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敦煌所见织物相关文书

摘要: 地处西北边陲的敦煌,自汉代设郡后,在原来以畜牧为主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为农牧业并行的地区,至唐代畜牧业中的牧羊业更趋发达。发达的牧羊业以皮革、毛绒等供给了当时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物质需求。安史之乱后,中原板荡,敦煌后又为吐蕃所占,然至归义军统治时期,敦煌与中原的贸易尚不通畅。这便促使敦煌以本地丰富的物质资料为基础发展手工业,解决各阶层民众物质生活所需,敦煌当地的毛纺织业便在此形势下发展起来。在敦煌中晚唐 ...

地处西北边陲的敦煌,自汉代设郡后,在原来以畜牧为主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为农牧业并行的地区,至唐代畜牧业中的牧羊业更趋发达。发达的牧羊业以皮革、毛绒等供给了当时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物质需求。安史之乱后,中原板荡,敦煌后又为吐蕃所占,然至归义军统治时期,敦煌与中原的贸易尚不通畅。这便促使敦煌以本地丰富的物质资料为基础发展手工业,解决各阶层民众物质生活所需,敦煌当地的毛纺织业便在此形势下发展起来。在敦煌中晚唐文书中多有关于褐、氈等毛织物的记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该时期敦煌毛织物的生产交易状况。当然,在敦煌毛织物发达的情况下,丝织物也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当时官府、寺院、豪族使用丝织物的数量之大亦很可观。如见于《辛卯年(991)十二月十八日当宅现点得物色历》的丝织物,其品种花色便极其惊人:

辛卯年(991)十二月十八日当宅现点得物色历伯希和4518(28)号

黄鹿胎七疋,红透贝三疋,红绮一疋,龙黄绫一疋,黄御绫三疋,黄楼绫两疋,银褐绫一疋,黄黑花绫正一疋,天净纱一疋。

第二传:锦八疋,褥面一个,大白绫四疋,天净纱三疋。

又传:白罗八疋,花融织两疋,楼绫四疋,定绫二疋。

又传:内白黑花绮正六疋,紫绮正五疋,黄绮正一疋,紫大绫一疋。又紫绫一疋,紫纱一疋,白御绫一疋,花官絁一疋,白熟绫子一疋,碧绫子三疋。又生(绢)二十一疋,缬两疋,青绢两疋,非(绯)绢一疋,黄绢一疋,紫绢一疋,白熟绢十疋。

在敦煌的交易市场,丝织品售价昂贵。据郑炳林先生研究,生绢一疋值卖27石,杂绢一疋值麦22石,生熟绢一疋值麦粟18石,红锦一疋值绢45疋,折麦121.5石,楼绫一疋值麦81石,白花罗一疋约折麦189石,绣颜、孔雀绫、白絁、犀生绫一疋约折麦135石,棉绫一疋值麦粟88石,绵紬一疋折麦粟32-33石。

敦煌地区的毛织物,主要有褐、氈、毯等。

丙子年四月十七日祝定德阿婆身故纳赠历 斯坦因1845号





辛酉年十一月二十日张友子新妇身故聚赠历斯坦因4472号

敦煌地区的褐,品种众多,见于《丙子年四月十七日祝定德阿婆身故纳赠历》的就有白细褐、白昌褐、白斜褐、散花褐、红斜褐、碧褐、红褐、白褐、碧昌褐、昌褐、桃花斜褐、紫斜褐、白桃花昌褐、淡青斜褐、白红昌褐、斜淡青褐、紫昌褐等十八种之多;而见于《辛酉年十一月二十日张友子新妇身故聚赠历》的则有白粗褐、紫斜褐、白细褐、紫褐、绯斜褐、白斜褐、紫粗褐、绯褐、白褐、淡粗碧褐、白昌褐、绯绫褐、碧褐、花褐、淡斜褐、碧粗褐、桃花斜褐、细紫褐、绯粗褐、紫斜褐、黑斜褐、桃花褐、绯细褐等二十三种。

 

大唐咸通四年癸未岁(863)敦煌所管十六寺和三所禅窟以及抄录毡氊数目斯坦因1947号

年代不明某寺交割常住什物点检历伯希和3598号

敦煌地区的氈,其品种花色也较丰富,见于《大唐咸通四年癸未岁(863)敦煌所管十六寺和三所禅窟以及抄录毡氊数目》的就有绯治(织)氈、青花氈、五色花氈、新方氈、新夹氈、袟氈、黑氈、褥氈。见于《年代不明某寺交割常住什物点检历》的则有五色新花氈、旧花氈、汉擀白方氈、旧白方氈、黑方氈、青圆黑氈、白绣氈、红绣氈、花氈、白氈、条氈、黑羖羊毛氈等。另外,还有大花氈、大黄花氈、于阗花氈等目。

乙丑年(929)何愿德贷褐历 斯坦因4445号

敦煌地区褐、氈一类的毛织物,其主要用途是供人御寒防潮和衣着穿戴。褐、氈有质量上的差别,如绣褐、绫褐为褐中上品,主要为吐蕃及归义军政权中的官吏、地方大族与寺院中的中上层僧官使用。褐制品主要有褐衫、褐袋等,褐布更是一般人户家庭的财产之一。褐、氈又可作为官俗民众向寺院施舍的物资。褐布在借贷活动中,还具有实物货币功能,褐、氈在市场交易、雇工中还起着货币等价物的功能。此外,褐、氈一类的毛织物还被广泛用于卧具、坐具铺设装饰,境内外商品交换、赏赐等。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