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305|回复: 0
收起左侧

[丝路相关] “万里茶道” : 武汉的历史留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22 15:4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江城武汉, 发端于盘龙之根, 镶嵌于长江之畔, 居中国 “天元” 之位, 九省通衢, 八方交汇, 物产丰富, 人文荟萃, 有着 3500年的文明传承和波澜壮阔的历史。 留下了大禹治水、 伯牙摔琴、 木兰从军的千古佳话, 谱写了辛亥首义、 保卫大武汉、改革开放、 建成支点的辉煌篇章, 构筑起了文明湖北的丰厚文化内涵。

   这里, 因 “国之饮品” 茶叶, 武汉在近现代史上演绎了贸易与文化的繁荣, 留下了 “万里茶道”的岁月印痕, 并因 “一带一路” 国家战略的实施,为复兴大武汉提供了历史机遇。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 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湖北茶史源远流长, 早在唐代就出产有云雾茶、蒲圻茶和蕲门茶等多个绿茶品种, 并孕育了 “茶圣” 陆羽及其经典著作 《茶经》。 在神农时代(约公元前 2700年), 就发现了茶树鲜叶可以解毒。 鄂南赤壁羊楼洞的青砖茶, 更是在近代谱写了欧亚茶贸神话。



汉口誉为 “东方茶港”


  17世纪至 20世纪初, 来自湖北赤壁羊楼洞、福建南平武夷山、 江西铅山河口、 湖南益阳安化的南方茶叶云集汉口, 盛况空前, 这也是万里茶道的四大产茶基地。


  汉口港凭借长江和汉水的地理优势, 地处产茶的中心地带, 以九省通衢的便利, 广迎各方茶商。 1861年, 汉口港出口茶叶 8万担; 1862年, 增至近 22 万担, 此后逐年递增。 1871 年至 1990 年, 每年的茶叶出口量达到 200万担以上。 当时, 中国茶叶占据了世界茶市 86%的份额, 汉口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茶叶集散地, 占中国茶叶出口总量的60%。 资料显示, 每当产茶旺季, 大量运茶船源源不断出入汉口港, 江面上进行茶叶交易的船舶有时多达 25000 只, 场面可谓 “十里帆樯依市立, 万家灯火彻宵明” , 好一派繁荣的景象。


   1861年, 汉口开埠。 在之前, 俄国茶叶商人已经在此经营茶叶生意。 1727年, 中俄签订 《恰克图条约》 后, 使得更多的俄国商人进驻汉口, 往返汉口至彼得堡的 “中俄万里茶道” 上。 俄国茶商在汉口开办了许多砖茶厂, 垄断了汉口所有的茶叶加工与贸易。 第一批进入汉口市场的外商组织是俄国洋行, 包括顺丰、 新泰、 阜昌等, 都为茶叶而来, 不久,英国怡和、 天祥等洋行也涉足汉口茶叶市场。 据资料显示, 共有 17个国家商人来到汉口, 兴办了几十家工厂和 250家洋行, 茶叶是其主要贸易。


  俄国人在汉口统领了茶叶生意, 开启了汉口作为 “东方茶港” 的黄金时代。《武汉近代(辛亥革命前)经济史料》 记载: “茶砖一项, 几为俄国惟一市场。 ”“汉口之茶砖制造所, 其数凡六, 皆偕同俄国官民所设立者, 其旺盛足以雄视全汉口。 ”今天, 我们仍可以从老汉口建筑遗存中浮现当年的繁华景象。 汉口历史街区中的兰陵路口“汉口俄商新泰大楼” 原为新泰砖茶厂, 沿江大道黎黄陂路口 “华俄道胜银行” 是俄国茶商交易的主要存贷银行, 洞庭小路有 “俄国领事馆” 和 “俄租界工部局和巡捕房” 。 俄国茶商于 1876年投资兴建的汉口东正教堂, 是目前俄罗斯在境外现存

最早的东正教堂。 还有俄国茶商巴提耶夫建于 19世纪 60年代的顺丰茶栈, 1863年俄商在汉口设立的第一家近代制茶厂, 俄国茶商李凡诺夫公馆,巴公房子俄国茶商巴诺夫兄弟修建的豪华公寓,俄商邦可和扬格诺夫合资开设的武汉最早西餐厅——邦可西餐厅等等。


  汉口第一家茶叶贸易公司是俄国顺丰砖茶厂, 该厂能自行发电, 拥有当时最新式的蒸汽机与最先进的各种制茶设备, 可年产砖茶 200多万斤。之后, 又有数十家俄商茶叶贸易公司应运而生, 在汉口拥有蒸汽动力砖茶机十五台, 茶饼压机七部,并雇佣工人 8900余人。 这些转茶厂生产的青砖、米砖、 花砖等各式砖茶通过万里茶道远销国外。


