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玩图文消息版权已交由版权机构代理 严禁门户网站、自媒体平台等未经授权复制、抄袭或抓取,违者必究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 📍 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
1906年,法国汉学家保罗·伯希和第一次赴西域。 那一次,他带走了敦煌藏经洞中的6000多卷写本和部分画卷,装了整整十小车,运往巴黎。 一张照片,记录了伯希和在藏经洞拣选经书的画面:
▼
他俯身蹲在狭小的洞窟里,正借着微弱的烛光,一页页翻检。身后,是堆积如山的经卷。 伯希和在这里待了整整三周。 他以每天一千卷的速度,翻阅了洞中每一件写本,选走了最具价值的部分。 这批重要的遗珍,从此漂泊海外,一直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 包括:汉文文献2700余号、藏文文献4000余号,此外有梵文、回鹘文、于阗文、粟特文、希伯来文等文种的珍贵文献,总数达7000余号。
对于一般人来说,想要便捷获取这些散落百年的敦煌遗书图像,很难。
▲ 1936年,学者王重民远渡重洋,在法国国家图书馆阅读敦煌遗书。
今年,法国国图所藏敦煌遗书终于“回家”——
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正式发布了这批数字资源,共计5300余号3.1万余拍,包括存世最早的拓本文献唐太宗《温泉铭》、欧阳询《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沙州都督府图经》等重要书帖古籍。
只要登录中国国家图书馆网站,即可自由在线检索,进行全文浏览。 距1908年它们被运出敦煌,正好110年。
▼ 法藏敦煌遗书数字资源上线 5300余号3.1万余拍
高清图像先睹为快 👇
唐太宗书温泉铭 ▾
化度寺碑 ▾
论语卷第四 ▾
大唐西域记卷第二 ▾
真草千字文 ▾
田积表 ▾
1. 敦煌遗书,指的是1900年在甘肃莫高窟发现的4至11世纪的历代多种文字写本、印本和拓本文献。
它被誉为“中国及中亚古代的百科全书”,90%以上为佛教经典,其余为经、史、子、集四部书记以及官私文书等文献。 如今,留存下来的敦煌遗书约有五万余件,主要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英国图书馆、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和中国国家图书馆。 法藏敦煌遗书部分,尤其精华。
伯希和 Paul Pelliot 1878-1945
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切,要从伯希和说起。 当年伯希和在敦煌所为一直颇受争议,但其本人是法国语言学家、汉学家,他不但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有着深厚的汉学功底,且熟悉十几种语言,甚至包括已经消亡的中亚语言。 1906年,伯希和与考察团来中国时,原本只是打算前往敦煌拍摄,对于1900年在敦煌发现藏经洞之事,他们还一无所知。 很偶然地,伯希和在乌鲁木齐听一位被流放官员说起藏经洞的消息,立刻出发前往敦煌。 两个月马不停蹄,一行三人终于到达。 这里是敦煌莫高窟第163号窟,发现藏经洞的王道士此时正好外出云游,伯希和先给这里的每个洞窟编了号。随行摄影师努瓦特给当时发现的所有洞窟,拍摄了数百幅黑白照片。 在此之前,还没有人对这些石窟认真研究过——包括早他一年到达的英国探险家、考古学家斯坦因。 在伯希和留下的文字里,读不到太多与王道士交涉的细节。只知道王道士曾旁敲侧击,提到斯坦因给过他一笔可观的钱。 讨价还价了好几天后,王道士答应了下来。
这些伯希和考察团所摄的敦煌老照片,包括莫高窟外景、洞窟(约一百八十二窟)彩塑、壁画等计约三百多幅。1920至1924年,该书法文版共六册整理出版。
▼
