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老子为何在函谷关著《道德经》

摘要: 众所周知,老子在函谷关写下不朽著作《道德经》,我们关注《道德经》,却很少有人问,为何老子要在函谷关写《道德经》,仅仅是因为刚好路过此地吗?非也!老子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曾做过周守藏室之史,孔子也曾向其请教过关于礼的知识,由此可见老子的学识必定相当深厚。由于历史上没有确切记载老子到达函谷关的时间,根据孔子说的人过七十古来稀,而老子又恰恰是一位奇人,故我们推测老子到达函谷关的时候,他本人可能已经70 ...

众所周知,老子在函谷关写下不朽著作《道德经》,我们关注《道德经》,却很少有人问,为何老子要在函谷关写《道德经》,仅仅是因为刚好路过此地吗?非也!

老子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曾做过周守藏室之史,孔子也曾向其请教过关于礼的知识,由此可见老子的学识必定相当深厚。由于历史上没有确切记载老子到达函谷关的时间,根据孔子说的人过七十古来稀,而老子又恰恰是一位奇人,故我们推测老子到达函谷关的时候,他本人可能已经70岁左右,也就是说大概时间是公元前500年左右。老子在洛阳生活了大半辈子,亲眼目睹诸侯并起,周王室每况愈下。老子看到此景,觉得周朝大势已去,于是在他古稀之年踏上了西行的道路。

这里我们要问为何老子是向西走,而不是向东走或者向北走呢?要知道当时函谷关的西面可是被人称为贫穷落后地区的秦国。那是因为周朝是从西而来,老子一路西行,正是要到周朝的源头去证实自己的思想,此次西行绝非随意游览,他是带着问题和答案一同前去。我们推测老子带的最大的问题便是这世间到底是什么在支配着万事万物的运作?找到了它不仅可以解决这世间最宏大的问题还可以指导芸芸众生过好平常的生活。他有答案了吗?我们相信是有的,老子在道德经开篇里面讲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就是老子基于自己的人生阅历、在阅读大量典籍、看过诸国盛衰之后悟出的道,道就是老子找到的答案。

《道德经》用极其凝炼的五千字阐释天地自然玄机、详述治国理政精髓、规制小民生活方式,可谓包罗万象。老子虽然有了答案却没有答题的平台,缺少一个抒发思想的地点和时间,而函谷关以其独一无二的历史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为老子提供了展示思想的绝佳讲坛。

周朝的国都原本在镐京(今西安)史称西周,后来周平王将都城迁到洛邑(今洛阳)后称东周。周王室的发源地在岐山(今宝鸡境内),称西岐。文王贤达善于治国,武王灭商于牧野之后,在函谷关所在地——桃林塞刀剑入库马放南山,武王东出桃林塞结束乱世,又在桃林塞开启和平盛世。公元前627年,秦晋爆发崤之战,秦军全军覆没,此后将近一百年秦国无力再踏入中原半步,晋国长期称霸诸侯。此地被称为秦国东出天下的第一难关,亦是晋国防范秦国的第一防线,堪称天下要冲!在天下第一要塞著万世不朽之书,两者相得益彰,交相辉映。

函谷关地处三省交界,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在函谷关的东面是河洛平原、西面是关中平原、北面是汾河谷地,南面是秦岭。函谷关东西两面都是平原地带,唯独这里是山地丘陵结合地带,属于黄土高原余脉,气候上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自然风光却丝毫不缺黄土高原苍凉大气的感觉。老子从平坦的河洛平原来到沟壑纵横的函谷关,面前奔腾南下的黄河被华山劈面阻挡,于是河水折向东流,形成九曲黄河上最大的拐弯。老子看到黄河、秦岭在这个地方激烈冲突又浑然一体,水与山,高与低,刚与柔,在这里得到完美交融。函谷关特殊的自然环境给了老子极大的启发。

回顾历史,我们发现函谷关早已和老子及《道德经》融为一体,名人、名关、名著成为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风景!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