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360|回复: 0
收起左侧

[新安汉函谷关遗址] 函谷关散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15 17:3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已经记不清来过函谷关多少次了。而真正认识到函谷关的价值,是在游历了很多名山大川之后。
那么多惊世传说密集地发生在一个地方,在全国都很少见;古代20多场著名的战役发生在一个小小的关隘,十分罕见;老子周游那么多地方后,却选择在这里写下名扬千古的哲学宝典《道德经》,更令人称奇。现在,我每一次来,都带着朝圣般的虔诚。
重新修建的函谷关景区是按照4A级的标准建造的。大门口就放置着一块长10余米的奇石,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奇石上那美丽的图案绝非人所能为。一进门,高高的牌楼上是“道通古今”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让人瞬间感受到天地万物生命奥秘的玄妙博大。宽阔的游廊道路上点缀着太极图,大的小的都有,还有立体的,鲜明地展示着阴阳轮转、万物依存的亘古哲理。
以老子的思想为主题来论,自然离不开水。函谷关景区是引了弘农涧河的水,修建了近千顷的湖面,命名为太极湖。湖上有精致的小桥,有古典的游廊,草坪、鲜花和绿树点缀着湖畔,东岸侧坡上也精心地种植了太极形的绿篱。西面是一座假山,有宽20余米的飞瀑飘然落下,在一层层小小堤坝的拦截中悠然地流进中间的太极湖。
景区的布局和细节处处显示着《道德经》的元素。小桥栏杆上雕刻着各种花纹,游廊是统一的褐色松木所建,几处汉代风格的建筑体现了古朴和厚重。景区的路灯一律采用明黄色的方形灯罩,上面写着“道德”字样。
最吸引人的就是老子文化广场了。高33.3米的老子镀金塑像衣带飘飘,手拿《道德经》竹简俯视众生。塑像前是12根文化柱,盘旋而上的浮雕讲述着老子一生的传奇经历,吸引了很多人参拜。
西边是高20余米、长200余米的一面墙,用隶书镌刻着《道德经》全文。为了方便阅读,设计者专门在下面用小号字体镌刻了楷书的《道德经》,经墙与前面的瀑布连成一体,清清的流水日夜奔流,生生不息,生动地诠释着《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本意。站在经墙前,你会被这种强大的气势所震撼。尽管我还无法参透老子关于天、地、人、道自然关系论述的大智慧,但我可以敬仰和参拜,让这宏大的思想熏陶一下,帮助自己压制物欲社会带来的喧嚣和浮躁,让疲惫的身心静下来,因为只有在这个环境里才有这种力量。
太初圣宫内是老子书写《道德经》的塑像,后面是道院、释院和儒院,在纪念老子的同时,没有忘记为其他教义留足位置。关楼是在以前的遗址上修建的,东边有箭簇室,是2000多年前的武器库,箭簇遗物虽然已经锈成一团,但让人能够很直观地感受到这个军事要塞曾经的刀光剑影。从关楼往后就是函关古道。每次来这里,我都心潮澎湃。如果说由于历史久远,很多遗迹都已荡然无存,那么这条古道还保留着当年的原貌。可别小看这条荒尘古道,不小心踢到的小石子,就有可能遭受过战火的灼烤。
这个小小的关隘曾发生过数百场战役,最著名的就有20多场。试想,月高星稀的夜晚,就是这条小道上,孟尝君的门客学鸡叫,骗开关门,孟尝君才能够逃走。马蹄声急,一队人马匆匆而过,那是刘邦。不久后,愤怒的项羽火烧关楼,又是一场恶战。“安史之乱”中,唐军与叛军的生死决战也在这里,杜甫用“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的诗句向人们讲述那场战争的惨烈程度。
当然,也有愉快一点的记忆。唐代,有人在这里发现了一块灵符,敬献给唐玄宗。唐玄宗龙颜大悦,改国号为天宝,赐当时的桃林县为灵宝县。
来到函谷关,要感受的太多,要触摸的太多,要敬仰和膜拜的太多。



本文来源:三门峡日报  责任编辑:LY0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