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洛阳城遗址

我院《汉风魏韵——洛阳汉魏出土文物特展》在许昌市博物馆举行

摘要: 2019年4月9日,《汉风魏韵----洛阳汉魏出土文物特展》在许昌市博物馆举行,此次展出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挑选近年来出土汉代及曹魏文物205件套。许昌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赵献东出席开幕式,许昌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调研员张铁亮致开幕词,许昌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调研员毛德新主持开幕仪式。许昌学院历史文化和旅游学院副院长张国臣、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保管信息中心主任侯秀敏、许昌市博物馆副馆

2019年4月9日,《汉风魏韵----洛阳汉魏出土文物特展》在许昌市博物馆举行,此次展出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挑选近年来出土汉代及曹魏文物205件套。许昌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赵献东出席开幕式,许昌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调研员张铁亮致开幕词,许昌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调研员毛德新主持开幕仪式。许昌学院历史文化和旅游学院副院长张国臣、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保管信息中心主任侯秀敏、许昌市博物馆副馆长赫玉芳等出席开幕式。

通过此展,可以让人们了解到曹魏政权实行的薄葬与汉代的厚葬之风迥然有别,独具特色,以及曹魏的陵寝制度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意义。展出将持续到7月10日。

汉代实行的厚葬制度,其丧葬礼俗最初源于古人“灵魂不灭”的观念。发展到汉代,在思想上推行独尊儒术,政治上以“孝”治天下,加上丰富的物质经济基础、豪强地主的崛起和宗族势力的膨胀等,使汉代的厚葬之风日益盛行。汉代的厚葬礼俗,经过四百多年的延续与发展,以及汉末动荡时局的强烈冲击,对在战乱中成长起来的曹魏政权及其丧葬礼俗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曹魏时期,将“薄葬”作为国策推行实施。曾深受战乱之苦的曹操根据“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因高为基,不封不树”的先例,死前遗嘱“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曹丕子承父制,丧事亦从俭:“寿陵因山为体,无为封树,无立寝殿,造圆邑,通神道。”因此,这时期的墓葬皆不易被发现。洛阳发现的几座高等级曹魏大墓,印证了史书的记载,同时也显示了薄葬制在整个曹魏时期都得到承续的事实,更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分类: 中文 遗产点 汉魏洛阳城遗址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