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晋 来源:文博山西微信公众号
10月4日。第十八天。 榆林—临县—太原。396公里。
返回。小雨。上午十时四十七分从榆林东上高速,过佳县。 黄河边,一条标语颇有意思:欢迎您渐入佳晋。 午后一时半,至临县善庆寺。这个安排充作午间休息。
寺院建于唐代,元代重修。目前所见为元构。山门,正殿和配殿,以及廊房,现存面积并不大。山门内哼哈二将与四大天王并列,三三相对,不多见;新塑。 据说门前有琉璃影壁一面和琉璃狮子一对,遍寻不得。问及道旁行人,说影壁多年前拆毁了,狮子不知去向。
雨水渐大。打算再去义居寺看看。从三交转向碛口方向,汽车排成长龙,一眼望不到边。挤挤挨挨着走走停停,心生悔意。半小时后看到呼北高速三交收费站的标志,赶紧脱困。约二十公里后前方修转盘,于临县南再下高速,218省道又一次走到分叉口。去善庆寺右转,这次是左转,二十分钟后从临县收费站重上高速。 六时整,回到太原。 此行十八天,行程六千余公里,参观石窟22处、博物馆23家、其它古迹26处(附表)。 往返主干线路
西行窟馆列表 请横屏
回看十八天 12000里风尘 01 18
西行访窟记│第一天: 涛波依水 万佛列阵 (点击蓝字直接阅读) 想起前年, 同一个时间穿行在皖南山林中, 也是这样的云气蒸腾, 不免感慨光阴嬗变。 窟外不远,下瞰黄河, 几处沙洲分水宛如裂帛, 震荡起的纤雾将吕梁山扫淡了。 02 18
西行访窟记│第二天: 崖与天齐寂寥 人同字共空阔 (点击 蓝字直接阅读) 相隔不远, 是上山看宝塔的游人,熙熙攘攘。 这边显得崖与天齐寂寥, 人同字共空阔。 彼时有闲抬首, 青山染黛, 阴云下有了阳光的金边, 不禁长长出了一口气。 03 18
西行访窟记│第三天: 隐约闪回 佛陀破空逼视灵魂 (点击 蓝字直接阅读) 随着脚步的抬高, 被整体削平的漫长山体, 带着它的石窟佛龛一层层上升, 直到完全展开在眼际—— 这是一处令人倒吸一口气的石窟群, 不, 这完完全全就是佛的世界! 轻轻走过各式龛窟, 目不暇接, 心如五百蝙蝠。 04 18
西行访窟记│第四天: 诸佛菩萨如在云端如在彼岸 (点击 蓝字直接阅读) 大窟之高超过十米,举目四望, 诸佛菩萨力士等如在云端, 如在彼岸。 灯光从顶部照下,微尘在空里沉浮, 想看清楚更多的东西。 散花啊,香乐啊,幡盖啊, 由远及近的语声啊,恍然一梦! 05 18
西行访窟记│第五天: 繁花簇锦 麦积山众神凝望 (点击 蓝字直接阅读) 你觉着自己处于漂浮状, 而此刻你的肉身更加沉重。 你觉着自己处于轻安态, 但内心却不停地战栗,冷意贯顶。 你无法去真正感知远方和身后, 因为你心如游鹜,长久不能沉静。 06 18
西行访窟记│第六天: 假如沙子彻底掩盖了大佛 (点击 蓝字直接阅读) 去水帘洞一路, 从无数角度回望, 所见所得恒定不变。 最大的一尊佛像只剩下背光、 莲台和右边的襟带, 两侧菩萨合十肃立, 仿佛感受着一场漫长的涅槃。 07 18
西行访窟记│第七天: 黄河水拍 十万佛响 (点击 蓝字直接阅读) 也许是心急, 这段引子觉得很漫长, 似乎已经转了好几座山, 才看到一号窟的标记。 当年修刘家峡水库, 相当一部分石窟沉到了水底, 这样, 水面不仅仅有佛的倒影。 08 18
西行访窟记│第八天: 无边静穆 看见鸠摩罗什 (点击 蓝字直接阅读) 凉州区古为姑臧城, 前凉张轨苦心经营, 一改宫南市北旧例, 将宫殿群置于城北, 开创了城市建筑新格局。 此后一直影响到东魏邺城和大唐长安。 故而 有一种说法, 将姑臧城视为中国都市建设的鼻祖。 09 18
西行访窟记│第九天: 神羊天鹿 写不尽西域狂放神奇 (点击 蓝字直接阅读) 骑射图上的飞马延续汉代肥壮; 神羊、天鹿、麒麟、青龙、 白象、鹦鹉、玄鸟、玄武、朱雀等, 依材绘形, 汉风鲜明, 蕴含着西域的狂放与神奇。 嘉峪关,北面是马鬃山系, 南部祁连雪峰,西边大漠戈壁, 东方以沙漠绿洲与酒泉相连, 一条讨赖河从城南缓缓流过。 10 18
