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长治观音堂明代彩塑

摘要: 长治观音堂位于长治市西北郊约7公里的梁家庄村东,建于明万历年间(1581—1583)。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X  观音堂地理位置图观音堂坐东朝西偏北,现存建筑二进院落;有山门(戏楼)、天王殿、观音殿,两侧为南北配殿、钟鼓二楼。院内的一株古桧柏,已有千年历史,挺拔茂盛,郁郁葱葱。观音堂卫星图山门山门背面戏楼天王殿(新塑天王)观音殿为寺院中的正殿,面阔三间,单檐悬山顶,殿身前

长治观音堂位于长治市西北郊约7公里的梁家庄村东,建于明万历年间(1581—1583)。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X

  观音堂地理位置图
观音堂坐东朝西偏北,现存建筑二进院落;有山门(戏楼)、天王殿、观音殿,两侧为南北配殿、钟鼓二楼。院内的一株古桧柏,已有千年历史,挺拔茂盛,郁郁葱葱。

观音堂卫星图

山门

山门背面戏楼

天王殿(新塑天王)
观音殿为寺院中的正殿,面阔三间,单檐悬山顶,殿身前檐筑券棚式廊庑,通间雕刻雀替,吊垂莲花柱,明间隔扇四页,次间设棂窗。门楣之上,悬挂 着 “观音堂”匾额,为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诰封兵部侍郎郜钦所题。

观音殿

观音殿前卷棚顶廊庑

观音殿前卷棚顶廊庑(侧面)
观音殿规模虽小,但是里面却别有洞天。进入殿内,但见各类描金彩绘的悬塑,层层叠加,布满了殿内的后墙、山墙、脊角、屋顶,直至梁、枋、柱,让人感觉眼花缭乱铺天盖地。举目环顾,祥云缭绕,怪石峥嵘;佛寺仙宫,回环错落;殿台楼阁,星罗棋布;各色人物,千姿百态;世间万象,应有尽有,蔚为大观。全殿五百余尊彩塑人物,大者过人,小者盈掌,无一不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可谓小空间、大舞台!这就是观音堂特点所在,悬塑之魅力。

殿内悬塑
观音殿内沿山墙和后墙起“凹”字型的佛坛,正面佛坛上置佛龛三楹,明间佛龛供奉观世音菩萨,南次间佛龛供奉文殊菩萨,北次间佛龛供奉普贤菩萨,尊称“三大士”。

正面佛坛“三大士”
观音菩萨右腿抬起蹲式,侧身坐于岩石状佛座上,左腿自然垂下踏于莲花磴上,右臂轻搭在右腿膝面,左手撑扶台面。头戴花冠,胸佩璎珞,裙裾披垂于台座周围,神情泰然自若,可谓“自在观音”。

观音菩萨
主像观音两侧是善财、龙女(已毁)、韦驮、夜叉左右侍立。脚下伏卧着观音坐骑金毛犼。头顶华盖遮护,身后悬塑衬托,龛前两柱上有文殊、普贤二菩萨各驾狮、象临空。周围环绕着仙凡僧俗等各界人物,众星捧月般将观音菩萨烘托在中心。

观音菩萨


观音菩萨

明间观音菩萨、悬塑
观音菩萨像龛楣的上部,并排悬塑释迦牟尼、老子、孔子,儒、释、道三教鼻祖共坐中央。释迦牟尼居中,老子、孔子分列左右,释迦牟尼结咖趺坐,左手横置左足上,右手施说法印。老子为道长装束,仿佛在论经讲道。孔子儒生服饰,正襟危坐向众弟子讲学。三教济济一堂,互为依存,共同发展,充分体现了明代儒、释、道三教共融的文化现象。

孔子、释迦牟尼、老子
南次间主像为文殊菩萨,菩萨头戴花冠,胸佩璎珞,右腿盘曲,左腿垂下,足踏青狮背上的莲蹬。身边有弟子官吏侍奉,背面两侧山石、祥云、诸天、供养人分布其中,上面有华盖遮护。

