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大英博物馆修复敦煌巨作之七|去除早先脆弱的缝线

摘要: 澎湃新闻记者 陆林汉 实习生 孟悦 报道2017-09-05 08:06来源:澎湃新闻“修复‘灵鹫山’”,第七集。 视频来源 大英博物馆 翻译 孟悦 编辑 陆林汉(05:40)来自敦煌的巨幅刺绣在大英博物馆修复中会面临哪些问题与新的发现?大英博物馆“斯坦因密室”内藏有一件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巨幅刺绣《释迦牟尼灵鹫山说法图》(国内专家称应为《凉州瑞像图》)。近期大英博物馆正在重新评估它目前的状况,做一些必要的修复,并将修复过程制作成视 ...

澎湃新闻记者 陆林汉 实习生 孟悦 报道

2017-09-05 08:06 来源:澎湃新闻

“修复‘灵鹫山’”,第七集。 视频来源 大英博物馆 翻译 孟悦 编辑 陆林汉(05:40)
来自敦煌的巨幅刺绣在大英博物馆修复中会面临哪些问题与新的发现?
大英博物馆“斯坦因密室”内藏有一件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巨幅刺绣《释迦牟尼灵鹫山说法图》(国内专家称应为《凉州瑞像图》)。近期大英博物馆正在重新评估它目前的状况,做一些必要的修复,并将修复过程制作成视频“修复‘灵鹫山’”(Conserving Vulture Peak),每周播出。
在第七集中,为了使用新的修复布料,修复师们切断了木架,并且穿过边缘的原始修复布料,把刺绣从木框中卸下来。随后慢慢地把原来的修复布料剥开,去除原来的缝线。
“澎湃新闻·古代艺术”(www.thepaper.cn)将陆续编译每集视频,展现难得一见的文物修复过程。本文文首的视频为第七集。
敦煌藏经洞出土的这一唐代巨幅刺绣是英籍匈牙利探险家与学者斯坦因盗买带出中国,于1919年入藏大英博物馆。
目前,修复师们需要做的是切断木架,并且穿过边缘的原始修复布料,然后把刺绣从木框中卸下来。修复师们把这幅刺绣面朝下,放置在这微微有些垫料的板子上。板子上还要铺上一层光滑的阻隔静电的纸,慢慢地把原来的修复布料剥开,去除原来的缝线。
卸去木架后的刺绣(背面)
首先从剪断这些修复时在背部留下的缝线开始,使用镊子把它们拆掉。
大部分的线已经十分脆弱了,只要用镊子轻轻一剪就断开了
为了使之更容易一些,修复师会切断原先的修复布料
随后,修复师们把修复布料切成一条一条,把它们揭开后就能看到刺绣背面的样子。然后把修复时留下的缝线移除。由于这些修复的布料也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所以修复师们会保留碎片,作为原始修复材料的存档记录。
平常想要看到刺绣的背部非常不容易。织物修复师Hannah表示,“这次能够看到刺绣的构成,缝线针脚的大小还有线的颜色实在是太棒了,因为背部的这部分灰尘和褪色现象都比较少,所以我们能够以一个更好的视角看到这幅刺绣原来的样子。”
视频中,高级织物修复师Monique正集中于的区域是刺绣右边菩萨像的背部部分,说:“我们能看到脸和光环部分的针脚,这里的针脚要比其他区域要少的多。同时还可以看到这部分有很多深蓝色的线,这些线是沿着刺绣的轮廓的。”
先轻轻地剥开一小部分,然后再悄悄地滑入聚脂薄膜间,避免在切割的时候会不小心切到原作本身
Monique认为,此举十分迷人的一点是已经揭露了这幅刺绣背部的更多细节,可以看到一些刺绣本身的色彩。由于刺绣前部已经非常脏且褪色,所以前部的光环和条纹处的浅蓝和浅绿几乎已经成了一样的颜色,但是现在从后面看来它们绝对是两种不一样的颜色。
这是一项非常缓慢和耗时的过程。修复师预计这一步骤需要花上多天才能完成。幸运的是,最难处理的部分要属中心部分,而针线最集中的区域主要在边缘以及顶部和底部,所以这还不算太难。
延伸阅读:
出土纺织品的针线法保护

