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南京长干寺阿育王塔与敦煌资料

摘要: 2008年7月,南京市博物馆考古人员在清理南京明代大报恩寺遗址时,通过出土文物意外证实了此处实为北宋长干寺地宫。同年11月22日,长干寺七宝阿育王塔重见天日。此塔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塔高119cm、底座边长40cm,出土时最外层石函铭文“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佛塔由塔刹、塔身和塔基三部分组成,塔身方形,外表为银质鎏金,并镶嵌452颗各色宝石。出土时塔身内依次套装檀香木木函、漆函、金棺银槨和双重银质宝函,内供奉舍 ...

2008年7月,南京市博物馆考古人员在清理南京明代大报恩寺遗址时,通过出土文物意外证实了此处实为北宋长干寺地宫。同年11月22日,长干寺七宝阿育王塔重见天日。此塔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塔高119cm、底座边长40cm,出土时最外层石函铭文“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佛塔由塔刹、塔身和塔基三部分组成,塔身方形,外表为银质鎏金,并镶嵌452颗各色宝石。出土时塔身内依次套装檀香木木函、漆函、金棺银槨和双重银质宝函,内供奉舍利;四面主体部分,分别浮雕“萨埵太子饲虎变相”、“大光明王施头变相”、“尸毗王救鸽命变相”、“须大拏王变相”等本生故事,塔身上部四角山花蕉叶外另绘有从释迦降生至涅槃共19幅佛传故事。整座宝塔气势恢宏,是至今为止全国出土的体型最大、制作最精美、工艺最复杂、铭文最多,最具史料价值的阿育王塔。

长干寺阿育王塔

阿育王塔浮雕 萨埵太子饲虎变相

阿育王塔浮雕 尸毗王救鸽命变相

长干寺阿育王塔,在唐代敦煌文献P.2977中亦有记载,其所载中国的19处阿育王塔中,就有“第二在金陵长干寺也”,可与《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和《法苑珠林》上的记载相互参照。据《高僧传》记载,河西名僧刘萨诃亦与长干寺阿育王塔及舍利颇有因缘。据说刘萨诃于东晋巡游江南时,见建业长干寺佛塔发出异光,于是在基座下掘出佛舍利、指甲和头发,他认为此塔就是阿育王八万四千塔之一。

莫高窟第323窟南壁所绘的“东晋扬州出金像”的佛教史迹画也与长干寺有关。《高僧传》中记载,在东晋咸和(326~334)年间,丹阳尹高悝在张侯桥浦挖出一金像,此像没有背光和佛座。佛像背后刻有铭文,说此像是阿育王第四女所造。高悝用牛车载佛像经过长干寺的巷口,牛踯躅不前,任人鞭策不逾半步,人们又无法拉动牛车,只得放任牛车,牛即自行至长干寺,金佛于是就地供奉到长干寺中。又过了几年,临安渔人张侯世又在海上得到了一个莲花世界座,送交县衙,县令写表上奏,皇帝下旨将此莲座安于金佛足下,竟然契合。后来有五位印度僧人到此礼拜佛像,指出此佛像原有圆光,应找出来安在佛像上。果然到了371年,交州合浦县采珠人董宗之在海底得到了一个佛的圆光。极为难得的是,佛身、莲座和圆光三者对接到一起“恰然符合”。敦煌莫高窟初唐第323窟南壁绘制了这幅名为“东晋扬州出金像”的佛教史迹画,此图由三部分组成:(1)画面左为圆光,中绘莲座,右画金佛。(2)画面中部画一鼓帆的小舟和一艘扬帆的大船;(3)画面为一幅热闹的宗教活动风俗画,中心为一彩船,上立佛像及僧人和船工,岸上有众人迎送;其旁有榜题。可惜此图中彩船运载佛像的核心画面于1924年被华尔纳盗走,现存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

莫高窟第323窟 东晋扬州出金像 初唐

莫高窟第323窟 东晋扬州出金像(华尔纳盗取者) 初唐

有学者认为,长干寺的前身为中国江南最早的佛寺建初寺,莫高窟第323窟北壁佛教史迹画“康僧会建业传法”中亦有相关画面,描绘东吴时西域高僧康僧会在南方传法的故事。全图由四个部分组成:(1)画面为一艘小帆船,船夫摇橹载两人而来,表现康僧会泛舟来到建业;(2)画面为大帐下置莲台,台上有舍利放出光芒,帐外众人围观,一王者正与僧人交谈,表现康僧会向孙权献舍利;(3)画面为一寺院外,工人正忙于修造,两僧人在门前礼拜,表现孙权在建业修建建初寺;(3)画面为一王者跪于一僧人面前礼拜,表现孙皓郊迎康僧会。但也有学者认为建初寺与长干寺为两个不同的寺院,没有前后继承的关系,是北宋以后的文献将两者相混淆,此说亦有道理,可参见相关论文,在此不再赘述。

莫高窟第323窟 康僧会建业传法 初唐


参考文献:

1.龚巨平、祁海宁《〈金陵长干寺真身塔藏舍利石函记〉考释及相关问题》,南京市博物馆编《南京文物考古新发现》(第三辑),北京:文物出版社,2014年。

2.杨富学、王书庆《敦煌文献P. 2977所见早期舍利塔考——兼论阿育王塔的原型》,《敦煌学辑刊》2010年第1期。

3.孙修身《敦煌石窟全集·佛教东传故事画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