文殊菩萨

南次间文殊菩萨、悬塑
华盖之上五色祥云托举天宫楼阁,玉皇大帝端坐阁内,楼阁周围天兵天将、文武官员簇拥。

南次间上部玉皇大帝、悬塑
北次间主像为普贤菩萨,菩萨头戴花冠,胸佩璎珞,天衣帛带,左腿盘曲,右腿垂下,坐于岩石状台座上,前面有白象蹲卧。身边有弟子官吏侍奉,背面两侧悬塑山石峰峦、祥云、天宫楼阁,菩萨上面有华盖遮护。

普贤菩萨

北次间普贤菩萨、悬塑
华盖之上是一组释迦牟尼佛乘车辇赴灵山法会的悬塑,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弟子、菩萨、护法金刚等人物簇拥。

释迦牟尼佛乘车辇
“三大士”菩萨身后及两侧,依壁悬塑山岩楼台、树木花卉、龙凤鸟兽,景色绮丽,美轮美奂。两组分别取材自《华严经》与《法华经》的经变故事分别塑于山石云雾之中,若明若暗,若隐若现。
每组悬塑故事原来都制有标牌,现大部分已损坏或遗失。保留至今的有:“推落大火坑”、“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堕落金刚山”、“刀寻段段坏”、“ 毒龙诸鬼”、“ 蚖蛇及蝮蝎”、“诤讼经官处”等。
经变故事与环境相融合,不仅抵消了因塑像众多,殿堂窄小而形成的拥挤感,还在视觉上扩展了整组造像的空间纵深感。尤其是悬塑山洞、岩穴 、云烟、泉眼、廊台、门窗等巧妙的场景设置,以及活动在这些场景中形形色色的佛经上各式人物,让人感到山外有山,楼外有楼,人外有人,洞连山后,门通深宅的通透感。咫尺之地,诱发出观者千里之阔的联想,构思之妙,令人叹服。
殿内两侧山墙悬塑,以险峻陡峭的山石和天宫楼阁为背景,以五彩祥云为间隔,以罗汉、诸天、菩萨为主体,以体量大小为顺序,逐层做长卷式排列。

北山墙悬塑

南山墙悬塑
最下面一层塑十八罗汉坐像,像高1米有余,体量较大。十八罗汉是受了佛的嘱托,不入涅槃,常住世间、弘扬佛法,济度众生的传道者。其中有睡罗汉、哑罗汉、静罗汉、长眉罗汉、伏虎罗汉、弥勒罗汉、病罗汉等。他们或文静沉思,或孔武豪放,或性格内秀,或衣冠楚楚,或不修边幅,或机敏乖巧,或大智若愚,或坐禅说法,或静目养神。姿态各异,刻画入微,极具世情俗趣的生动表情。

南山墙罗汉像

罗汉像

罗汉像

罗汉像

罗汉像

罗汉像

罗汉像

罗汉像
罗汉之上第二层为二十四诸天立像,造像的体量渐小,动感渐大,质感渐轻,形象也随之一变,由统一着装的僧人变成了有男有女,文臣武将兼备,服装款式各异的天神。

北山墙罗汉像、第二层二十四诸天
姿态由坐而立,有的评事述理,讲其佛法,有的拉弓射箭,习练武功,有的竖眉怒目,威武雄壮,有的攥拳抱杵,威风凛凛,个个气度不凡。他们是大梵天、帝释天、多闻天王、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金刚密迹、大自在天或摩醯首罗、散脂大将、大辩才天、大功德天、韦驮天神、坚牢地神、菩提树神、鬼子母、摩利支天、日宫天子、月宫天子、娑竭龙王、阎摩罗王等。
二十四诸天相比十八罗汉,由静而动,衣饰道具由简而繁,上下殊异,对比烘托,越发彰显出各自的性格。

二十四诸天

二十四诸天

二十四诸天

二十四诸天

二十四诸天

二十四诸天

二十四诸天

二十四诸天

二十四诸天
二十四诸天往上第三层:十二只色彩斑斓的瑞兽托负着十二位丰姿绰约的圆觉菩萨遨游于云天,足下起伏变幻的五彩流云不仅烘托了天国的曼妙氛围,更加强了群像的动感。他们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钢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诸诸业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等。菩萨神态娴静秀雅,花冠、璎珞细致精美,服饰线条流畅,每只瑞兽形色各异,生动传神,一幅巡游说法的境界。此层是悬塑造像的转折过渡处,不仅与上部人物紧密相邻,左右相融,更使画面唇齿一体,浑然相连。

