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杂志精选|文物里的广东海上贸易史

摘要: 5 个港口,2000 年数量众多的优良河口港湾为广东海上贸易的发祥和发展提供了天然的良好条件,早在秦汉时广东就已开辟了海上港口。从秦汉的番禺港、徐闻港,到唐宋的广州港、扶胥港,再到明清的黄埔古港,它们见证着广东 2000 多年海上贸易的辉煌历史。番禺港番禺是秦汉时期南海郡的郡治,是南越国国都,是秦汉之际乃至先秦时期岭南地区的大都会,是海内外商品辐辏的贸易中心。《汉书 • 地理志》云:“处近海,多犀、象、玳瑁 ...

5 个港口,2000 年

数量众多的优良河口港湾为广东海上贸易的发祥和发展提供了天然的良好条件,早在秦汉时广东就已开辟了海上港口。从秦汉的番禺港、徐闻港,到唐宋的广州港、扶胥港,再到明清的黄埔古港,它们见证着广东 2000 多年海上贸易的辉煌历史。

番禺港

番禺是秦汉时期南海郡的郡治,是南越国国都,是秦汉之际乃至先秦时期岭南地区的大都会,是海内外商品辐辏的贸易中心。《汉书 • 地理志》云:“处近海,多犀、象、玳瑁、珠玑、银、铜、果、 布之凑,中国往商贾者多取富焉。番禺, 其一都会也。”1953 年,广州西村石 岗秦墓出土的秦代“蕃禺”漆盒是目前考古所见关于广州最早名称的遗物,也是岭南开始实行郡县制的物证。1974 年发现于广州中山四路的秦代广州造船工场遗址,其一号船台滑板长达 88 米以上,中宽 1.8 米。据推断,可建造载重 25~30 吨的木船,这表明当时广州造船技术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徐闻港

徐闻港和合浦港(现归广西管辖) 都是两汉王朝开辟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汉书 • 地理志》云 :“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约一年时间可抵达黄支国(今印度),我方“赍黄金杂缯而往”,对方“入海市明珠、 璧琉璃、奇石异物”。1954 年广州横枝岗出土的西汉琉璃碗,紫兰色,半透明,平底。据同位素 X 射线荧光分析,属纳 钙玻璃,是古罗马的玻璃制品。还有徐闻出土的东汉玛瑙琉璃珠饰,都是海路贸易的舶来品。

广州港

自南越国立国以来,番禺作为对外贸易的港口,其地位日益提高。三国孙吴黄武五年(226 年),作为州一级行政建置,广州被正式命名,自此拉开了以广州为港口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序幕。唐代广州首设市舶使和市舶使院,这标志着中国海上对外贸易管理体制的开始。唐代广州通海夷道,开辟了自广州出发,沿传统南海海路穿越南海、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波斯湾,再过霍尔木兹海峡进入阿曼湾或直接到达东非海岸的航线,途经 90 余个国家和地区,是 8~9 世纪世界最长的远洋航线,广州由此成为中国海外贸易的第一大港。1980 年 11 月 23 日,由阿曼卡布斯苏丹倡议和资助的“苏哈尔”号仿唐木帆船,从 阿曼首都马斯喀特出发,沿唐代大食国至广州的航线,历时 216 天,航程 6000 英里,于 1981 年 7 月 2 日顺抵珠江口并进入洲头咀码头,重现了唐代广东海 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

扶胥港

位于今广州黄埔区庙头的扶胥港, 是唐宋时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港口。南海神庙是扶胥港的标志和象征,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祭海场所,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四海神庙之一,是融海上交通与祀海风俗于一体的古庙,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见证人”。由韩愈撰文、陈谏书写的唐南海神广利王庙碑碑文记载了天宝十年 (751 年)唐玄宗封南海神祝融为广利王等事,有据考证“海事”一词最早出现于此。

黄埔古港

17~19 世纪,广东海上丝绸之路进入空前鼎盛期,广州成为通往欧洲、美洲、日本和朝鲜半岛、东南亚、南亚、西亚和澳洲的国际性大港。黄埔古港位于今广州市海珠区黄埔村,北临新港东路、南隔黄埔涌与仑头相望,是明清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是清代广州一口通商时清政府指定的外国商船碇泊之所。约创作于 1810 年的《黄埔风光》,描绘了从长洲岛远眺黄埔古港的全景图,海港内碇泊着英国、美国、荷兰等国家的商船 11 艘。清政府规定所有远洋货物的交易与装卸,一律在黄埔港进行,然后再通过水上驳运至十三行。故画面中除外国商船外,还有各种中式货船与小艇穿梭其中。瑞典东印度公司“哥德堡号”商船,曾 3 次从瑞典哥德堡港出发远航至广州,停泊于黄埔古港,1745 年在返航途中不幸触礁沉没。 2006 年,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亲自监造的 “哥德堡Ⅲ号”仿古木帆船沿着当年古老的航线航行至广州黄埔古港,延续了 260 年前中瑞两国商贸文化交流的友好历程。