俄国皇太子造访汉口, 张之洞在晴川阁设宴款待


   汉口开埠后, 因中国茶叶贸易繁荣, 经济效益可观, 众多俄国商人纷纷来汉开办洋行和砖茶厂。 1890年 11月, 俄国皇太子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与好友希腊王储格奥尔基一行从圣彼得堡出访, 于 1891年 4月21日抵达汉口, 出席位于汉口列尔宾街 (今汉口兰陵路) 俄新泰砖茶厂建厂 25周年庆典。 当天, 新泰砖茶厂托克马可夫和莫洛托克夫两位厂主, 阜昌砖茶厂主、 皇太子的表兄巴诺夫, 和其他在汉口的俄国茶商都来参加了难得一聚的 “觐见” 活动。


   巴诺夫代表俄国茶商向俄皇太子介绍了他们在汉口生产和经营茶叶, 并获得成功的情况,一再表示汉口 “东方茶港” 造就了他们的辉煌。 俄国皇太子尼古拉听后特别高兴, 即兴祝辞, 结束时说道: “万里茶路是伟大的中俄茶叶之路”“在汉口的俄国茶商是伟大的商人”“汉口是伟大的东方茶港” 。


   湖广总督张之洞早已收到总理衙门 “优加款待” 的旨意, 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在晴川阁宴请俄皇太子一行。 接待当天, 晴川阁道路两边竖立着白色木竿, 丝绳上面悬挂彩灯。 俄皇太子 “头戴白冠, 上缀鸟羽, 身穿金绣红衣, 外罩湖色灰鼠大衣” , 缓缓而行。 上岸后换乘黄缎圆式金顶轿, 在乐队的伴奏声中来到晴川阁门外, 与恭候多时的张之洞携手入阁。 张之洞与尼古拉二世站在阁楼前遥览长江、 远眺蜿蜒蛇山, 两岸的美景使他们兴奋不已, 张之洞笑言 “看天下奇观无过于此者” 。 俄皇太子用法语与张之洞交谈, 担任现场翻译的是精通法、 德等多种语言的辜鸿铭。


   访汉期间, 皇太子一行还参加了汉口俄国东正教堂(今汉口青岛路)的诵经和礼拜仪式, 参观了汉口农产品博览会和汉阳铁厂, 赞誉汉阳铁厂是东方的奇迹。


   俄皇太子访汉东方之行过程, 由《彼得堡新闻》主编乌赫托姆斯基写成了一部《尼古拉二世皇帝陛下东方旅行记》, 并译成各国文字向世界发行。 这是中俄近代外交史上的重大事件, 正如当时的报纸评论的 “凡此皆所以状中国之光仪,非专以尊皇子已也” 。


   “万里茶道” 是 “丝绸之路” 的延续和提升


  “万里茶道” 是继古代 “丝绸之路” 衰落之后, 在欧亚大陆上兴起的又一条国际商路, 在世界文化交流史上意义重大、 影响深远。 17 世纪伊始, 从中国福建武夷山下梅村起, 沿西北方向穿过江西, 过湖南, 至湖北, 在汉口聚集后北上, 纵贯河南、 山西、 河北、 内蒙古, 穿越蒙古沙漠戈壁, 经乌兰巴托中转到中俄边境口岸恰克图, 再从俄罗斯辗转到达圣彼得堡。 在运茶的路途中,要经过人挑肩扛和车推, 水路船行江河, 陆用骡马和驼队穿越沙漠, 全程 1.3万公里, 绵延 300 余年。 这条世纪的国际商贸通道, 被称之为 “伟大的茶叶之路” 。


   总书记指出: “17 世纪的万里茶道是连通中俄两国的世纪动脉” 。 为加强这一重要文化线路的保护, 万里茶道沿线福建、 江西、 湖南、湖北、 河南、 山西、 河北、 内蒙古 8省文物部门先后于 2012 年在湖北赤壁、 2013 年在河南社旗、 2014年两次在福建武夷山召开座谈会。 2014年 10月,由武汉市政府组织, 中俄 “万里茶道” 沿线城市市长共同参与的中俄万里茶道研讨会在湖北武汉召开, 中俄 “万里茶道” 沿线城市市长共同签署《中俄万里茶道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武汉共识》。


   2015年4月、 11月和10月在湖北武汉、 湖南益阳召开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推进会, 开展相关工作。万里茶道的复兴, 将形成一条黄金的跨国旅游线路, 一条象征开放、 文明、 友谊的文化纽带,“命运共同体” 不仅给沿线国家带来经济的共同繁荣, 而且带来了中国文化、 草原民族文化和欧洲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其意义影响深远。 2013年 9月 10日, 中、 蒙、 俄三国在中国二连浩特达成 “万里茶道是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 的共识, 签署 《万里茶道共同申遗倡仪书》。 万里茶道在新的时期将成为中、 蒙、 俄三国的友谊大道。 武汉, 将利用这有利契机, 以文化的力量, 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为 “建成支点、 走在前列” 和复兴大武汉谱写新的篇章。

  (2016年1月8日第3版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