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开放和最具有文化包容力的时期,域外文化大量涌入,使得华夏文化焕然一新。唐墓壁画作为丧葬礼仪语境中一种完整的图像系统,内含域外文化因素当在情理之中。关于唐代外来文化的研究,中外前贤有大量论述,早已成为唐代历史文化研究中的显学。史学发展至今,一方面深入社会物质和精神的各个层面,不断细微化,另一方面各个方面相互交融,多视角地还原历史情境,趋向跨界的勾连。除了传统史学倚重的传世文献之外,可以作为史学材料的考古遗物在历史研究中越来越重要,使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英国历史学家彼得·伯克(PeterBurke)在其《作为证据的图像:十七世纪的欧洲》(Imagesas Evidence in Seventeenth-century Europe )一书中,强调图像作为历史证据是一种重要的史料,与文献一样,图像也会“记录”历史信息,史学研究在材料的使用上已经出现一种“图像的转向”(pictorial turn)。中国当代的考古事业迅速发展,大量古代墓葬、遗址和器物面世,为历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程旭君不失时机,结合本职工作,对近几十年来考古发掘的唐代壁画墓中与域外文化有关的图像进行全面梳理和考证,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观察唐代多元文化和民族关系的景观,这本身就是一个符合学术潮流的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