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西藏本教|辛仓寺的前世今生

摘要:   公元996年,居住在哲仓(今日喀则地区定结县境内)的辛氏家族出生了一个男孩,这便是后来被称为“伟大的辛”的辛钦鲁噶。据说辛钦鲁噶在发现经文之前是个牧人,住在村子附近一个茅棚中。孜珠寺住持丁真俄色在一篇文章中讲述了这个充满趣味的发掘经文过程:“当牧人辛钦鲁噶接受启示去寻找伏藏的时候,发现一个大石头上有凿的坑,坑里装满酥油一样的液体,他去喝但一直喝不完,这时他发现石头旁边就是被预言的地方。他去挖时一 ...
  公元996年,居住在哲仓(今日喀则地区定结县境内)的辛氏家族出生了一个男孩,这便是后来被称为“伟大的辛”的辛钦鲁噶。据说辛钦鲁噶在发现经文之前是个牧人,住在村子附近一个茅棚中。孜珠寺住持丁真俄色在一篇文章中讲述了这个充满趣味的发掘经文过程:“当牧人辛钦鲁噶接受启示去寻找伏藏的时候,发现一个大石头上有凿的坑,坑里装满酥油一样的液体,他去喝但一直喝不完,这时他发现石头旁边就是被预言的地方。他去挖时一开始遇到很多障碍。好不容易挖出个洞,突然听到有人喊‘鲁嘎,你的羊被狼叼了。’他跑去看,等再回来时,挖出的洞不见了,伏藏地也没有了。这样费尽周折他才开启了伏藏。”辛钦鲁噶于公元1017年开始整理他发现的经书,这是本教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由于他所发掘的经文完整而全面,学界遂把这一年定为“本教后弘期”开端。

 


  什么是伏藏呢?就是当某种经典(经书、法器、高僧遗物、经文咒语等)遇到灾难无法流传下去时,就有人将这些授藏在地下、岩石中、水中、树里或者某人的意识深处,以免失传。当有了再传条件时,在某种神秘的启示下,被人发掘出来。丁真俄色说:“实际上当年伏藏的大师都是‘英雄式’的人物,他具备远见富有智慧,预见到未来的趋向,在藏下经文后,他会用余生的时间去修行去发愿,祈祷伏藏的经文被重新取出。而伏藏被重新发掘,则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时代的必要性,二是需要有特殊灵性的人物(伏藏大师)。也有些伏藏是以一种奇怪的机缘被发现出来,比如在辛钦鲁噶之前,有3个从尼泊尔来的流浪者来到藏地找黄金,碰巧在桑耶寺发现了一个神秘的口袋,他们误以为是黄金,偷走后发现是经书,就想拿这些经书去换钱,正好碰到一个本教法师,这样发现了一批经文。”
 
  辛钦鲁噶后来举家迁居到现在日喀则地区谢通门县的达尔顶村,很快求法的信徒们开始聚集在他身边,他最重要的3个弟子和一个再传弟子分别来自4个古老的象雄家族,并各自建立了修行地与寺庙,其中,智氏家庭建立的叶茹温萨卡寺和美乌家族建立的桑日美仓,成为重要的经院哲学中心,而西仓、巴仓所建寺庙或修行地,成为密宗与大圆满修行中心。辛仓寺则建于1232年,这样在后藏形成了本教五大喇嘛世系。
 
  辛仓寺所在的达尔顶村在一个景色怡人的小盆地中,成片青油油的麦田环绕着村子,辛仓家世代居住于此。本教史籍《嘉言宝藏》记载:在辛饶弥沃的8个儿子中,名叫贡嚓旺丹的是唯一一个至今仍传有直系后裔的,他们在当时称为穆氏家族。赞普赤松德赞下令废除本教之后,穆氏家族的一支迁居到后藏哲仓(今日喀则地区定结县境内),后来又迁居达尔顶村,并修建了辛仓寺。辛仓寺分上下两处,村背后的小山上建有寺庙,村中被民居环绕于中的是拉康和家宅。人们说,由于辛仓寺的加持,这里的村子盛产大学生。我们的向导——谢通门中学的索南老师就是本地人,一直读到研究生毕业(周边村子出了好几个硕士),索南也戏称自己是“象雄人”,从小常常出入辛仓寺,各种法事活动、法舞梵呗的耳濡目染,使他对本教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索南的硕士论文探讨的是本教音乐,他想成为一个研究象雄与本教文化的学者。
 
  在村里一所农家住宅(过去曾经是辛仓家一支的府邸)的二楼,我看到一组老壁画,分别以辛饶弥沃一生中的十二功绩为单元,完整地讲述其一生事迹。这十二功绩是:诞生、教化、降魔、救度、迎妃、化生、利众、胜利、传授、出家、得道、涅槃。壁画的风格是勉唐“标准样式”画风,推测有数百年历史。据索南介绍,这组壁画是依据辛饶弥沃传记的内容画的,传记共有简、中、广三种,分别是《朵堆》、《赛弥》和《光荣经》。如同在壁画中呈现的一样,“在这些著作中,辛饶弥沃是以一个超人的面貌出现的,他降临现实世界的目的是为了传播本教,并指导芸芸众生进入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桑木旦•G•噶尔梅)。
 

  辛仓寺的活佛辛仓法王现在西藏自治区佛协任职,全家人平时住在拉萨。法王平时工作繁忙,这天为了我们的采访特意请假在家。但在家也没闲着,不断有来自各个地方的信徒求见,在门口排起了队,等候上师摸顶祈福。21岁的小活佛次旺丹增接受了我们的采访。次旺丹增气质沉静,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一开始讲辛仓家历史的时候略有点紧张,谈起修行一下变得自如而喜悦。作为本教世袭传承的大家族,次旺丹增和他的哥哥自小就为将来要成为“传承的上师”而严格学习,7岁时开始学习经文和密法,14岁时从曼日寺经师丹增南达仁波切处接受灌顶。次旺丹增说,本教的修行重在修心,修行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众生的解脱,遇到痛苦时要想到他人也有痛苦,要为消除痛苦之因——无明而修行。谈到这些年来的修行心得,次旺丹增说,修行让自己放松下来,遇事不会执著,懂得舍弃、随缘,懂得帮助他人。要告辞的时候,次旺丹增的哥哥正好回来,我们请他们一家人合影,站在佛堂里的两位小活佛生得宽额丰颐、眉清目朗,令人望而生喜——这是不是古老象雄王室的遗韵?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