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昆明池考古发现与研究

摘要: 《昆明池考古发现与研究》基本信息:编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6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4年6月印次:1ISBN: 9787030777089内容简介:本书集中收集迄今为止最主要的关于汉唐昆明池遗址的考古资料和学者研究成果。通过整理,将之前多年来不同作者零散发表在各种期刊、杂志的考古简报、简 ...










《昆明池考古发现与研究》




基本信息:

编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6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24年6月

印次:1

ISBN: 9787030777089




内容简介:

本书集中收集迄今为止最主要的关于汉唐昆明池遗址的考古资料和学者研究成果。通过整理,将之前多年来不同作者零散发表在各种期刊、杂志的考古简报、简讯、研究成果等各种资料进行了集中梳理,在进行科学编排后,提供给历史学、考古学学者使用。



目 录:

千年水景数昆池(代前言)

考古发现

发掘简报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一九六一年田野工作的主要收获(节选)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资料室(2)

关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一九六一年田野工作的主要收获》的补充说明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资料室 (5)

1961~1962年陕西长安沣东试掘简报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考古队(6)

汉昆明池及其有关遗存踏察记 胡谦盈(18)

汉昆明池及其有关遗存踏查补记 胡谦盈(26)

西安市汉唐昆明池遗址的钻探与试掘简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28)

汉唐昆明池遗址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44)

昆明池遗址(46)

西安市汉唐昆明池遗址区西周遗存的重要考古发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 阿房宫与上林苑考古队(47)

西安沣东新城汉唐昆明池遗址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 阿房宫与上林苑考古队(52)

西安汉唐昆明池水系的考古勘探与试掘(2012~2016)——关中地区夏商周、秦汉水利工程的集中发现,汉唐都城近郊水系考古的突破性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 阿房宫与上林苑考古队(53)

考古确定汉唐昆明池面积——最大时约等于5个杭州西湖(57)

60万个探孔“锁定”昆明池面积——迄今规模最大汉唐水利工程开工披露最新成果(58)

西安汉唐昆明池面积经考古确定(61)

西安市汉唐昆明池水系遗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62)


昆明池研究

1.昆明池功能

论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军事功能 李天民(64)

我国古代的水军训练 逄文昱(70)

昆明池:汉代水军的摇篮 刘永加(74)

汉代淡水养鱼与昆明池 路玉海(79)

汉甘泉昆明池遗址考 姚生民(82)

浅论长安昆明池的开挖缘由 杨金辉(87)

长安昆明池的兴废变迁与功能演变 杨金辉(92)

汉唐昆明池杂议 刘振东 谭青枝(99)

汉唐长安昆明池的功用及其文化与文学影响 王作良(107)

汉昆明池的兴废与功能考辨 张宁 张旭(115)

汉唐长安昆明池的建设、功能及其演变 李令福(122)

也说昆明池 贺福怀(135)

唐代昆明池的建设及其功能 张桦 亿里(148)

昆明池的水利体系与功能探究 秦贝儿(158)

关于长安昆明池的若干问题再议 冯晓多(167)

汉代长安昆明池修建初衷再审视 冯晓多(177)

从汉唐昆明池考古看历史考古学的文献自觉 刘瑞(187)

2.昆明池与上林苑

西汉上林苑的几个问题 徐卫民(196)

论汉长安园林 马正林(205)

汉上林苑与昆明池 秦建明(211)

昆明池——上林苑的核心景观 刘瑞(216)

汉武帝时代的上林苑与“天下”观——以昆明池、建章宫太液池的开凿为论述中心 刘晓达(225)

汉代上林苑昆明池水景空间研究 郝思嘉 刘晓明(236)

3.昆明池与长安

从汉唐昆明池的变化谈国都与水的关系 曹尔琴(244)

汉长安城总体布局的地理特征 马正林(247)

论西汉长安城都市水利 李令福(255)

试论汉长安城水系统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裴琳娟 林源(265)

汉长安城水环境研究 李勤(271)

汉长安城给排水系统及其启示 潘明娟(279)

旱涝灾害背景下的汉长安城水资源利用 潘明娟(285)

隋唐长安的水利 郭声波(296)

隋唐长安水利设施的地理复原研究 郭声波(309)

4.昆明池与水利

关于《水经注》长安城附近复原的若干问题 黄盛璋(334)

环绕长安的河流及有关的渠道 史念海(341)

西安城南交潏二水的历史变迁 吕卓民(363)

潏水神禾原河道开凿时间考评 辛玉璞(370)

历史时期滮池的变迁及其原因分析 喻曦(376)

汉长安城对周边水环境的改造与利用 徐卫民(385)

