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王十梅:元代长袍中的丝路密码

摘要: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王十梅我国有很多珍贵的历史文物,这些文物历经了千百年的风雨洗礼,传达着所属时代的历史信息,为世人了解历史提供了依据。  因为历史的变迁,很多历史文物都经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损害,如金属文物锈蚀,陶器、瓷器破碎,石雕残崩,木器和竹器干裂,纺织品、纸张文物腐朽等,这些历史文物都要进行抢救和修复才能走进大家的视线,并长期地保存下去。  青海很多地方都是丝绸之路青海道的必经之地。从 ...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王十梅
我国有很多珍贵的历史文物,这些文物历经了千百年的风雨洗礼,传达着所属时代的历史信息,为世人了解历史提供了依据。

  因为历史的变迁,很多历史文物都经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损害,如金属文物锈蚀,陶器、瓷器破碎,石雕残崩,木器和竹器干裂,纺织品、纸张文物腐朽等,这些历史文物都要进行抢救和修复才能走进大家的视线,并长期地保存下去。

  青海很多地方都是丝绸之路青海道的必经之地。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我省就陆续出土了许多纺织品文物。很多刚出土的纺织品文物,看起来很像“一团破布”,人们很难会将它们与精美的丝绸联系起来。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技术室主任高志伟女士二十多年的主要工作就是修复文物。她说:“很多刚出土纺织品文物的情况很糟糕,破损和病害严重,我们的工作就是让这些文物再次展现它们的光彩。”

  与国外专家合作 修复元代长袍

  7月12日,在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纺织品文物修复室,专业技术人员正在处理修复一件丝绸文物碎片。在纺织品文物修复室的一张桌子上,有一个长约1.5米,宽约1米,高约0.12米的无酸纸盒。 轻轻打开纸盒盖,里面用无酸纸掩盖的是一件土黄色的元代长袍。

  高志伟介绍,这件元代长袍是迄今为止我省出土的最为完整的一件长袍。修复这件元代长袍是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瑞士阿贝格基金会合作的一个重要项目。

  每年夏天,瑞士阿贝格基金会就会派专家到青海,和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技术室的同事们一起修复它,如今已经有五个年头了。

  铺陈在纸盒里的元代长袍2005年出土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的尕海墓地,据当初参与过考古的专家介绍,当时元代安放在M1墓室一角的篮子里,上面还盖了一层草席。M1墓室的主人是一位年纪在20岁到25岁之间的女性,所处时期初步定于元代。

  查看元代长袍刚出土时拍摄的照片,刚出土时的长袍俨然是一团破布,上面粘满了土和沙粒,根本看不出来它是一件什么东西。2011年,这团东西到了高志伟手中。

修复元代长袍


瑞士阿贝格基金会的专家修复元代长袍

 

刚出土的元代长袍看起来就像一团破布

  长袍病害

  给文物拍照,做前期调查及分析检测是文物修复的第一项工作。“分析检测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文物,这样才能更精准地修复文物。”高志伟说。

  经过分析检测,高志伟和她的同事以及阿贝格基金会的专家们初步了解到,这件元代长袍是一件丝绸制品。因为在地下埋葬了近七百年,元代长袍上的病害十分严重。

  高志伟介绍,每件文物或多或少会有病害,造成文物病害的原因很多,比如土壤中的水分、氧气、土壤的酸碱度,温度等,还有埋葬环境等。这件元代长袍上的病害,除了土和沙的附着物,还有一些可能是血渍,以及一些可能来源于所放篮子或掩盖草席上的草木附着物。

  清理文物上的附着物,使用的工具是小型的真空吸尘器。清理时,要做到小心再小心,以杜绝给文物造成人为伤害。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干旱的气候对纺织品文物来说,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干燥的环境,可以避免文物遭到虫害或水的浸泡,但是也因为干燥,让元代长袍变得十分脆弱,只要轻轻一碰,一些丝线就会断裂,脱落。所以不管是在纺织品修复的哪个环节,每一位修复元代长袍的专家都是小心翼翼。

  一件元朝的时尚女装

  在分析了病害后,就要揭展了。要展开原本是一团的元代长袍,首先需要将它放在一个湿度恒定的加湿容器中三到四个小时,这样才能慢慢将长袍展开。

  揭展长袍的过程,对人员技术的要求很高,稍有不慎,就可能会破坏文物。揭展的过程除了对技术人员的要求,对环境的要求也很高。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纺织品文物修复室里面的温度湿度是被严格控制在一定数值内,即使夏天室内再闷热,也不允许开窗,怕温度湿度变化会破坏文物。

