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郭文斌:丝绸之路上的敦煌印象

摘要: ◀郭文斌著名作家、宁夏自治区作协主席、银川市文联主席、《黄河文学》主编(王洋 摄)海外网9月19日敦煌电(姜舒译)新形势下,如何讲好“一带一路”的中国故事,如何在“一带一路”语境下加快推进中外文化的沟通与交流?著名作家、宁夏自治区作协主席、银川市文联主席、《黄河文学》主编郭文斌9月19日在丝路文化发展论坛上表示,敦煌这片土地,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地方,特别是莫高窟。郭文斌谈到,莫高窟为什么能够成 ...
◀郭文斌

著名作家、宁夏自治区作协主席、银川市文联主席、《黄河文学》主编

(王洋 摄)

海外网9月19日敦煌电 (姜舒译)新形势下,如何讲好“一带一路”的中国故事,如何在“一带一路”语境下加快推进中外文化的沟通与交流?著名作家、宁夏自治区作协主席、银川市文联主席、《黄河文学》主编郭文斌9月19日在丝路文化发展论坛上表示,敦煌这片土地,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地方,特别是莫高窟。

郭文斌谈到,莫高窟为什么能够成为千古绝唱,原因有千万条,但有几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建造者不怕困难不畏牺牲的理想主义精神和无我无求献身事业的生命姿态。除此之外,他们还把价值观和方法论做到了完美结合,把形而上和形而下做到了完美结合,把外来文化和本土文明做到了完美结合,把书法美术和建筑雕塑做到了完美结合,把自然天成和人工巧制做到了完全结合。

“敦”象征着富足和丰殷,“煌” 象征着温暖和光明。郭文斌指出,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在对“富足和丰殷”,“温暖和光明”的追求上,都是一致的,于此,再来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和“一带一路”的“一”,就有陡然让人一震的深邃意味。

以下为郭文斌发言全文:


丝绸之路上的敦煌印象

郭文斌

 

在敦煌,重新体会“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概念,有一种拈花微笑的会心。前者是理想,后者是实现理想的方法论。当我们把人类视为一个生命体时,经络的通畅就显得格外重要。中医讲,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一带一路”,正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血管和经络。而作为国家权威媒体的人民日报社连续三年举办的“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就像中医里面以意领气的导引,对“共同体”和“一带一路”的建设具有意气先行的作用。与前几次论坛不同的是,这次由人民日报社主办、人民日报海外版承办的论坛,把“丝路文化发展论坛”纳入立体进行,更加具有整体辩证、心体共养的味道。正如莫高窟里的塑画像,媒体论坛是肢体,文化论坛是色彩。如此,大大增强了论坛的色彩感,给人一种花雨缤纷的感觉,让人真正感受到“文化敦煌”味道。

作为“丝绸之路名家精选文库”的一位作家,拙著《写意宁夏》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丝路宁夏段人民的心性和伦理,道德和人情,也算是向世界展示宁夏的一张文学小名片。在莫高窟,我十分惊喜地看到了“四龙扶凤”的窟顶意象,解说员说,这样的意象在全国独一无二,正是西夏女性崇拜文化留下的历史印迹,作为来自西夏古都银川的一位作家,深为这种时空际会感动。

新形势下,如何讲好“一带一路”的中国故事,如何在“一带一路”语境下加快推进中外文化的沟通与交流,敦煌这片土地,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地方,特别是莫高窟。

莫高窟为什么能够成为千古绝唱,原因有千万条,但有几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建造者不怕困难不畏牺牲的理想主义精神和无我无求献身事业的生命姿态。

除此之外,他们还把价值观和方法论做到了完美结合,把形而上和形而下做到了完美结合,把外来文化和本土文明做到了完美结合,把书法美术和建筑雕塑做到了完美结合,把自然天成和人工巧制做到了完全结合。他们在寻找能够穿越时空、民族、文明、文化的最大公约数。北魏的高大威猛,隋朝的华丽柔美,唐朝的豪迈大气,作为每个时代的审美优点,被充分放大。

参观完莫高窟,仰视着嵌入蓝天被丝丝白云装点的红褐色九层楼,我的脑海里突然产生了“既敦又煌,莫与之高”的句子,发在朋友圈,创下了点赞的纪录,它让我想到了“敦煌”二字的会意。

“敦”是古食器,在祭祀和宴会时盛放黍、稷、稻、粱等作物用,象征着富足和丰殷;“煌”是大批跟随者点燃的火炬或篝火,象征着温暖和光明。

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在对“富足和丰殷”,“温暖和光明”的追求上,都是一致的,于此,再来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和“一带一路”的“一”,就有陡然让人一震的深邃意味。设若人类能够找到并遵守价值观的“共”,方法论的“一”,生存自然会“敦”,生活自然会“煌”,生命自然会“高”。

无疑,这是人类“莫与之高”的理想。

这,也许是千百年前,先人们留在这条河西走廊的隐喻。

由此,我在想,斯坦因等探险家为什么对莫高窟藏经和壁画如此着迷,也许有着他们潜意识深处的渴望,那就是这些经卷和壁画无一例外地散发出的仁爱、包容、奉献、牺牲、清净、平等、觉悟、自由、和平、大同的光芒和芬芳。

郭文斌简介

著有畅销书《寻找安详》《农历》等十余部;有中华书局版精装八卷本《郭文斌精选集》行世。

长篇《农历》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提名,在最后一轮投票中名列第七;

短篇《吉祥如意》先后获“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奖”“鲁迅文学奖”;

短篇《冬至》获“北京文学奖”;

散文《永远的堡子》获“冰心散文奖”;

部分作品被翻译成外文;

央视大型纪录片《中国年俗》、《记住乡愁》文字统筹;

提出安详生活观、安全阅读观、底线出版观、祝福性文学观,受邀到央视等单位和北大、清华等高校及多省市演讲,受到欢迎;

现任宁夏作协主席、银川市文联主席、《黄河文学》主编;为中国作协全委,宁夏大学、宁夏师范学院客座教授;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被宁夏党委政府授予“塞上英才”称号

分类: 中文 研究 专家观点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