  

江海求利,以资国用

唐宋时期,朝廷倡导“江海求利,以资国用”,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广东 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起点。全国各地的丝绸、陶瓷、茶叶、工艺品齐聚广东,远销海外。

丝织品

丝织品是中国的传统出口商品,备受海外推崇,曾一度在罗马帝国与黄金等价。秦汉时期珠江三角洲已有成片桑园,唐宋时期生产规模逐渐扩大,明清时期桑基鱼塘生产模式形成。广东织造的粤缎、广纱、黎锦,“皆为岭外京华, 东西二洋所贵”。 南越王墓出土的西汉铜印染工具, 一套大小两件,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年代最早的织物印花工具。广州彩缎是明清时期广州大量出口的丝织品,有“五丝八缎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的美誉。 清代红蝴蝶花广缎极具代表性。据记载, 18 世纪中后期,中国外销披肩风靡欧美, 色彩以白色和艳色为主,每年的出口量高达八万多条,其中法国就占据了四分之一的份额。清象牙白缠枝牡丹纹丝绣披肩通体以象牙白丝线绣以缠枝纹,边饰以流苏,主体图案为四朵怒放的牡丹花对称地分布于披肩四角处,绣工精细, 纹饰精美。

  

外销瓷

唐宋时期,陶瓷制品深受海外市场青睐,广东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外销瓷生产及出口基地。中国陶瓷产品源源不断地经海路销往亚非欧各地,“海上丝绸之路”又被誉为“海上陶瓷之路”。 “南海Ⅰ号”是一艘宋代木质商贸沉船。20 多年来,经过多次调查与发掘, 出水了 7000 多件精美瓷器以及金银器、漆木器等文物,为中国陶瓷史、海上贸易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瓷器来自福建德化、磁灶、清义,浙江龙泉以及江西景德镇等宋代著名窑口,宋景德镇青白釉刻花出筋菊瓣斗笠碗、宋龙泉窑青釉刻花菊瓣式盘和南宋德化窑青白釉印花六棱式执壶既有中国传统风格的造型,又充满“洋味”。 “南澳Ⅰ号”是目前中国已发现的唯一一艘明代晚期商贸沉船 , 已出水文物 4500 多件,以福建漳州平和窑青花外销瓷为主。出水器物多为大盘、碗、 罐等,胎色灰白,青花呈色蓝灰,器物纹饰有牡丹花卉、仕女人物,有“福”、“寿”等吉祥文字,这批出水瓷器与1992~1994年在菲律宾海域打捞的一艘明代西班牙“圣迭戈号”战舰上所载的漳州窑的青花瓷,无论在胎质、釉色还是器形及工艺等方面都十分近似。

广彩是广州织金彩瓷的简称,是广州工匠将景德镇的白瓷按照西方人的审美习惯加彩烘烧而成,主要用于外销。 广彩既有中国传统彩绘艺术风格,又吸收了欧美的艺术精华,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晶。16~18 世纪欧美贵族及上层人士都以拥有装饰徽章图案的中国餐具作为荣耀与权威的象征。徽章瓷可分为家族徽章、名人徽章、省城徽章、公司徽章、军队徽章等,它们多装饰于器物的显要部位。据记载 18 世纪中国销往欧洲市场的徽章瓷约 60 万件,约 300 个欧洲贵族家族到中国订制过徽章瓷。值得一提的是广彩菱形徽章纹盖盒,周身以清秀淡雅的欧式折枝花卉纹为装饰,子母口,椭圆纽,器盖中下方绘盾形徽章纹。该徽章头冠饰一艘三桅远洋帆船,主体盾牌由红、绿、黄、蓝、白五种颜色组成,上半部饰十字形,下半部饰船锚, 由两只手握权杖的雄狮做护卫,底部绶带铭为 HUSNM。 其中H是订购者名字的缩写,US是订购者的国籍,NM 是保险的一种类别,故可推断该器物是 美国劳艾德商团在广州订烧的其中一件瓷器。

茶叶

17 世纪,欧洲经历了一场“饮料的革命”,咖啡、可可、中国茶成为风 靡上流社会的奢侈消费品。1610 年,荷 兰商人首次向欧洲运销中国茶叶。此后, 茶叶逐渐取代了丝绸的地位,成为中西贸易的主要货品。清代广州河南有 33 个村子,多栽花种茶,所产茶叶称“河南茶”。清《河南茶》铜版画佐证了此事。据 1840 年广州出口茶叶统计表显示, 仅 1840 年 7 月至 1841 年 6 月,广州口岸共出口茶叶高达 5500 多万磅。

  

作者白芳,广东省博物馆研究员。资料来源:《大众考古》2014年3月刊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