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北方匈奴和高句丽的珠子

摘要: 北方匈奴的珠子匈奴可能是中原民族记忆中最早的最凶悍的草原民族。其实整个欧亚草原与欧亚定居国家交界的地带,上千年来都在上演草原民族不断进犯定居民族的历史剧。如果我们不带有那么多的戏剧情感和情节来看这些历史剧的话,草原民族进犯定居民族虽然是野蛮的但可能也是不可避免的,这是游牧经济的内在缺陷引起的悲剧。研究游牧社会与定居文明的冲突历史的学者都相信这样一个原则,即游牧经济不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它要依赖与 ...

北方匈奴的珠子

匈奴可能是中原民族记忆中最早的最凶悍的草原民族。其实整个欧亚草原与欧亚定居国家交界的地带,上千年来都在上演草原民族不断进犯定居民族的历史剧。如果我们不带有那么多的戏剧情感和情节来看这些历史剧的话,草原民族进犯定居民族虽然是野蛮的但可能也是不可避免的,这是游牧经济的内在缺陷引起的悲剧。

研究游牧社会与定居文明的冲突历史的学者都相信这样一个原则,即游牧经济不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它要依赖与其他经济形式如农业经济之间的交换,以获得草原上无法生产的农业资源,才能弥补其非自足的特性。这种交换经常不能以和平贸易的方式进行,而是暴力劫掠,那些天生就是马上弓箭手的草原民族任何时候都是箭在弦上的骑兵,在上千年的冷兵器时代,他们一直对缺乏军事素养的定居民族保持着军事上的优势。

游牧民族侵犯定居文明的目的并非军事占领,而是掠夺物资并建立不平等的贸易关系。美国人类学家Thomas J.Barfield还创建了一个解释中国历史上北方民族与中原王朝复杂关系的公式。根据这个公式,每当中国境内出现统一和强盛的王朝时,北方草原也会随即诞生一个强大的草原帝国。游牧民族对这种定居文明的互动,保证了他们对南方定居国家的对抗力和获得游牧经济所必需的农业资源。

匈奴墓葬在蒙古草原的广大地区、中国境内沿长城一线的陕西、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等地都有发现。内蒙古境内比较重要的匈奴墓地有杭景旗阿鲁柴登、准格尔旗西沟畔、伊金霍洛旗石灰沟;陕西境内有神木县纳林高兔;新疆境内有托克逊县阿拉沟等处。这些匈奴墓葬多出土黄金装饰品,有首饰、剑鞘饰、马饰、带饰,如项圈、耳坠、串珠、冠饰以及各种动物形式片或者牌饰。动物题材的牌饰最为常见的题材是牛、羊、马、鹰、狼、虎等以及动物间相互搏杀的场面,构图趋于图案画,是典型的草原风格。

内蒙古东部的匈奴墓地与夏家店上层文化有重叠,这一地理区域始终有制作珠子的传统。目前并不清楚匈奴与夏家店的关系,但是匈奴墓地出土的夏家店人的红色玛瑙和绿松石珠。如果文献中燕国名将秦开在战国末年击败的东胡正是夏家店人的话,迫使其“却千余里”或正是夏家店人消失的原因之一。

也正是此时匈奴兴起,从墓葬情况看他们是在这一时期进入蒙古东部夏家店文化曾经覆盖的区域。同时出土的还有相当数量来自中亚的珠子和贵重金属装饰品,这使得匈奴人的饰品显得很混杂,如果考虑到这是一个驰骋在整个欧亚草原上的马背民族,这种混杂的现象是合理的。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的匈奴贵族墓葬曾出土一对作为头饰组件的白玉螭虎透雕耳饰(图153),题材和工法均为中原风格,与水晶珠、玛瑙珠、琥珀珠、玻璃珠和黄金镶嵌的母贝一起构成一副完整的头饰,有浓郁的草原风格。这对白玉透雕件很可能是中原与匈奴和亲的产物,这一时期的匈奴墓葬还出土了有“单于和亲”字样的瓦当和方砖。