2. 当藏经洞大门打开,伯希和震惊了。 他详细写下了激动人心的那一刻: “我们最终拿到了钥匙。3月3日‘忏悔礼拜二’这天,我进入神圣之所。我惊呆了!八年前,藏经洞的书卷开始外流,我以为藏书数量已大大减少。您能想象吗,当我进入二点五米见方的洞中,发现里面三面墙上都堆满一人多高的书卷,每面墙都有两三层卷子。大量藏文写本夹在两块木板之间,用绳子捆着,堆放在一个角落里。其他书捆里也隐约可以看到一些汉文和藏文文字。” 伯希和很讶异,这样一批宝贝,竟然没有一位中国学者来看。 他立刻决定,要对藏经洞做一番粗略的考察。 这里的写本数量太过庞大,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只能拣选其中最精的部分带走。 伯希和迅速在脑子里制定了策略,他将藏经洞中的藏卷分为两类——一类,是不惜一切代价都要拿到手的精华,比如标有年代的、汉文之外的各种民族文字材料,还有普通大藏经之外的各种文献;另一类努力争取,但实在没办法时可以舍弃。
P.2013 佛说灌顶祓除过罪生死得度经
在接下来的三个多星期里,伯希和在狭小的洞里,以非常人的速度翻完了所有藏卷——大约一万五千至两万册。 “头十天里,我每天翻看将近一千册卷子,这肯定创下了纪录,因为平均每小时要在洞里翻阅一百册卷子,那是文献学家在用开车的速度翻看写卷。后来,我放慢了速度。开始时我有点疲劳,书捆里的灰尘让我喉咙很难受。……不仅对一册卷子是如此,对一页破纸也应如此,因为只有上帝才知道这堆破纸片有什么价值。只要未经过我的手,就不能排除里面有我需要的东西的可能性。”
每一天,都有让他兴奋的发现。 来看一些伯希和写在笔记里的片段:
第二天:“我还找到了一些非佛教的书籍片断,比如《论语》的一章末尾。” 第四天:“对我来说特别有收获的一天,找到三个婆罗米文卷子,其中一件很长;一些道教手稿,一件有着武则天所造的特别汉字的经藏,因此大约可以追溯到公元700年左右;三件敦煌铭文的卷子及一件特别标明是千佛洞的(抄写的字迹很丑,还很潦草,但看得清)。还有一件了不得的卷子,上面有一个后来于十世纪初加上去的印章,这是一件著名的柳公权所抄录并石刻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第五天:“又是很好的一天。” 第九天:“今天上午,找到了差不多完整的文选第二章,上有李善的注释,还有修订过的切韵的大部分(也就是说应该是在孙愐的修订之后,但是在以唐韵为标题的修订之前)。还有敦煌人物生平的片断以及《书经》片断。” 一直到3月25日,才总算清理得差不多。 凭借过人的精力和汉学、语言功底,伯希和基本对藏经洞内剩下的所有藏卷都浏览了一遍。 他自己也写道:“我并没有放过任何一件主要的东西。我不但解除了每一份手稿,而且还翻阅了每一张纸片。”
P.3194 论语卷第四
P.t.1291 D 战国策译文 最终,伯希和以什么价格带走了这批遗书精华? 在他的笔记里始终没有详细记载。 传闻,伯希和花了500两银子与王道士达成“转让”交易,换走了6000多件宝贝。 5月12日伯希和写道:
“今晚买卷子的事解决了。最终我得到了所有我另放在一边的汉文和藏文部分,还有藏文夹板中的一块(不可能得到其余了)。” 那一年,伯希和才三十岁。
P.5588 p 18 开元寺藏经包首题笺
P.5588 p 16 妙法莲华经
3. 和斯坦因相比,伯希和来到敦煌已经晚了将近一年。 尽管他带走的敦煌遗书虽不及斯坦因多,但凭借深厚的汉学功底和语言能力,选走了最为精华、丰富的部分。 比如,敦煌遗书中少有标有年代的卷子,大部分都为伯希和所得。 据统计,当年斯坦因所得中有年月的藏卷占4.3%,而在伯希和原编写的2700号草目中,比重达19%。 如历史学家张广达所说:
“人所共知,卷子上的年月记载完整,多半表示卷子的首尾较少残缺,有纪年的卷子对于科研的价值自然大为增高。只此一端,人们也可以体会巴黎所藏卷子的重要性。”
P.3298 p 1 敕归义军节度使改补索力力为兵马使牒
P.2011 刊谬补缺切韵
此外,敦煌遗书中几乎都是佛教相关文献,直接关系社会、政治、经济的世俗文书不到10%,伯希和在浏览过程中,刻意遴选了这一部分。 目前,法国所藏世俗文书数量最多,在巴黎所藏的3900卷汉文卷子中,佛经仅占2500卷。 这些敦煌遗书,随意一件都是相当珍贵—— 如研究唐代水利灌溉和水上运输的重要著作《水部式》; 唐代敦煌地方志《沙州都督府图志》; 还有《慧超往五天竺国传》,是研究中西交通和中亚史的重要文献,也是孤本; 《众经别录》,则是我国现存第一部最古老的佛经目录。
P.3814 大唐西域记卷第二
P.4633 大乘五位
P.t.2124 借青稞契约
P.t.1088 B 公文书
4.