西行访窟记│第十天: 敦煌!敦煌! (点击 蓝字直接阅读) 在敦煌学的大背景下, 研究,主权,权利, 会是什么样的一个三角? 走走停停,似乎看了很多, 又似乎什么也没看, 在九层楼一带盘桓, 闭目追忆, 脑海中只有斑斓一片, 以及被暗光拥高的深深的洞窟顶端。 11 18
西行访窟记│第十一天: 古关风中 曾有玄奘西行身影 (点击 蓝字直接阅读) 折入玉门关方向, 新铺的路面泛着青黑色的光, 远远伸向天际, 如同壁画上矿彩氧化后的飞天带子。 作为汉代在西域设立的第一座关口, 大批驼队驮着和田美玉经过这里, 走向内地, 又有更多的丝绸, 用金属般的流光, 最后照耀了关城之墙。 12 18
西行访窟记│第十二天: 荒漠迷失 榆林窟金光闪耀 (点击 蓝字直接阅读) 雨水冲蚀的隙窝内住了燕子, 一阵飞起来, 一阵后又落下。 前方看到一大片胡杨林, 叶片金光闪闪。 靠前拍照,下面现出榆林河谷, 水流湍急,哗然作响。 顺着两侧山体向深处看去, 大概尽头的尽头, 便是榆林窟了。 13 18
西行访窟记│第十三天: 祁连雪辉映 经幡飘扬文殊山 (点击 蓝字直接阅读) 在第二窟《水月观音》图中, 发现绘有玄奘取经形象。 观音菩萨居右左向, 所临波涛之上有岸, 玄奘法师合掌礼拜, 身后是牵着褐色马匹的孙悟空。 此地为裕固族、藏族居住区, 寺院信奉藏传佛教, 经幡遍地, 在祁连雪山的映衬下, 神圣无比。 14 18
西行访窟记│第十四天: 马蹄的的 浮尘散落光如轮 (点击 蓝字直接阅读) 凭栏望远,云天变幻, 雪山背后一片淡淡的藏青光, 云层斜拉羽翼,逸风扑面。 在此俯瞰,山林阔展, 寺院整饬,云气缥缈, 令人想起经文所说: “三十三个人投生那里, 为三十三天…… 他们也是有依山而住者, 有依虚空而住者……” 15 18
西行访窟记│第十五天: 青天趋暮 但见风沙蚀古城 (点击 蓝字直接阅读) 小学建于民国, 外形也像一座城池,青砖砌就。 通往内院的门与校门相仿, 砖雕挂落、墙花和芭蕉匾额, 上有“勤勉自修”四字,端正醒目。 券型外门洞,里面则是圆洞门, 院子当中绿油油一畦蔬菜。 夕阳已下, 我们目睹了残墙被染得紫红的天际线, 暮色从每个角落爬上来, 稍一怔忡,四野就黑了。 16 18
西行访窟记│第十六天: 乱枝交柯 赫赫大夏总被雨打风吹去 (点击 蓝字直接阅读) 从外观看,高庙极为雄伟, 面积不大的高台上层层起建楼阁殿堂, 有步移景换之味。 几乎所有墙体装饰、枋额彩绘及造像形貌, 都显示出一种新的感觉。 乱枝交柯,野枸丛生, 这一片硬土被时间覆盖, 总在高高挺起的地方与远方对视。 17 18
西行访窟记│第十七天: 石出画像 窟影字痕排暮云 (点击 蓝字直接阅读) 双崖之间有钢索大桥衔接, 桥上望去,夕阳下的崖壁锋刃俱出, 窟影字痕,排山直去。 我们有多重世界, 一重由光明和黑暗构造, 一重由梦幻与想象覆盖, 一重则从虚空里挖出; 雕刻的目的, 就是要让埋藏在虚空中的一切, 彻底浮现。 18 18
西行访窟记│第十八天(结束篇): 往西,神的方向 黄河边, 一条标语颇有意思: 欢迎您渐入佳晋。 据说门前, 有琉璃影壁一面和琉璃狮子一对, 遍寻不得。 问及道旁行人, 说影壁多年前拆毁了,狮子不知去向。
▲ 唐晋油画│每把椅子都有一个好去处 油画专辑 ▼ ▼ ▼ 唐晋油画展┃又一次把悲愤引向寂静 (请直接点击 蓝字阅读)
▲ 唐晋油画│拉奥孔 方天戟 按 对“文博山西”来说, 从没有如此持久地, 制作这么一个专题。 当唐晋西行访窟第一天, 在朋友圈发出第一条消息, 我说:做。 他说:行。 说话之时, 凌晨已至,暗夜如晦。 十八天万里西行访窟, 只是唐晋构建自身迷宫的一部分。 因为对周边人乃至周边文化圈, 唐晋一直是一个谜一般的存在—— 格致古物、恣肆诗歌、创奇小说; 钢刀凿印、研陶修瓦、笔走油画…… 在一片绚烂中呈现新的绚烂, 在一座高峰之后突兀另一座山峰, 于是有不少人在问: 他探索的边界到底在哪里? 在各种可能和走向面前, 这个问题我相信暂时不会有答案。 如同这一次访窟, 谁能猜度出: 西行抑或修行? 放逐还是放空? 而能触摸到的, 是编辑这组图文过程中, 时时感慨于贯穿其间的, 佛性、人性、神性 正巧, 作家闫庆梅此时写来一篇感想, 可做唐晋此番西行的绝好阐释。