-图(153)匈奴贵族饰品。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西沟畔匈奴贵族墓出土,公元前4世纪——前2世纪。头饰由镶金蚌贝、金花、金发箍组成,发箍周围悬有垂珠;耳环有鹿纹的黄金镶白玉螭虎透雕饰;项链两组,由水晶、玛瑙、琥珀多种材质的珠子组成。匈奴的珠子一类构件大多来自不同区域,但整体的装饰风格是浓郁的草原特色,比如贵重金属和动物题材的使用,其中白玉螭虎透雕来自中原,而珠子则来自中亚。鄂尔多斯博物馆藏。

高句丽的珠子

高句丽的历史始于公元前37年,据铭刻于公元414年高句丽的第19代王谈德的“好太王”碑记载,其为夫余别种朱蒙所建。最初的势力范围在现金辽宁省的东部浑江、鸭绿江中游的小片土地,后于公元668年灭亡。

现金发现的高句丽早期墓葬多积石冢,与《后汉书·东夷列传》高句丽条“金银财币尽于厚葬,积石为封,亦种松柏”的记载相符。《后汉书》又说:“(高句丽)地方二千里,多大山深谷,人随而为居。少田业,力作不足以自资,故其俗节于饮食,而好修宫室。”由于地理条件不利于耕作,高句丽人很可能因此致力于其他手工技艺,《后汉书》说是“好修宫室”,而唐代的《汉苑·蕃夷部》则说:“其人亦造锦,紫地缬文者为上,次有五色锦,次有云布锦。又有造白叠布、青布而尤佳。”这种善织造的能力也印证了《后汉书》记载他们“衣服皆锦绣,金银以自饰”的情形。

桓仁县浑江岸边山坡上的高句丽早期积石墓地,出土了珠串和金饰片、金耳环及银镯一类装饰品,与文献记载高句丽人喜欢金银饰品的风格相符(图154)

珠串上的珠子和坠饰形制和材质多样,源自不同地域,其中红色圆形玛瑙珠可能是夏家店人的作品,这种珠子也出现在匈奴墓地和前面叙述过的广大地域;多棱水晶珠,这种珠子在广西合浦的汉代墓葬出现过,是西方舶来品;彩色玻璃坠,汉代的新疆大量出土过这种玻璃珠和玻璃坠;蓝色玻璃珠,是汉代合浦生产的钾玻璃;天河石管子和双孔扁珠,是夏家店人特有的产品。这些来自不同地域和文化、不同材质和形制的珠子拼凑在一起是一件有趣的作品,从珠子穿系形式看,很可能是受到中原组佩的装饰形式的影响,但它却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组佩,而是高句丽人自己的审美。其中没有任何玉件,这也是多数中原周边民族的特点。

-图(154-1)。汉代高句丽的玛瑙珠串。辽宁省桓仁县出土,公元1世纪——5世纪。由天河石三孔珠作为提领,下穿系三列珠串,有红色玛瑙、白色多棱水晶珠、彩色玻璃坠、蓝色钾玻璃珠、天河石管、天河石珠等。这些珠子材质丰富,来自不同地域。辽宁省桓仁县出土。辽宁省博物馆藏。

另外一次较大的发掘是鸭绿江右岸云峰水库淹没区的积石墓葬群,其中石湖王八脖子年代不晚于西汉的墓葬群出土的耳珰和指环一类的金银饰品,同时出土的还有夏家店文化“研磨孔”形制的红玛瑙珠,这种珠子的年代最早可以到商代,我们在第六章第七节中有专门叙述。从几处高句丽早期墓葬出土的珠子来看,多是外来产品,而年份最早的是商周时期的夏家店下层出土过的所谓“研磨孔”的红色玛瑙珠。

-图(154-2)。

对于高句丽的珠子,我们还有很多疑问无法理解,首先,这些珠子是战争还是贸易的结果?或者是其他的途径?其次,年份早到商周的夏家店珠子是如何跨越这么长的时间跨度流传至公元一世纪左右的高句丽墓地?这些空间和时间跨度都很大的流传不容易解释,或者是前人遗物,或者是贸易交换,或者是战利品。

(文章来自:《中国古代珠子》,作者:朱晓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