北山墙二十四诸天和第三层十二圆觉菩萨

南山墙二十四诸天和第三层十二圆觉菩萨

十二圆觉菩萨

圆觉菩萨

十二圆觉菩萨
十二圆觉往上的第四层顶部是三教的天空,以梁缝为分界线,巧妙的利用梁架的高差塑了金碧辉煌的楼阁。以空中楼阁为天然界碑,将佛、儒、道三教圣境顺势分隔。佛国居中,仙境在南,儒圣在北。三教悬塑采用了散点悬挂式构图,摇曳多姿,生动活泼。举目上望,天宫楼阁,层叠错落,舞榭歌池,曲折回环,洞天福地,玲珑剔透;各色人物,星布其间:佛陀菩萨端坐梵宇,文人雅士徜徉林泉,神仙星官逍遥云端。气象万千洋洋大观,仿佛一座波澜壮阔的大戏台。
中部以西方极乐世界内容为题材,顶部悬塑五十二佛(或说为三十五佛,现存佛像四十四尊)等,圆觉菩萨、罗汉与佛陀,以及身边的胁侍弟子,各类护法天神等。南壁为道教人物故事,有玉皇大帝、王母及玄天大帝、八仙、道教三十六洞天等,还有人们所熟悉的八仙过海、群仙出游、唐王迎经、盂兰盛会等众多的人物场面。北壁是儒教人物,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另外还有反映明英宗时的“土木之变”、“南宫复辟”等历史故事的塑像。

顶部悬塑

顶部悬塑

三官大帝

顶部悬塑

八仙

顶部悬塑

顶部悬塑

顶部悬塑

顶部悬塑

殿内石刻题记(明万历10年)
观音堂彩塑是反映明代世俗文化的经典之作。明代中晚期以来,出现了宣扬个性情感,蔑视正统理念的文化思潮。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艺术领域出现了注重人性而非其他神性理念的世俗化浪潮,观音堂彩塑也不例外。满堂塑像,虽为宗教题材,但明显可以看出神性的减弱和人性的张扬。场景和人物塑造的形象更接近于世俗生活,仿佛是人世间百态的凝练和再现。
观音堂彩塑的另一个特点是:儒、释、道三教众神合塑一堂。反映了我国明代宗教信仰思潮的流行,对于研究当时三教融合的历史状况以及宗教信仰思想,有着重要价值和意义。
在艺术风格、审美情趣和手法变化上,呈现出由简到繁的演变,不但人物造型华丽,而且更多陪衬介入,场面浩繁复杂,金碧辉煌,缤纷瑰丽,可谓“料不厌繁,工不厌精”。以致悬塑艺术在明代登峰造极发挥到了极致。在山西悬塑最具代表性的有三处,观音堂就是其中之一,另外两处是隰县小西天和平遥双林寺。
观音堂悬塑艺术可谓登峰造极,整堂彩塑错落有致,灵活多变,圆雕、高浮雕、浅浮雕、透雕等手法齐全,塑绘技艺娴熟精妙,描金彩绘金碧辉煌,实为古代彩塑中悬塑的精品之作。
另外满堂悬塑之构图,也是匠心独运,如此浩繁复杂的场面,处理的主次分明,疏密得宜,繁而不乱,条理清晰。穿插错落,聚散有序,动静结合,富有韵律,可谓“疏可走马,密不通风”。古代匠师们通过想象、夸张、概括、提练塑造出“致广大而尽精微”的艺术新境界。
很可惜上世纪90年代,有6尊圆觉菩萨菩萨头像被盗。
悬塑艺术观音堂,光照艺林映辉煌。
万仙齐聚佛国境,群神毕至满殿堂。
菩萨圆觉尽潇洒,罗汉护法显阳刚。
虽为泥塑贵为宝,古寺传承余韵长。
(照片引用网络,敬表感谢)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