在确定所有敦煌遗书已经安全装船驶往法国,伯希和这才放下心来。 离开敦煌后,他便随身携带了一批敦煌遗书,前往北京。途中,经过上海、南京、天津,拜会了时任两江总督的大收藏家端方,并向端方和其所聘美籍新政顾问福开森透露了藏经洞一事。 伯希和此次进京,原本只为法国国家图书馆购买图书。但他在敦煌获得至宝的经历,通过端方和福开森在京师学界传了开来。 1909年,伯希和先后向一批晚清学者展示了他随身携带的部分敦煌遗书,还分享了自己随身携带的记事本、写本标题简目等,令学界一时震动。 这一年,也被学术界普遍认定为中国“敦煌学”正式发端的时间。 当时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监督罗振玉看了之后,立刻写成《敦煌石室书目及发见之原始》——这是中国第一篇“敦煌学”文章。 所有学者和罗振玉一样,“惊喜欲狂,如在梦寐”,但同时也如其所形容,这真是“极可喜、可恨、可悲之事”。
P.4615 降魔文 李瑞公墓志
P.2619 周易王弼注
P.3669 汉书刑法志
当年9月,伯希和回国之前,北京众学人在六国饭店特别设宴招待伯希和。宝侍郎、刘少卿、徐祭酒、柯经科监督、恽学士、江参事、吴寅臣、蒋伯斧、董比部——到场的都是学界重要人物,罗振玉抱恙缺席。 席间,伯希和表示:
“我是为了研究的目的,受国家派遣而来的;能获得宝物,那只是偶然的事情; 现在搜集品虽然已归法国政府所有,但学问是世界共通的;因此,如有摄影誊写等方面的希望,一定答应。” 回到法国后,伯希和确实恪守诺言,与中国学者们仍保持着密切联系。他不断给罗振玉寄来敦煌写本的影照,王国维等也从伯希和那儿得到了不少文书的抄件和照片。 另一方面,学界向清朝学部上书,要求甘肃和敦煌地方政府马上清点藏经洞文献,并运送进京。遗憾的是,清点之前,王道士早已将部分文物藏了起来,押运沿途更是一路散失。甚至,到了北京后,负责押运的甘肃布政使堂而皇之地盗取了不少。 最终,1900年发现的五万多件藏经洞文献,最后仅有8757件入藏京师图书馆。
P.t.1230 寒食篇
P.t.1035 画及书法练习
P.3875 A p 8 习字
P.t.1261 汉藏对照词汇
5. 如今,法国国家图书馆伯希和收集品按照语言分为几个特藏,包括: 伯希和藏文部分, 数量最大, 4174 号 伯希和汉文部分, 居第2位, 3000 卷左右 (包括几幅有图画的写卷) 加上小册子、经折装书籍、佛教绘画、印本,以及大约700多件残片 伯希和梵文部分,近4000件残片 伯希和焉耆—龟兹语 (吐火罗语), 大约 2000 件木简及纸质文献残片 伯希和粟特文部分 伯希和回鹘文 伯希和于阗文部分 伯希和西夏文部分, 有几百件之多,绝大部分是印刷品 伯希和其他收集品部分
所有写卷都已制成微缩胶卷,并进行了数字化。 2015年,敦煌研究院与法国国家图书馆合作协议在莫高窟签字,法国国图向敦煌研究院赠送馆藏敦煌遗书的高清数字件,并授权敦煌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在非商业用途上可以无偿使用这些数字化副本。 两年后,这批数字资源终于上线,所有公众得以自由检索、浏览。
以上所有敦煌遗书图片 都是展玩在线上下载所得 你也快试试吧
法藏敦煌遗书数字资源 使用指南
P.S: 亲测后发现对系统要求较为复杂,如果打开失败,不妨换一下浏览器。 展玩在Win 10系统下使用sogou浏览器可成功打开。
更多精彩资源
P.2490 田积表
P.3982 佛说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经
P.2168 宝塔形回文佛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P.t.2220 契约
P.2045 菩提达磨南宗定是非论一卷
P.3599 太公家教一卷
P.3722 治道集
P.t.1285 p 1 苯教故事
P.5588 p 6 国清百录
P.5588 p 5 维摩诘所说经
P.t.4029 无量寿经
参考资料 方广錩《关于敦煌遗书的流散、回归、保护与编目》 刘进宝《伯希和与敦煌遗书》 周振鹤、张琳敏《读伯希和敦煌藏经洞笔记》 王冀青《清宣统元年(1909年)北京学界公宴伯希和事件再探讨》 肖伊绯《伯希和二次来华始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