汉昆明池的兴修及其对长安城郊环境的影响 李令福(393)

汉长安城的湖泊陂池及其作用 李宪霞(402)

昆明池生态环境浅析 袁仲一(411)

昆明池历史演变与地理环境 李健超(421)

关于昆明池的考古学研究综述——兼论汉昆明池的出水口与进水口问题 冯晓多(427)

汉武帝时代的水利工程 陈秀云(435)

西安城市发展中的给水问题以及今后水源的利用与开发 黄盛璋(454)

对西安城市供水问题的探讨 杨思植 杜甫亭(476)

汉武帝治水兴邦图 张骅(482)

5.昆明池石刻

西安附近所见的西汉石雕艺术 顾铁符(486)

应当慎重引用古代文献 俞伟超(494)

西汉石雕牵牛织女辨 汤池(497)

试析长安斗门汉牛郎织女石刻像的艺术价值 田军 陈雪华(500)

牛郎织女传说源地探微 肖爱玲(503)

汉长安城太液池、昆明池石鲸考 晏新志(508)

西汉大型石刻的功用探讨 蒲汀汀(513)

6.昆明池与镐京

由昆明池而溯及镐京与丰邑 陈子怡(518)

周都丰镐与金文中的京 黄盛璋(532)

周都丰镐位置商榷 王世民(550)

丰镐地区诸水道的踏察——兼论周都丰镐位置 胡谦盈(558)

论周都镐京的位置 徐锡台(570)

西周丰镐两京考 卢连成(576)

西周都城诸问题试解 周宏伟(598)

7.昆明池保护

昆明池的历史演变及其现代开发初探 王建国(648)

关于汉代昆明池功能探讨——兼谈昆明池保护与利用的历史借鉴 刘庆柱(652)

昆明池的保护与利用问题 李毓芳(659)


后记(663)



昆明池考古

考古学家在汉唐昆明池所在西安地区开展考古工作时,多次对昆明池展开探寻,考古学逐渐成为昆明池研究的主力。目前为止的昆明池考古前后开展了 7 次:
(1)1935 年,西京筹备委员会陈子怡先生实地调查昆明池,发表《由昆明池而溯及镐京丰邑》,讨论了昆明池的所在及范围 [1]。
(2)1943 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石璋如先生开展陕西关中考古调查,在长安秦渡镇灵台发现“汉代之寺基”,丰镐村发现“昆明池深约五公尺至七公尺,从西向东遗迹尚存”[2]。
(3)1955 年左右,顾铁符先生调查西安周边西汉石雕艺术,重点考察昆明池侧牛郎、织女石刻[3]。
(4)1961 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确定镐京遗址范围时,对昆明池“进行了广泛的钻探。钻探的范围达 400 余万平方米。……将与镐京有密切关系的汉昆明池范围大部探出”[4],到“1963 年春完成昆明池等古代水道的铲探工作”。遗憾的是,这次钻探工作图纸在“文革”中遗失,1980 年主持该项工作的胡谦盈先生据笔记等对昆明池范围进行了探讨[5]。
(5)1983~1984 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开展镐京调查中发现汉唐陶片。1984~1986 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对五号建筑遗址发掘中,发现五角形下水管道、汉代水井,发掘判断为周代建筑[6],胡谦盈先生认为其并非周代遗存[7]。据相关资料,其应是与昆明池有关汉代遗存。
(6)2005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对汉唐昆明池遗址进行勘探试掘,“基本探明了遗址的范围、时代、进水渠、出水渠、池内高地以及池岸建筑遗址的分布等情况,并在遗址以北探明了另外两个古代水池——镐池与彪池遗址”[8]。
(7)2012 年至 2023 年底,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联合做出的阿房宫与上林苑考古队,对昆明池遗址开展考古勘探与试掘。2015 年以来,配合陕西斗门水库建设,对勘探发现遗存开展较大面积发掘。经考古确定,昆明池水来自秦岭石砭峪,从香积寺向西流淌,到西甘河村西后北流至石匣口村西,在一个庞大的进水区内,通过“鱼嘴”控制流量、流速后将来水引入昆明池与漕渠,而多余之水则通过位于昆明池池岸西侧的沟渠向北排入沣河。
在昆明池南侧、东侧发现向东北延伸的大型沟渠。其上承石砭峪来水,并在昆明池东侧两处地点接受昆明池向东排出之水。经发掘确定,沟渠时代从汉延续至唐,与文献所载的汉唐漕渠的时代与走向、及漕渠与昆明池的关系吻合,应为漕渠。
经考古确定,昆明池北岸位于今丰镐村南高地,顶部残宽约 20~40 米,底部宽约 80~110 米,厚约 5~8 米。西岸位于上泉村东南向南经斗门镇至石匣口村。在西岸线南侧发现一出水口,池内水流向西侧的沟渠。南岸线从石匣口村北向东随地形延伸,西端为昆明池的进水口所在。东岸线在石匣口村东北折至万村西后向北。四周池岸线的海拔在 401 米左右。池中无岛屿,池最深不超过 3.3 米。在东岸线的南部、北部各有一条东向出水沟渠,将池水东向导入漕渠。东岸线北段分早晚两期,早期池岸从西汉沿用至唐代,晚期池岸为唐代扩大昆明池后所形成,并向北新出现一出水口。早期昆明池面积约 14.2 平方千米,唐代扩大后达 15.4 平方千米[9],与文献记载基本相符。如文献所载,“昆明池周三百三十二顷”“周匝四十里”,其在宋代已湮为农田,并被现代村庄、厂房等叠压,开展昆明池考古面临着各种困难,需经长时间工作方能逐步接近于其历史真相。


