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孜尔石窟
日本友人出版新疆首批世界文化遺產圖錄獻禮自治區60年
來源:中國新聞網
圖為獻禮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60周年的《新疆世界文化遺產圖錄》。 孫亭文 攝
圖為小島康譽(中)向新疆文博單位贈送畫冊。 孫亭文 攝
30日,由日本友人小島康譽和新疆文物局局長王衛東共同主編的《新疆世界文化遺產圖錄》畫冊及配套明信片在烏魯木齊舉行首發儀式,獻禮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60周年。
新疆文物局局長王衛東在序中透露,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60周年之際,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文化顧問、日本友人小島康譽個人出資,在新疆文博單位的配合下,出版該畫冊。此是新疆的6個遺產地首次以世界文化遺產的身份在世人面前亮相。
2014年6月,在卡塔爾首都多哈召開的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項目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新疆的北庭故城遺址、高昌故城遺址、交河故城遺址、蘇巴什佛寺遺址、克孜爾石窟、克孜爾尕哈烽燧6個遺產地,作為申報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入選,成為新疆首批世界文化遺產。
據悉,該畫冊共收錄圖片120余幅,內容豐富,涵蓋廣泛,其中既有遺址照片,也有出土文物照片。中新社記者在該畫冊中看到,每個遺產地都分為“遺產概況”、“歷史沿革”、“突出的普世價值”、“遺產保護”部分。
以位於新疆南部拜城縣的克孜爾石窟(千佛洞)為例,“其是西域地區現存最早、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洞窟類型最全、影響廣泛的石窟寺遺存”。圖片中有該石窟的外部全景、多個石窟壁畫,如第38窟主室券頂“猴王舍身救群猴本生故事”﹔還有流逝海外的菩薩頭像以及人首象身泥塑等圖片。
小島康譽在首發儀式上稱,新疆的文物在世界上都佔有重要的位置。自己從1982年以來,140多次造訪新疆,30多年來見証了新疆對文化遺產和文物的保護。“這是非常好的事情。”
他在圖錄序中寫道:“今年是我的第二故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60周年的喜慶日子,這本介紹新疆的世界文化遺產圖錄,就是我們給大慶的獻禮之一。”
據悉,1987年,小島康譽皈依佛教淨土宗,他直言,克孜爾石窟裡面的佛教壁畫對自己影響重大。(孫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