座与4000多年前采矿活动相关的建筑遗迹。该建筑曾是中王国时期一处管理前来西奈执行采矿任务的办公地点。采矿队主要寻找的矿藏资源为铜和绿松石。该建筑位于整个地区的中央高处位置,为砂岩材质建造,共225平米,包括2室2厅,以及通向屋顶的楼梯。遗址的上层堆积可辩识出许多熔炉(furnaces)和铜矿石,出土了4块方形铜锭,以及大量的鼓风管(tuyeres)、坩埚(crucibles)和炼铜过程中产生出的炉渣(slag)。经初步研究,这座建筑始建于中王国时期,后几经修缮,一直沿用至罗马时期,最后作为炼铜作坊使用。瓦迪那斯卜遗址除了以岩刻闻名之外,还是古代埃及西奈半岛上最大的冶炼遗址,也是东地中海地区最重要的冶铜遗址之一。另,埃及考古学家在此区域开展考古发掘工作尚属首次。

  14.埃及考古队确认宙斯神庙遗址位置,北西奈省,希腊罗马时期

  4月份,一支埃及考古队在位于北西奈省(North Sinai)的泰勒法拉马(Tell Farama)遗址发现一座希腊罗马时期的神庙遗迹,名为宙斯卡西奥斯神庙(Temple of Zeus Caseous)。遗迹的堆积厚达1.7米,考古工作人员在其中发现了一组红色花岗岩石块,很有可能为神庙正门处使用。据推测,该神庙正门曾矗立数根红色花岗岩石柱,每根石柱约8米高,正门上方门楣处刻有神庙的建造日期。最高文物委员会秘书长瓦西里表示,这项发现让我们首次确认该神庙的具体位置。1910年曾有一位法国埃及学家在此发现过神庙的铭文石刻,但他没能成功找到神庙的地点。该团队还应用摄影测量法对残留石块进行研究,以获取更多关于该神庙建筑方面的信息。

整理:高伟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