往西,神的方向 ——有感唐晋西行访窟 闫庆梅 唐晋对此次西行如是说:“1996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玄奘》时,对于那个“遍谒诸窟,遍礼诸佛”的世界多有迷醉,之后也陆陆续续拜访了一些石窟。今年入春,原准备依照惯例在周边省市跑一个短程,比如去年安阳一行,时间原因,遗漏了小南海石窟和临漳博物馆;未曾想大年初一,父亲重病住院,努力半年,终不治而去。因此,秋季向敦煌的出行,被我们有意识地设为石窟主线,内心里仍然存有代父亲礼谒、以求解脱的意思。”我本人对这样的表述非常欣赏,相对于充斥耳鼓太多宏大的言辞,这份得体与温暖确是唐晋做人为文的真实写照,走心,珍贵。 源于本人对地理的无知,为了对唐晋此次西行路线有个更明晰的印象,特别找来中国地图,一边读他的文字一边用红笔勾出了此行6千多公里的大致轨迹。呵呵,用软尺丈量也不过区区几十公分。想他在几万字的行走笔记中所说得那些险阻,所见的那些石窟雕像以及各种文物风景,不禁惭愧。面对一张地图的遐想多半是痴人做梦,纵然没有勇气踏出脚步去丈量,又有什么资格指手画脚高谈阔论。因此,我不能对唐晋笔下的任何一件文物或者一处景观做出评价。对于石窟、敦煌更是只有学习与了解的心。当然,这次为期18天的西域纪行笔记,只需简单制作就一定会成为一本优秀的西域旅游路书。只是,这样的实际用途恐怕是我的小人之心而已,实在太过低级,哪里会是唐晋本人的心愿! 无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还是佛陀世界的实修实证,都对行走有着肯定的要求。因为,人们对理论的摄取或者说理解千差万别,但只要行走,迈出脚步的瞬间,这种差距就已经消失。行走,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意味着一种平等。智商再高的人,也不可能具备孙悟空的能量,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而每一个在路上的人,五十步与一百步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且必须要学习玄奘,一步一个脚印,先把该走的路走完,才能抵达想去的地方,看到该看的东西。而在途中每个人独特的心理体验,才是最大的价值。有怎样的心志才能有怎样的抱负才能有怎样的行走。唐晋的行走,自然与他多年来的心志有关,与他五十载的生命积累有关,与他自己隐秘而坚定的信仰有关,这一切促成了这次西行访窟中他的灵魂的自我修复与升华。 所以,人生的全部意义就在于行走。走着走着,人生中的那些遗失和不能弥补的缺憾,都将变得不再重要。真正重要的价值在行走中会重新构建,你会知道脑海中原来的那些知识或者说听闻远不及眼前的现实那般辽阔、丰满。文字的局限,认知的局限,思想的局限,往往会让一个没有行走经历的人陷入狭隘。而行走,会让你的心在不知不觉中去印证、去开阔、去理解、去宽容、去接纳、去超脱…… 在我们的生命里并没有神,却有可以接近神的人。在这一点上,每个人都有机会。但关键是我们必须首先要清楚心里存在的那些问题,如果不知道,便可能永远没有机会去接近最好的东西,接近神。行走,是一个最笨但又最有效的方法。行走中不断的内观会成为一种不自觉的自然而然的存在,路有多长,内观就会有多深刻,生命的真相就会更多的被我们了知,神就会更好的将我们护持。 确定,唐晋的行走,无论往西还是其他方向,都会与神相遇…… 所以,祝福唐晋,祝福与唐晋一路同行的襄敏姐姐! (2016/12/8) 唐晋,1966年生,山西太原人 作家、诗人、画家、鉴藏家 著有长篇小说《夏天的禁忌》、《宋词的覆灭》、《玄奘》、《鲛人》、《鲛典》、《唐朝》;中篇小说集《天文学者的爱情》;短篇小说集《聊斋时代》》、《景耀》;诗集《隔绝与持续》、《月壤》、《金樽》、《侏儒纪》;散文集《飞鸟时代》;文化专著《红门巨宅——王家大院》、《二十四院的风度》等 曾在太原、长治举办“诗性的奔突”油画展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