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唐朝在西域的经营失败了吗?

摘要: 作者丨王满损(中央民大,研习社专栏作者)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强盛时代。唐朝所具有的强大政治军事实力让它成为了那个亚洲强权时代的几个支配性力量之一,而唐朝与这几个支配性的力量,比如吐蕃和大食,最直接的交流和冲突就发生在中亚这片各种势力缠绕的土地上。这里也就是中国历史上所说的西域。隋唐西域简图唐朝人对西域进行了自己的探索与经营。一直以来,唐朝在西部边陲的武功让汉人后辈们历代赞颂宣扬不绝,但是近来也有 ...

作者丨王满损(中央民大,研习社专栏作者)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强盛时代。唐朝所具有的强大政治军事实力让它成为了那个亚洲强权时代的几个支配性力量之一,而唐朝与这几个支配性的力量,比如吐蕃和大食,最直接的交流和冲突就发生在中亚这片各种势力缠绕的土地上。这里也就是中国历史上所说的西域。

隋唐西域简图

唐朝人对西域进行了自己的探索与经营。一直以来,唐朝在西部边陲的武功让汉人后辈们历代赞颂宣扬不绝,但是近来也有许多不同的声音,认为在和不同的强权势力斗争当中,唐朝在西域的经营是完全失败的。事实上,他们所经营的是哪一个西域?他们在西域的经营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

○唐朝在西域前期经营的历史

唐朝早期对西域的经营是从消灭突厥的霸权开始的。

西突厥在西域中的霸权

曾经东西绵延万里的突厥帝国在唐朝建立前就已分成了东突厥和西突厥两大部分。在唐朝建立不久之后,原本在西域绿洲诸国建立了霸权的西突厥帝国也渐渐衰落了。这时唐王朝趁虚而入,通过唐太宗到唐高宗的几十年时间里,逐次消灭了突厥在西域的残余势力,将西域的高昌、龟兹等国都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在征服西域的过程的前期,在唐太宗的坚持下,唐朝政府在刚刚征服下来的天山北麓的高昌国内设立了伊州、西州、庭州等,将这里州县化,建立了和中原汉地相同的辖区制度。后来在征服天山北部的西突厥残余势力和天山南麓的焉耆、龟兹等国时,唐朝在龟兹设立安西都护府,又在新的征服地区设立了羁縻州府制度。所谓“羁縻州府”,也就是册封当地的少数民族贵族为王公,仍旧由当地部落统治,但是负有进贡和为西域唐军提供士兵和补给等义务。而中央王朝就已经将这些具有一定自主权的部落统辖地区视为本国国土的一部分。

唐朝接替了突厥,掌管西域诸国

著名的安西四镇,就是这时设立的军事派出机构,镇抚着归入大唐国土范畴的天山南麓的土地。

这时西域政策的主要目的就是防止突厥的复兴。但被设立羁縻州府、分而治之的突厥部落,也并不甘心于这样被唐王朝所支配,这也就为后来兴起的吐蕃王朝联合突厥、介入西域事务提供了契机。

○唐朝与吐蕃关于安西四镇的激烈争夺

唐朝接替突厥掌控了整个西域局势之后,随着吐蕃王朝的兴起,青藏高原所孕育的民族向四周开始扩张生存的领地,其与大唐的冲突不可避免。从此西域地区的主旋律就演变为了唐朝和吐蕃对西域统治权的激烈争夺。

吐蕃时期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塑像。但之后的唐、吐关系并没有开始交往时那样和谐

事实上,吐蕃王朝作为唐朝西南地区重要的边患威胁,唐王朝甚至很长时间以来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当吐蕃连年进取,在吐谷浑多次打败唐军和北连突厥侵入西域之时,唐朝仍然在将王朝的主要精力放在东北进攻高句丽。高宗咸亨年间,在龟兹等地设立的安西四镇就已经渐次易手,安西都护府也不得不退回高昌故地,回到了天山之北。

到了武则天当政的仪凤年间,唐朝多次从吐谷浑进军,甚至曾打出了以吐蕃的都城拉萨为目标、试图直捣黄龙的旗号,但一一失败。唐人记载说:吐蕃“地方万余里,自汉魏以来,西戎之盛,未之有也。”(《旧唐书·吐蕃传》)唐朝在四镇失守之后又开始谋求反击。还是在武则天仪凤年间,崔知辩在西域打败了曾多次在青海大败唐军的吐蕃将领,一举收复安西四镇。这时安西四镇已经不止于过去镇抚地方之用,不得不承担起隔断吐蕃、突厥两蕃,防范入侵的重要任务,之前的安西四镇也重新设置,切断了南北互通的渠道。

此时,在唐朝与吐蕃战况胶着之际,东突厥又趁着镇守相对空虚而重新兴起;武则天的国内也不安宁,平定徐敬业的起义同样牵扯着唐王朝的精力。一般唐朝士大夫幻想不需要唐朝内部的人力物力、单凭一项羁縻政策就能安抚西域。武则天在平定徐敬业叛乱之后,为了笼络人心,宣扬自己将“行乎三皇五帝之事”(《文苑英华》卷六八四《谏雅州讨生羌书》)于是主动弃置四镇,只留下当地部落贵族军队负责镇守。垂拱二年唐朝主动弃置安西四镇的后果也就是吐蕃进而趁虚而入,掌制了天山南麓的西域,也攻占了没有中央唐军驻扎的四镇。