[1] 陈子怡:《由昆明池而溯及镐京丰邑》,《西京访古丛稿》,民国二十四年(1935 年)。
[2] 石璋如:《传说中周都的实地考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49 年,第二十本,下册。
[3] 顾铁符:《西安附近所见的西汉石雕艺术》,《文物参考资料》1955 年 11 期。
[4]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资料室:《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一九六一年田野工作的主要收获》,《考古》1962年 5 期。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资料室:《关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1961 年田野工作的主要收获〉的补充说明》,《考古》1962 年 8 期。
[5] 胡谦盈:《汉昆明池及其有关遗存踏察记》,《考古与文物》1980 年 1 期。
[6]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镐京西周宫室》,西北大学出版社,1995 年。
[7] 胡谦盈:《丰镐二京都城遗址的考古工作概况及其主要收获》,《三代考古纪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考古队:《西安市汉唐昆明池遗址的钻探与试掘简报》,《考古》2006年 10 期。
[9]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 阿房宫与上林苑考古队:《西安汉唐昆明池水系的考古勘探与试掘(2012~2016)》,《中国文物报》2017 年 3 月 24 日。

——以上内容摘自《昆明池考古发现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编著,科学出版社2024年6月出版




昆明池是汉武帝为训练水军而开凿的人工池沼,建成后,与漕渠相连,“其渠(漕渠)自昆明池,南傍山原,东至于河”,组成了庞大的水网,共同构成了我国古代首都附近最悠久且最大规模的水利工程。一直沿用到隋唐,直到唐末才逐渐废弃,前后持续达千年之久,成为了汉唐都城长安的重要水源和最重要的园林景观。

昆明池曾在1960、2005年进行过两次考古工作,两次考古在确认昆明池位置、周边遗存分布的同时,在昆明池池岸位置、池形、池内高地、进出水口位置上的认识上存在明显差异,特别是在进、出水口的位置上均与文献记载不同,且均未发现漕渠,因此学界对两次考古的认识一直持不同意见。

汉唐漕渠与昆明池


2012年以来,为配合陕西省斗门水库项目建设,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联合对汉唐昆明池遗址展开大规模考古勘探,2019年以来对六个关键节点展开重点发掘,获得以漕渠、昆明池等水利工程为中心的一系列重要认知。经勘探、发掘确定,早期昆明池的面积约14.2平方公里,唐代中后期扩修达约15.4平方公里。昆明池的一周池岸海拔均在401米左右。池内未发现岛屿,池最深不超过3.3米。勘探、发掘确定,昆明池的进水口仅有一个,位于石匣口村西侧,其位置与文献记载完全吻合。2021-2023年开展的汉唐漕渠与昆明池进水区(编为三号地点)发掘,揭示出由沟渠、水坝、鱼嘴等组成的进水区,大大丰富了既有认知。2012-2023年,十余年来的汉唐漕渠、昆明池考古勘探与发掘,从考古学上确定了攸关汉唐都城粮食安全与社会稳定的漕渠渠首及部分渠线,确定了汉唐昆明池的池岸线、进、出水口,发现了与文献记载一致的漕渠与昆明池间的沟渠联系,表明之前多数学者的研究无误。汉唐漕渠与昆明池考古,作为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汉唐时期水利工程考古,清晰而明确地揭示出汉唐时期国家水利工程的宏伟面貌,从而成功入选2023年度陕西六大考古新发现。


——摘自《考古2023|隋唐考古:昆明池旁漕运船,宫人斜里红妆墓》,作者:韩建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分类: 中文 研究 书籍资料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分类信息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更多信息...

作者: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

更多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