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亚欧大陆中心到底是在新疆、中亚,还是东欧?

摘要: 亚欧大陆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陆地,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如今更是人类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大陆之一。关于这块古老大陆的“中心”,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认识。在一些地缘政治专家甚至一些政治强人看来,谁控制了亚欧大陆的中心,谁就能控制整个世界。那么,亚欧大陆的中心到底在哪里?“新疆”说关键词:亚欧大陆 几何中心亚欧大陆地理中心,即亚欧大陆几何中心,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塔城地区的托里县老风口,地理位置为 ...

亚欧大陆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陆地,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如今更是人类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大陆之一。关于这块古老大陆的“中心”,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认识。在一些地缘政治专家甚至一些政治强人看来,谁控制了亚欧大陆的中心,谁就能控制整个世界。那么,亚欧大陆的中心到底在哪里?

“新疆”说

关键词:亚欧大陆 几何中心



亚欧大陆地理中心,即亚欧大陆几何中心,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塔城地区的托里县老风口,地理位置为:东经83°36′、北纬46°14′,是由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研究所会同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著名地图与遥感地理信息学家陈述彭先生,依据彭纳投影技术的亚洲地图为基础,采用GIS技术于1992年精确测定的。


亚洲大陆地理中心(以下简称“亚心”),是由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研究所“亚洲大陆地理中心旅游资源与开发”课题组1992年测定的。“亚心”是指在亚洲大陆范围内,处于均衡位置的那个点。它是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属于自然地理范畴。“亚心”测算是依据彭纳(ponne)投影的亚洲地图,并根据国际地理学会编制、美国出版的世界地图集和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地图集确定亚洲大陆的边界,应用电子扫描仪扫描地图,实现图数转换,将图面分解成1728×1728个像元,运行制定的计算机程序,自动计算出大陆中心点的仪器坐标,并转换为中心点的地理坐标。经测算,“亚心”的地理坐标为东经87度19分52秒,北纬43度40分37秒,简写为东经87度20分,北纬43度41分,位置在乌鲁木齐市的乌鲁木齐县永丰乡包家槽子村。

“中亚”说

关键词:地缘政治


我们说的“中亚”,狭义的概念是指中亚五国。这里也是陆路交通的要冲和多种文化的交叉口,在国际经济和文化交流史上地位独特。东亚的儒家文化、西亚的伊斯兰文化、欧洲的基督教文化三大文明在此交汇。同时,作为世界上时间跨度最长的贸易枢纽,中亚通过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连接中国与欧洲、西亚,成为2000多年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1991年,随着苏联解体,中亚五国宣告独立,这个地区重新受到国际上的瞩目。

关键词:大国博弈


古代的中亚曾经是兵家必争之地。亚历山大的马其顿帝国、伊朗高原的波斯帝国、中国的大唐王朝、阿拉伯帝国、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等,先后全部或部分统治过中亚,大国的激烈碰撞多次改变了中亚地区的发展进程,同时也带来多种文明的特殊印记。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沙皇俄国吞并该地区,中亚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但19世纪欧洲列强在亚欧大陆中南部地区的“大博弈”,再次凸显了中亚的地缘政治价值。






从经济和社会发展角度看,中亚地区有着悠久的人类文明史。北方有大面积的草原牧场,南部绿洲农业比较发达,阿姆河和锡尔河横贯整个地区,提供灌溉水源,是当地繁衍生息的诸多民族的“母亲河”。这里还是亚欧大陆民族迁徙的大通道,游牧民族东来西往,定居民族不断融合,形成了多个民族混居、多种文化共存的独特格局。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丝绸、瓷器烧制技术等经中亚西传,与中国的贸易则带动了中亚当地商业和城市的繁荣。该地区对宗教传播的贡献同样至关重要,诞生于印度的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而源自阿拉伯的伊斯兰教也经中亚影响至中国西北。

“东欧”说

关键词:心脏地带


英国地理学家H.麦金德提出,谁控制东欧,谁就能控制亚欧大陆心脏地带(即“陆心”);谁统治亚欧大陆心脏地带,谁就能控制边缘地区,从而主宰世界。欧亚大陆心脏地带,是由麦金德于1904年提出。他认为,区位和自然环境是决定世界权力结构的重要因素,并基于地缘政治中的陆上霸权的中心思想,将世界划分为枢纽地区(即“心脏地带”)、内新月形地区和外新月形地区。其中位于亚欧大陆中部和北部的俄国、东欧及中亚地区被称为心脏地带;从德国、土耳其、印度到中国为“内新月形地区”;从南北美洲、澳洲到撒哈拉以南的地区称作“外新月形地区”。


麦金德所说的东欧,是指在俄国和德国之间的区域,心脏地带指欧亚大陆的核心区域,世界岛指整个欧亚大陆和非洲。麦金德所忧虑的是德国的复兴,德国一旦统治东欧,就有支配心脏地带的危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麦金德支持对东欧进行地缘政治的重组,在德国和俄国的广大地区建立松散的联邦,以形成保障欧洲大陆自由稳定的平衡国际体系。受麦金德思想的影响,德国的卡尔·豪斯霍费尔将“从易北河到阿穆尔河”间的“枢纽区域”视为“世界征服者的神秘摇篮”。豪斯霍费尔等德国地缘政治学家的观点也影响到希特勒,成为纳粹德国征服欧洲冠冕堂皇的理由。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纳粹德国的扩张是从征服东欧国家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开始的。


东欧是一个非俄罗斯的斯拉夫人居住的区域,是欧洲大国如奥斯曼帝国、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和德意志帝国角逐的地区。东欧也被称为欧洲的边疆,是西方文明与非西方文明、非欧洲文明交互的区域。东欧还是支离破碎的民族超越文明差异组成民族国家的破碎地带。

二战后,东欧国家沦为苏联的势力范围。在冷战时期,欧洲壁垒分明,一面是美国主导的北约保护下的西欧,另一面是苏联主导的华约控制的东欧。东欧在冷战时期被赋予了地缘政治含义。






冷战时期的“东欧”(见图①):指东欧八个社会主义国家(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和民主德国)。

冷战之后的“东欧”,被“中东欧”的概念替代(见图②):一般而言,中东欧国家既包括传统的东欧国家如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和波兰,又包括联邦国家解体后的新独立国家如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波黑、黑山、塞尔维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

“东中欧”(见图③):哥伦比亚大学东中欧中心认为东中欧是指德国与俄国之间、波罗的海与爱琴海之间的国家。东中欧国家不仅包括中东欧16国,而且包括奥地利、白俄罗斯、乌克兰和摩尔多瓦。对于东中欧也有狭义的界定,东中欧只包括维谢格拉德集团成员国即波兰、捷克、匈牙利和斯洛伐克。

“大中欧”(见图④):包括原苏联的三个共和国(白俄罗斯、乌克兰和摩尔多瓦)、波罗的海国家(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和后经互会国家(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捷克、波兰、匈牙利、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波黑)。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5年第10期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