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4个月多没再见到的老朋友去世,转发家属讣告。这老友命运坎坷。陈子明先生因患胰腺癌于2014年10月21日14时50分于北京去世,享年62岁。特告亲友。王之虹携家人
甘南川北行 刘文军 时间:2013年7月14-20日 线路:兰州-永靖-夏河-若尔盖-迭部-岷县-兰州 黄河岸边的石窟 炳灵寺这个名字听起来就是个寺庙,可一旦你置身此地,就会发现,出现在你眼前的是大大小小的石窟,里面是形态各异的造像。寺庙也有,但规模很小,与庞大的石窟群相比,微不足道。 在藏语中,炳灵寺的意思是“十万佛”,可以想见这个寺庙佛像之多。尽管如此,在国内众多的石窟建筑群中,炳灵寺却鲜为人知,很多人甚至都没有听说过。其原因,我想是和它位置偏僻,不易到达有关,即使是在今天,要想接近这处石窟,也要折腾好半天。 一大早,我们的车子就驶离了兰州市区,向炳灵寺的所在地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进发。路上,司机兼向导老马说,去炳灵寺石窟要先开车到刘家峡大坝,然后换乘汽艇过去,这是最佳捷径,但也要一个多小时。如果全程坐车,走陆路,还要绕远,而且路况极差。 马师傅说的没错,我们在刘家峡大坝看到一个木质标牌,上面写着:距炳灵寺54公里。说起来,我在黄河上游有过多次乘船游览的经历:青海坎布拉、甘肃景泰、宁夏沙坡头和青铜峡,其中有两次坐的是羊皮筏子,但每次距离都没有这个长。不过,这也不是坏事,给了我们一次与黄河多亲近一会儿的机会。 黄河水缓缓流淌,汽船在河面上飞驰,两岸峰峦一座座被甩在了身后。终于要到炳灵寺了,这时,岸边山峦的形态出现了明显变化,一座座土丘一样的山峰拔地而起,类似我几年前在甘肃景泰看到的黄河石林。果然,船夫告诉我们,这就是炳灵石林,一种独特的丹霞地貌,只有在黄河上游的岸边才能看到。 据介绍,炳灵寺石窟开凿于十六国时期鲜卑族乞伏氏建立的西秦政权(公元420年),其位置处于“丝绸之路”陇西段的一条支线上。西秦政权崇信佛教,多有内地及西域高僧云集于小积石山,译经传法,开凿石窟。由于其后历代不断开凿修缮,在如今的炳灵寺可以看到历代佛像造型艺术风格:先秦造像面型方圆,身姿挺拔,衣纹线条流畅,质感明显,带有较多的印度佛教艺术风格;北魏造像秀骨清像,褒衣博带,人物神态安详,含蓄凝重,体现出佛教艺术民族化、世俗化的倾向;唐代造像面容丰腴,肌肤细腻,端庄秀丽,人物表情含蓄生动,体态自然健美;宋元以后,开窟造像之风日渐衰落,但藏传佛教多彩多姿的风格也慢慢融汇进来,并且在石造像和泥造像基础上出现了金铜造像。 我对石窟艺术非常着迷,国内的石窟基本上都寻访过,如敦煌石窟、麦积山石窟、须弥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看过炳灵寺石窟后,我的一个感觉就是,如果有人犯懒,又想多看点东西,最好的办法就是来炳灵寺,在这里可以一次性饱览中国历代石窟艺术风格。有人说,炳灵寺石窟是一部中国石窟艺术史的演变史,说得很准。 炳灵寺石窟造像主要分布在积石山大寺沟河道两旁的岩壁上,最大的佛像坐落在171佛龛内,高27米,上半身为石雕,下半身为泥塑。大佛建于唐代,原有九层佛阁保护,清同治年间被毁。失去阁楼庇护的大佛在风雨侵蚀中变得满目疮痍,头顶螺髻脱落,鼻尖泥塑塌掉。我的朋友邹蓝30年前来过这里,他戏称这座大佛为“塌鼻子大佛”。 2011年,为配合“丝绸之路:起始段与天山廊道的路网”甘肃段的申遗工作,文物部门开始对大佛进行修复。就在不久前,传来消息,在大佛顶髻内发现一部明代佛经,在前额处发现一块罕见的蛋形水晶宝石。这些不经意的发现更证明了这尊大佛的价值。遗憾的是,我们到来时,这尊大佛前面树立着密密麻麻的脚手架,还没有修复完毕。但从佛像前走过,仍能感到其恢宏的气势。 沿河道行走,经过一座小桥,我看到几位年轻人从几近干涸的河床下面爬上来,感到有些奇怪,于是问他们从哪过来,一位年轻人指了指远处,说:“那边还有一个上寺,比这边还漂亮,有观光车,往返40块钱。”听他这么一说,我即刻精神振奋,赶紧招呼大队人马,乘车前往。 去往上寺需要经过一个曲折的峡谷,沙土路面,车子走在上面颠簸不已,但两边的石林风光让人“爱不释目”。在一处石壁前,司机把车停下,说:“这是飞天石壁,很有名,可以下去看看。”原来,这是一种天然的风化蚀刻,画面凸凹不平,飘飘逸逸,犹如仙女飞天,故名“飞天石壁”。 峰回路转,20分钟后,车子把我们带到了一处幽刹古寺前,这就是上寺。上寺规模不大,但四周群峰环绕,清静优雅,院中点缀着几支金黄色的向日葵,一看就知道这是个修行的好去处。 一位身披红色袈裟的老喇嘛可能太寂寞了,见有人来,热情相迎,时不时地还会冒出几句地道的英语,令我们不敢小看这出家人。走进老喇嘛的简陋住所,我看到床上放着一本厚厚的英汉大词典,于是禁不住问:“您在哪学的英语?”老喇嘛的回答让我们肃然起敬:印度。 老喇嘛虽说上了年纪,但腿脚勤快,免费为我们引路讲解,在他的指点下,我们在主殿的顶棚上发现了几处壁画。壁画有些残破,但从余下的部分仍然可以看出它的精美。有一副壁画色彩丰富,画面中枝叶繁盛,莲花绽放。想不到在这样一个荒僻的山沟里,竟有如此的高雅艺术等待人们欣赏。 回来的路上,依旧还是坐那辆破旧的观光车,依旧是颠簸不停。领队老金以其一贯的风格说,不如下车走一走,好好领略一下峡谷风光。于是,十几个人在老金的指挥下,一个跟一个,踩着泥泞的沙土,像行军队伍一样走出了峡谷。 原文连接:http://zoulan123.blog.hexun.com/96175763_d.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