吐蕃侵占西域

随后武则天处理了李唐内部问题,已少后顾之忧;这时的武后好大喜功,四镇落入吐蕃之手也给了她炫耀武功的机会。垂拱四年,唐朝重新发兵进军西域,征战了四年之后,终于由王孝杰收复四镇。这时吐蕃在西域诸国的统治已历六年之久。武后已经不再相信羁縻政策即能有效掌控西域,重新在西域驻扎重兵。自此唐王朝紧紧地将四镇握在自己手中,随后的几十年内吐蕃数次试图进攻西域都以失败告终。

唐朝再次完全掌管西域地区

之后大食,也就是阿拉伯帝国渐渐登上了中亚这片历史舞台,并且渐渐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之后的几十年时间里吐蕃和大食渐渐发生矛盾,吐蕃在三方的纠纷当中趋向疲于奔命。到了唐玄宗的天宝年间,唐朝国势趋于极盛,唐军在高仙芝的率领下,在西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胜利,扬威西土。然而就在这时“安史之乱”爆发了。唐朝也不得不调兵回到内地,任由吐蕃接管整个西域。至此唐朝国势走向衰颓,再也没有能力经营曾经的西部国土了。

吐蕃最终控制西域

○唐朝在西域的经营难言失败

唐朝在西域开疆拓土,直追汉朝,是历史上少有的几个扬兵威于西域的朝代之一。但是随着安史之乱爆发,唐朝国运也不得不走上了下坡路,无暇再在西域耀武扬威、再逞军功了。但是我们能否依据在西域统治时期的几次反复和最终失掉西域而言,唐朝在西域的经营失败了呢?

事实上,总体来看唐朝前期在西域的统治是非常必要而比较成功的。

首先,唐朝退出西域主要是战略上的撤退而非经营的失败。西域作为唐朝边陲,族属构成纷乱,多方关系复杂,不在汉人传统农耕文明的范畴之内,因此只能采用羁縻州府进行控制,很难建立彻底融入帝国的有效统治。吐蕃地处青藏高原,土壤贫瘠,对外扩张则是民族发展的必然之计。在唐朝与吐蕃的长期竞争当中,西域是吐蕃进一步发展的必争之地,而中原地区才是唐朝立国之本,是战略上的重中之重;唐朝后期由于内乱没有能力再次经营西域,对此地进行战略放弃也是被迫之举,而非在西域统治竞争当中的彻底失败。

其次,唐朝在西域的经营让了唐朝减小了受到西南边患直接威胁的可能。唐朝在垂拱二年弃置安西四镇之后,吐蕃和突厥的联盟侵占了整个西域,军队直达敦煌;而敦煌在唐太宗开始出兵西域、整肃突厥残余势力之前,一直作为国家西部边陲的桥头堡,直到占领高昌国、设立西州之后,西部桥头堡的位置才真正发生改变。至于安史之乱后,西域失守,更有吐蕃军队趁着唐朝安史内乱之际东进攻入长安,大唐都会惨遭劫难之例。可见,如果没有西域作为缓冲,华夏腹地将会更容易地暴露在外族的威胁之下,西域地区的战略地位可见一斑;而唐朝前期成功地遏制了吐蕃东进的势头,也防止了突厥和吐蕃联结形成更大的威胁,可见唐朝在西域的统治达到了其设定的战略目的。

事实上,吐蕃管辖西域之后,不得不面对阿拉伯帝国的东扩;两大亚洲强权势力的碰撞是一场耗时长久的竞争。唐朝后期,吐蕃在防范和抵御阿拉伯帝国上就已经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已经较少对汉地构成直接威胁了。

大食的穆斯林士兵在西方给吐蕃王朝以巨大的压力

再次,通过西域的征服和统治重现了大汉荣光,提高了民族自豪感。唐朝人对汉朝有着极其强烈的向往之情,试图在西域和东北重新建立大汉王朝所曾建下的功业。唐朝人自己的诗文当中不自觉地流露出这种在西域建功立业的想望。这和唐朝科举对《史记》、《汉书》等汉朝史书的重视不无关系。相比汉朝,唐朝在西域的疆土已经过之,在东北方向始终无法征服到汉朝在朝鲜半岛设立的博望郡和乐浪郡之地。但国家在西域的连续胜利也已经满足了这种想象,在唐朝人的头脑当中重现了辉煌的大汉荣光。例如著名的“汉皇重色思倾国”、“武皇开边意未已”,都以汉家故事比拟本朝,正是这种心理状态和语言表达习惯的自然流露。

因此尽管唐朝随着国势的倾颓而退出了西域统治权的争夺,但唐朝在这个强权时代举足轻重的政治地位不容抹杀,在西域经营的功业也不容否定。

张骞雕像。汉代在西域的荣光指引着唐人的方向。

无论如何,唐朝军人西进中亚,在西域构建了强大的军事力量,都将是我国历史上最辉煌的那几笔之一。正像唐朝人向往汉朝荣光那样,后人也长久的沉浸在唐朝所张扬的强大威风的想望之中。

参考文献

1.王小甫:《唐、吐蕃、大食政治关系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12月第一版;

2.荣新江,文欣:《“西域”概念的变化与唐朝“边境”的西移——兼谈安西都护府在唐政治体系中的地位》,《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

3.海滨:《试论唐人的汉代情结在西域的现实对应》,《昌吉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

来源:经历史研习社公众号授权转发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