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悬泉置汉简,2000年前留下的书写极致!

摘要: 悬泉置汉简  悬泉置遗址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出土物最多的一处汉魏驿置机构。悬泉置遗址出土的两汉简牍,是继20世纪30年代和70年代两批居延汉简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经过整理考释,现已编号简牍有17900多枚,有明确纪年者2100多枚,占全部简文的11.6%。最早纪年简为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最晚为东汉安帝永初元年(107),主要反映这 ...

悬泉置汉简

  

  • 悬泉置遗址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出土物最多的一处汉魏驿置机构。悬泉置遗址出土的两汉简牍,是继20世纪30年代和70年代两批居延汉简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经过整理考释,现已编号简牍有17900多枚,有明确纪年者2100多枚,占全部简文的11.6%。最早纪年简为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最晚为东汉安帝永初元年(107),主要反映这218年及其前后的有关史实。这批简牍或可补史籍之阙载,或可正史载之讹误,对于研究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交通、邮驿、民族、文化、习俗等至为重要。基于此,本报特刊发张德芳、宋耀伟、李逸峰、李庶民、赵学清、段佳宁、杨天才、任小平等人文章,并配发悬泉汉简高清图版,以期为读者全方位、多视角呈现悬泉汉简的精彩世界。

悬泉置汉简的历史与学术价值

文丨张德芳

1990 至 1992 年在甘肃河西走廊发掘的悬泉置遗址,出土汉简 23000余枚,其他各类遗物6000 余件以及各类陶器残片3万余件。就出土汉简而言,这是继斯坦因1907年 、1914年两次中亚考察在敦煌汉塞发现的敦煌汉简,20世纪30年代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发现居延汉简之后,又一次重大发现。悬泉置汉简与出自边塞烽隧的敦煌和居延汉简不同的是,悬泉置是当时一座官方邮驿接待机构,坐落在丝绸之路中西大道必经之地,遗留下来的简牍文书主要属于丝绸之路上东西交往的记录,这对于研究两汉时期西北边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特别是邮驿交通、民族社会,中原与西域、中亚、西亚、南亚和地中海沿岸古代国家的关系,以及丝绸之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至为重要。下面择其要者概括叙述:

悬泉置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邮驿接待机构,是两汉丝路繁荣的重要标志。

悬泉汉简对西域的记载,是研究两汉与西域关系的实时记录和原始档案。

悬泉汉简中关于中亚各国和西亚、南亚的记载,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历史根据。

悬泉汉简中关于佛教东来和儒家经典等汉文化的西传,是东西文化交流的典型反映。

选自《中国书法报》第272期第1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丝路风华——悬泉置汉简的发现

遗址地点及自然环境

悬泉置遗址位于甘肃河西走廊瓜州与敦煌两县市交界处瓜敦公路南侧1.5千米的戈壁滩上,东去瓜州县城60千米,西距敦煌市区64千米;北纬95°20′,东经40°20′;现属敦煌市五墩乡。

遗址地处三危山余脉火焰山北坡山前冲积台地上,海拔1700米左右;北临西沙窝盐碱滩,与疏勒河和汉长城烽燧线遥遥相望。遗址周围为高低不平的砾石戈壁沙丘地带,属温带干旱气候,多风少雨,夏热冬寒。现周围无居民,站在遗址向北眺望,可以望见远处断续连绵的汉塞烽燧和千年流淌的疏勒河。东西纵深地带是辽阔的走廊腹地,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孔道,中西交通的必经之地。

悬泉置遗址

汉代对该地的文献记载已无从查找,但唐代以后关于悬泉的记载则不绝于书。《元和郡县图志》载:“悬泉水,在(敦煌)县东一百三十里,出龙勒山腹,汉将李广(利)伐大宛还,士众渴乏,引佩刀刺山,飞泉涌出,即此也。水有灵,车马大至则出多,小至则出少。”另敦煌遗书P2005号《沙州都督府图经》和P2691号《沙州城土境》也都有关于“悬泉水”“悬泉驿”“悬泉镇”“悬泉乡”的记载。清人称此为“贰师庙”,今人谓之“吊吊水”“甜水井”。

悬泉置遗址

发现及发掘经过

1987年秋,时任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汉简研究室副主任的何双全一直在敦煌机场进行考古发掘工作。

9月的一天,参加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敦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给何双全打电话,说他们在距离敦煌60多公里的甜水井附近的火焰山南边戈壁滩发现一处遗址,但不能确定时代,请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同志前去鉴别。何双全闻听不敢耽搁,抓紧处理完手头的工作后,与考古研究所所长岳邦湖等人前去寻找。由于敦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匆忙中没有做标记,仅凭记忆在茫茫戈壁中要想找到一处遗址无异于大海捞针,前两次寻找无功而返,直到第三次才终于找到了遗址,并捡到了8枚汉简。根据当时的界定,凡发现汉简的地方,都有重大的考古价值,这一处遗址因此被列为当年敦煌第二次文物普查的重大发现。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