  当那团大家起初都不知道是什么纺织品文物被慢慢揭展开,大家都震惊了。“这是一件保存较好的元代长袍。而且整体造型十分时尚,长袍为右衽女装,窄口宽袖,整体造型很像蝙蝠衫,颇具少数民族特色。长袍袖口和领口都有装饰花纹。长袍展开后宽约有1.2米,因为长袍下边破损严重,长袍长度不明。”高志伟说。

  衣物上的血污是重要信息

  在揭展后,就要做清理工作了。一些泥土附着物及草木附着物都需要细心地清理,这件工作听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很难,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才能完成。

  “也不是所有的污渍都要被清除,像一些血渍等污痕,通常是要保留的。因为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重要信息,可以留给后人作研究,若被清理掉,那就无法体现文物的价值了。”高志伟说。元代长袍上有疑似血渍的污痕,这可以推测出,这件长袍可能是死者生前所穿的衣服,而不是新衣物拿来陪葬。

  在清理污痕后,修复人员还需要给纺织品文物的破损和残缺的地方补洞,这也是一件技术活。“一般我们会找与文物颜色相似的丝线缝补,缝补之前先要选择里衬,里衬的颜色也要与文物相近,丝线与里衬通常情况下我们自己染色。缝补破损处时,要根据纺织品纺织的经纬线采用铺针的技术缝合。”高志伟说。铺针是汉族刺绣的传统技法之一,是用直针按物体大小,由头至尾的尽其长度一针绣成。

  “缝补文物破损要做到经平纬直,最好的效果是让人远看都看不出缝补的痕迹。这需要下很大的功夫,一块硬币大小的破损,有时花一整天的工夫都不见得能修补好。”高志伟说。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馆藏元代缂丝曼荼罗上的元明宗夫妇像。尕海出土的元代长袍与明宗皇后所穿长袍十分相似



元代长袍窄口宽袖,袖口有装饰,式样十分时尚

  与皇后服装极为相似

  元代长袍展开后,高志伟和她的同事们还要对它作组织分析。主要分析纺织品的经密和纬密,织物结构等。

  在纺织品文物修复室有一个专用的带刻度的放大镜,这是用来数纺织品上面的经线和纬线数量的。高志伟介绍,技术人员需要借助放大镜,研究1平方厘米面积内织物的经线和纬线的数量,以及花纹纹饰,以研究当时的纺织技术。

  经过分析,高志伟和阿贝格基金会的专家们发现,这件元代长袍的纺织技术精湛,长袍的袖口和领口都嵌有金线,并形成一种花纹,长袍身体部分有银片织成的图案,可惜银片脱落严重,已无法识别其纹样。

  在显微仪器下观察元代长袍,有些地方可以清楚看到金线和银线。令大家吃惊的是,一根细细的银线其实是将窄窄的银片粘贴在麻线上形成的。有些地方的银线已经掉落,只留下麻线。“这种将纤细轻薄的银片和麻线粘在一起的技术,以及古人是用什么样的胶将它们粘在一起,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高志伟说。

  元代长袍上也有些地方,因为年代久远,银线大部分已经掉落,只留下一个个的小洞眼。专家们试图根据丝线的走势以及洞眼的位置,还原出银线可能组成的花纹。

  根据对元代长袍的分析,高志伟等人推测,这件长袍很有可能是通过丝绸之路由中国东部传入青海的。宋元时期,西夏隔绝了河西走廊,青海的丝绸之路羌中道复兴,这为元代丝绸长袍流入青海提供了条件。

  从元代长袍镶金嵌银可以看出,尕海古墓的主人很有可能是元代的某位贵族。阿贝格基金会的专家们也从世界各地搜集关于元代长袍的历史信息,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他们发现了大都会博物馆馆藏的一件元代缂丝曼荼罗上的元明宗夫妇像中,元明宗皇后所穿的长袍,与尕海出土元代长袍十分相似。

  对于元代长袍的修复工作还没有完成,可能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本版图片由高志伟女士提供 原文刊于:《西海都市报》2017年7月17日第A16版)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