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陵申遗成功,中国迎来第60项世界遗产
西夏陵申遗成功,中国迎来第60项世界遗产小红书爱世界遗产i世界遗产2025年07月11日 22:23广东7月11日,正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巴黎举行的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传来好消息,我国今年唯一的申遗项目“西夏陵”(Xixia Imperial Tombs)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西夏陵成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一项世界遗产,我国的世界遗产数量也达到60项,成为继意大利后,全 ...
作者:陈相龙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稳定同位素生物考古学与碳十四年代学,致力于科技考古与考古学的结合。主持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作为主要任务责任人参与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中华文明探源研究项目”生业课题与年代学课题。在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40余篇,相关研究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
讲座回顾 | 悬泉置汉简与丝绸之路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25年06月24日 17:46甘肃近日,粤港澳大湾区“汉字与文明大讲堂”第六讲在中山大学南校园中文堂206室顺利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所、“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联合主办。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中国秦汉研究会理事张俊民先生受 ...
近日,由敦煌研究院组织的锁阳城遗址(塔尔寺遗址)考古发掘报告专家咨询会在敦煌研究院兰州院部召开。会议邀请西北师范大学教授李并成、甘肃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何双全、兰州大学教授魏文斌、甘肃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吴荭、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何利群担任咨询专家。敦煌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张小刚主持会议。项目负责人、敦煌研究院副研究馆员 ...
周智波: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有机颜料使用技法研究原创周智波传统色彩研究2025年06月13日 10:02编者按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主办的“2024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于去年11月15、16日召开。会上,国内和日本的色彩专家进行了精彩缤纷的学术报告,在学界和业界产生了热烈反响。为进一步分享会议研讨内容、推介参会专家学者的学术成果,本微信平台将陆续推 ...
刘贤鹏 | 汉未央宫遗址出土“县类”骨签研究刘贤鹏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2025年06月04日 20:36北京1986~198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汉未央宫三号建筑遗址发掘出土一批骨签,在1989年作初步报道后,于1996年在《汉长安城未央宫:1980~1989年考古发掘报告》中公布骨签400余枚,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2018年,《汉长安城未央宫骨签》(90册) ...
千年丝路 · 悬泉见证 | 悬泉置世界文化遗产景区即将投运酒泉文旅2025年04月09日 19:18甘肃千年丝路 · 悬泉见证敦煌悬泉置世界文化遗产景区来了悬泉置世界文化遗产景区地处敦煌市莫高镇甜水井,东距瓜州县城60千米,西距敦煌市区64千米。景区是集高速服务、游客体验、文化展陈、特色商业等功能于一体,将实现古代邮驿和现代服务区千年后的“握手”,景区 ...
“文明时代“是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时代,中原和长江下游地区地理环境、聚落分布规律和规模、生业经济、特别资源的掌控以及信仰系统的不同,导致了两地文明化进程不同的轨迹和道路,长江下游地区社会结构稳定,影响深远但没有扩张的欲望,与中原地区社会组织内部充满了张力形成鲜明的对比,距今4300年前后中原和海岱地区的龙山文化形成对峙之势,而环 ...
2025年6月4日,一项震撼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上发表。这项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北京大学联合开展的考古研究,首次通过古DNA技术证实了新石器时代母系社会的存在,这一发现为人类早期社会结构的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此次研究选取的样本来自山东广饶傅家遗址,该遗址处于鲁北山前和渤海湾南岸,是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重要遗址,距 ...
新书丨《南方丝绸之路史》巴蜀书社民族史2025年07月10日 00:01四川以蜀地为起点的南方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同东南亚、南亚、西亚以至欧洲等地各文明之间碰撞、交流的重要纽带,是欧亚大陆相互影响、促进发展的文明载体,有着尤为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面临“世界百年米有之大变局”,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当下,南方丝绸之路研究的现实意义愈加凸显。 ...
嘉黎驿道文献辑注赵书彬、政协那曲市委员会办公室 辑注四川民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