一、加固、修复的原则
出土的纺织品,经过消毒清洗处理后,可分为两类:残片和服饰。残片可采用丝网加固或玻璃夹封等保护措施,而对于残破甚至残缺不全的服饰,丝网和玻璃夹封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树脂加固、托裱等方法又不能使其复原.这时,用针线加固的耐心工作就开始了。根据文物保护修复的原则:不改变文物的原状,尽量以修理取代重建(更新)。纺织品的加固是保持纺织品的原状,在添加一定的外界物质后使纺织品的总体强度得以增加改善,以便于在收藏、研究、陈列中使用。纺织品的修复是在原纺织品文物缺损的部位添加与原纺织品相似的物质,以展示原纺织品的全貌.因此对于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也可以说是关键的一步。所添加的加固材料必须易于去除,去除时文物本身不受影响。也就是说整个加固具有可逆性,便于在发现问题时、或是在找到更佳材料时进行更新。凡不需要用化学方法加固的,就尽量用物理方法加固,能在局部加固的,就不要施于全部,能用少量或低浓度解决的,就不要用得太多。有价值的织物总是缝起来加以保护,特别是当出土的纺织品经过清洗再次变成柔软、并能经得起缝制保护的张力时,用针线保护法处理是最合理的。它可以对尚存文物出现的破损部位,有根据地加以复原,使原件能反映出原来制作它时的工艺水平。运用传统的工艺方法进行修理,可以使所有与修理相关的措施都必须可以拆除,恢复原状。
二、加固织物的选择
加固织物的选择:
几乎所有用来作修复加固的材料都必须进行挑选。因为加固织物不能成为装甲,重要的是选择的新材料要与旧的、损坏的相匹配。所谓匹配,是指风格要接近,大效果一致。例如,对于修补一块易碎的织物来说,强度和牢度好的织物未必一定是好,把一块易碎的织物用非常牢固的线缝在牢固的面料上,反而会出现一种危险的态势,这种态势恰恰不是提供保护加固,而是破坏:旧织物的物理性能较薄弱,无法承受牢固新织物的拉扯,此时原织物或原服装或许会失去它的本来形状.较好的方法是用给纱、细棉、亚麻布、丝绷及羊毛等提供最为温和的背衬加同。在国外,许多老织物通常采用细棉和亚麻布来进行修复加固,因为它们不闪光,能和原织物较好地在一起。在国内,我们一般提倡采用与原织物相一致的材料,但由于重组织的丝织品较厚重.而现在一般的单层织物较薄,我们也曾采用较厚重的斜纹布来修复织锦类的袍服。
缝线材料的选择:
与加固织物选择一样重要。线要牢固而不僵硬.能绝大部分适合我们纺织品修复工作的是成卷的丝线,它比头发细,有必要的强度、有弹性,能给予旧织物支撑和保护,而又不损坏它本身.并且保持得不会太坚固。在很大的作用下,在织物损坏之前线将断裂。另外,根据同样原理.丝线能染色,并且颜色如同丝绸加固织物一样,完全适合。在修复过程中,需要各色各样的丝线作备用。原则上,尼龙线和人造纤维制作的加固织物是不能使用的。尼龙不仅比丝线粗,而且外观上也低一等,对绝大多数修复工作而言,也太硬。例如,在机械力和气候条件的作用下,天然纤维会流动,并且能轻微移动:而人造纤维制作的缝线硬、缺乏柔软性,会损害原有的织物。虽然尼龙线有很长的耐久性,但在这里是不适合的,因为目的不是新的缝线寿命比原有织物长.而且,全部的缝线材料中,只有丝线最适合每种织物的各个特性,颜色吸收好,经常用于缝编实际上是看不出的。无论如何,尼龙线太硬,所以在织物上是看得见的。因为,它吸收颜色不好,总是引起人们的注意。不同的纺织材料,选用的缝针也有区别。如一块厚的棉布,不需要细的长针,可以用粗一点的针和线;用极细的缝针和细的丝线,是为了在针刺纤维时,旧材料不受损坏。如果需要的话,缝一块薄的织物要用一种叫“试样针”,它是长、细和软的。把残片放在木框的衬上修复,就应该用弯钩针,而不是直的针。一般在修复室里,应准备各种不同类型的缝针。
(本文摘编自黄俐君的《出土纺织品的针线法保护》一文)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大英博物馆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