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魏晋风骨 | 青州造像中北魏与东魏的区别
下面这些内容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不代表专家的意见,对于新手(当然,我也是新手)可以拿去套套实践,看是否好用又实惠。
青州北魏的佛身大多是褒衣博带,无非就是宽松的衣服,宽大的带子,佛像内着僧祗衣,胸前扎有带结,外着宽大披帛,双领下垂,下摆衣纹飘散丰大,这种风格来源于北魏的文人士大夫的着装,有一种魏晋的文人风骨,飘逸洒脱。但是到了东魏就开始有了微妙的变化,下面是我总结的这些变化特征,希望能对刚接触造像的朋友有所帮助,当然如有不当之处,还恳请各位师友指正。
一、发髻
很明显,北魏发髻高耸,东魏开始矮平,一直过渡到到北齐,是一个由高到低的过程,北魏发髻就像高富帅,东魏则是矮肥圆。二、眼睛
眼睛的变化是很细腻的,众所周知,北魏的眼睛是杏仁眼,但是北魏向东魏过渡期也有貌似杏仁的感觉,一直到东魏才正式形成了柳叶眼,所以需要仔细分辨细节。简单的说,北魏到东魏再到北齐,眼睛的变化最明显的就是后眼角,后眼角大且直的是北魏,眼角有点曲线变化角度向上挑的是北魏到东魏之间,后眼角细弯成柳叶形状的是东魏。
总结:北魏到东魏再到北齐,眼睛是一个由睁大到眯眼的过程。
三、结带北魏佛身扎的两根带子都是飘出来搭在袈裟上,或者一条在里,一条在露外。而北魏到东魏过渡期,带子基本什么没变化,但是出现了两条带子全部扎在袈裟里面的装束,还有到后期就干脆没有了带,只有僧祇衣,这两种情况是与北魏不同的之处。总结:有带的不一定是北魏,没带的一定是东魏。
四、衣袖
光看结带有时候很难准确判断是东魏还是北魏,这时就需要分析佛衣的结构。北魏佛立像基本都是一手施无畏印,一手施与愿印,且衣袖都是右边衣袖搭在左手臂上,衣袖下垂飘散,有明显的弯曲褶纹。我们可以看到,北魏这个领子很明显是衣袖搭过去的结构,而到了东魏,这个结构就完全演变成U形领了。
五、衣服下摆北魏和东魏的衣服下摆形状都差不多都有密密的褶子,衣袖也差不多,但是其中有一个细微的区别,那就是北魏的衣服下摆包括袖子垂下的线条都是呈“八”字撇开的形状,具有随风飘散之势(用时髦点的说法就是霸气侧漏),而东魏则呈“11”的造型,整体开始内收,少了很多飘逸之气。当然在北魏和东魏的过渡期也会有呈“八”之势,但是感觉明显很弱。或许这也是向北齐紧身衣式样的转变吧,从飘逸到内敛,从现象到本质,从客观上讲这也是历史的一种心路历程。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关于衣服上的判断细节,但我个人感觉都不及这几点重要和管用。谨在此和各位刚接触佛像的朋友分享我的经验,如有其他新观点,希望各位师友不吝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