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资讯

“亚太地区都城遗址与历史城市保护研讨会”在郑州召开

摘要: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今天上午,为期两天的“亚太地区都城遗址与历史城市保护研讨会”在我市开幕,来自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考古学会、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以及天津、上海、南京等省内外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文博单位的100余位专家、学者、行业翘楚荟萃一堂,探讨“亚太地区都城遗址与历史城市保护”这一共同关心的话题,并通过城市考古的研究方式,为如何兼顾城市遗址保护与 ...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今天上午,为期两天的“亚太地区都城遗址与历史城市保护研讨会”在我市开幕,来自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考古学会、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以及天津、上海、南京等省内外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文博单位的100余位专家、学者、行业翘楚荟萃一堂,探讨“亚太地区都城遗址与历史城市保护”这一共同关心的话题,并通过城市考古的研究方式,为如何兼顾城市遗址保护与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如何保持城市历史底蕴,提高城市发展活力等议题展开了激烈地思想碰撞。


  搭建对话平台 研讨城市发展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是城市发展的一笔伟大文化财富,是城市发展走向未来不可或缺的资源和基础,它作为城市的集体记忆,如同纽带般将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联接,使得城市的传统文化、民族特色得以延续。亚太地区拥有独特的历史进程与文化传统,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吸引着公众的关注;多样化的文化遗产、历史城市保护课题也面临着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需要探讨。为探索“亚太地区都城遗址与历史城市保护”中的重大学术热点问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UNESCO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和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三家机构联合在郑州举办了此次为期两天的专题研讨,为从事文化遗产保护的专家们构建一个对话的平台。

  本次研讨会采取主题报告、圆桌讨论的形式进行,与会专家将分别就《水环境变迁与西山古城的兴衰》、《全新世郑州东北部的自然环境与商城的建城》、《隞地、隞都、隞仓与隞山——隞都考古研究的新发现与新认识》、《流域文明中的城市历史 —— 一种结构性思考方式》、《城市博物馆视角下的城市考古与城市遗产》、《中国历史城市的价值及其保护与发展关键问题探讨》、《开封新郑门的当代重生》《北宋大名府遗址的价值与保护》、《安徽明中都遗址的考古与保护》《中国长城 —— 一个庞大的系统》《阊阖天门开,建中立太极——汉魏洛阳宫城的考古新发现》《中国古代法象上天的都城规划》《郑州商城年代学研究的新进展》《湖湘双城记——长沙与常德的城市考古和历史遗产》14个专题,汇报最新研究成果,并进行广泛而深入地探讨和交流。


  把握历史机遇 古都焕发新机

  河南历史悠久,历史文化遗产极为丰富,而郑州作为省会城市,是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和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是国家中心城市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郑州地区拥有世界文化遗产2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4处80项,不可移动文物近万处,入选“中国20世纪100项重要考古大发现”4项、“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3项。悠久的历史赋予了郑州深厚的文化根脉,为郑州留下了灿若星辰的文化遗产。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南水北调工程等重大项目地推进,为河南、郑州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带来了巨大的历史机遇和发展空间。郑州作为重要节点城市,思考和研究如何保护和利用好这些丰富文化遗产,不仅是城市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历史赋予的神圣责任。

  近年来,郑州市始终坚持“保护先行”的理念,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恢复文化影响和服务民生等方面成绩突出、成效显著。而此次研讨会在郑州召开,不仅是对河南、郑州历史地位的高度认可,对于推动郑州市及河南省历史文化遗产和历史城市保护传承,挖掘和弘扬郑州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更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作为身处“天地之中”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核心的文化大市,郑州已开始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目前,“生态保遗”工程、商都历史文化区、古荥大运河文化片区、百年德化红色旅游文化片区和依托近现代工业遗产第二砂轮厂旧址建设的文化创意和产业集聚区正在有序推进。当前,在党的十九大即将胜利召开之际,研究和探讨古都城市保护相关问题,无疑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也是河南、郑州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指示精神的体现。

分类: 中文 资讯 会议资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