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印象之古路坝教堂 128年前,一个名叫安廷相的意大利天主教神甫,在信仰和使命的召唤下,背井离乡、不远万里,从遥远的欧洲来到位于大清帝国腹地的陕南汉中。在一个至今汉中人都感觉偏僻的一个叫古路坝的荒山上,开始了他在中国的传播福音之路。历经四十余年,在这个交通不便、几乎与世隔绝的脱尘之地建造了一座堪称宏伟的教堂群落。多年前第一次听说古路坝这个地方,并不是因为这座教堂。而是听别人讲到那里在抗战时期曾是西北联大的校址。逐开始向往。但因当时道路曲折难走,一直未能成行。 直到十天高速建成,从古路坝旁插肩而过。距汉中城区开车也就四十分钟,故能前往亲眼目睹了这一充满了神秘和悲怆故事的传奇之地。从汉中出发,走十天高速盐井出口下,右转行山路十分钟左右便是古路坝村。 这座山村与其它陕南的山区村落没有什么区别,如果没有人告诉你,你真不会知道在这个偏远的小山村里隐藏着一座天主教堂,也隐藏着一段传奇的故事。教堂座落在村子里的一个小山丘上。居高临下,四周虽群山环抱,但视野却极为开阔。始建成时,有主教公馆、大教堂、修女院等建筑。是当时西北五省最大的天主教堂之一。由于历史的原因,如今仅存主教公馆以及修女院的残迹。 大教堂已在上世纪70年代被拆除,目前仅能从意大利神甫南怀谨当年拍摄的旧照片中看到它的身影。整个教堂群的建筑采取了中西合壁的风格。有中式的雕梁画柱,又有西式的尖顶拱门。一色青砖灰瓦,气势恢弘。如果全部保留下来,单就建筑价值而言,绝对弥足珍贵。 一次探访,偶遇正欲外出的廉神甫—一个为信仰而置身山乡教区的学院派布道者。面对我的询问,不厌其烦的为我这个陌生的来访者介绍了天主教在古路坝的前世今生,也吐露了自己传道的艰难与辛酸。不由的让人对他献身宗教信仰的精神所感动。 抗战时期,做为大后方的汉中接受了大量的流亡者。1938年始西北联大选址古路坝教堂办学。上万莘莘学子在这里点燃了振兴民族的明灯。让中国的抗战史与教育史与这个偏远的小山村相连结。前两年为此还拍了一部叫《古路坝灯火》的电影。但因拍电影又将主教公馆外墙上的文革期间所书“提高警惕准备打仗”的标语损毁。又让老教堂失去了一段记忆。因曾做为乡政府的办公场所,主教公馆得以完整保存。 当年,这里是不对一般人开放的,只接待高级别的宗教人士和官员。修女院也曾因做为古路坝小学的校舍而留存。但遗憾的是本来年久失修又遭遇08年大地震的影响,修女院已垮塌损毁。残垣断壁在荒草野树间悲哀地诉说着世间对她的不公。因百年教堂的存在,古路坝周边的山民们大都信仰天主教,民风颇为淳朴。多年来也一直用他们的微薄之力维护着他们的信仰之地。 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提高,今天的古路坝教堂已逐渐成为人们闲暇时探奇观光的一个去处。但愿它能得到更多的维护继续留存下去,并能做为汉中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让世人了解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