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博物识珍|广西岩画概览



岩画作为全球性的一种文化现象,是指在岩穴、石崖壁面和独立岩石上的彩画、线刻、浮雕的总称。中国岩画是世界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制作技法、分布范围、内容主题等可划分为北方、西南、东南三大系统(国内学术界也有将其分为两大系统或是五大系统之说)。广西岩画是西南涂绘系统岩画的典型代表,在内容、表现形式以及所蕴藏的观念意识方面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中国岩画分布图

广西岩画分布图
一、广西岩画分布广西地处中国西南,境内岩画资源丰富,主要以红色涂绘岩画为主,有少量凿刻类岩画。以花山岩画为主的左江流域岩画是广西岩画的典型代表。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左江花山岩画被发现以来,专家学者们在左江流域开展了大量的基础调查研究工作。目前,在广西共发现岩画点110处,涉及6市15个县(区),主要分布于桂西、桂西南的左右江流域,以花山岩画数量最多,在桂中、桂北、桂西北地区也有少量分布。

二、崇左地区岩画
崇左地区岩画包括两大部分,人们通常将左江流域的花山岩画称为左江岩画系统,将除此之外的岩画统称为非左江岩画系统。
(一)左江花山岩画
左江,又称丽水,在左江及其支流明江、平而河沿岸及其附近的峰林断崖峭壁上, 间断性分布着79个岩画点,其中临江66处,非临江13处,绵延数百里,形成一道奇特的岩画艺术长廊,学术界将其称为 “左江花山岩画”。岩画为赭红色,图像以人像为主,以动物、器物、符号为辅,以祈求风调雨顺、农业丰产、人丁繁衍、民族兴旺为主题,具有原始宗教的意义,是群体性祭祀场景的真实记录。

左江风光(民博图片资料)

花山岩画分布图(民博图片资料)
这些岩画点多位于江水转弯处的灰黄色岩壁上,规模大,数量多,尤其以宁明花山岩画最为典型。该处岩画长约172米,高约50米,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可辨认的图像有1951个,是目前发现的单体面积最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岩画。
宁明花山岩画全景(朱秋平 摄)


宁明花山岩画局部图(朱秋平 摄)




花山岩画图像细节
由于历代史籍对左江花山岩画的记载既少且晚,使得这一璀璨的艺术瑰宝很长一段时间“藏在深山无人知”。随着各学科领域专家学者调查研究的深入,逐步揭开了左江花山岩画的神秘面纱。

2016年7月15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办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实现了我国岩画类世界遗产零的突破,也是广西唯一的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二)非左江岩画系统
除左江花山岩画外,在崇左市境内,还有一些艺术风格和表现内容不同的涂绘岩画,目前共发现14个岩画点,主要分布在江州、扶绥、天等、大新、凭祥5个县市区。这些岩画以赭红色涂绘为主,兼有白色、黑色。与花山岩画相比,这些岩画点的分布位置相对分散,图像个体尺寸较小,有人物图像、动物图像(猫、马、鹿等)、人骑图、几何图像、抽象符号等,部分岩画上有文字出现,表明绘制年代较晚。


天等那羊山岩画局部
扶绥汪投山岩画局部

扶绥红岩山岩画局部
江州麒麟山岩画局部(吴肖华 摄)
三、其他地区岩画
除崇左地区岩画外,在广西其他8个县市还分布有不同类型的岩画,共计17个岩画点。
(一)桂西、桂西北地区主要包括靖西、乐业、田东、宜州、巴马等县市的岩画,尤其以靖西市境内岩画数量最多。该区域岩画规模和画像个体较小,包括人像、人首、手形、足印、人骑马、武士、坐轿、武器、铜鼓、动物、麒麟、星云、飞天、太阳纹、圆点、圆圈和几何图案式符号等,尤以人像、马、人骑马等图像为多。

靖西岩画分布

靖西东山岩画局部

靖西岜赞山岩画

靖西岜等山岩画局部


靖西岩怀山岩绘画和岩刻画局部
焦福山岩刻画位于百色市乐业县花坪镇花岩村,岩画点所在区域面积约15平方米,由十块单独的岩石组成,三块完全散落于地表,七块岩石部分嵌入土中,位置分布相对集中,近则相互重叠,远则一米有余。岩画刻制而成,敲凿部分较少,线条粗犷,以成组的线条为主,有水平、垂直、倾斜三个方向;另伴有部分圆形符号和点状符号。

乐业焦福山岩刻画分布

焦福山岩刻画局部
宜州岩画主要包括古坡牛腿岩、画马岩和清潭村独峰山三处,均以马图像为主体。尤其以画马岩岩画最为丰富,绘有各种姿态的马匹图像200余个,大者30多厘米,小者约7厘米,也有少量人像及骑士图像,岩壁上留有明万历、嘉靖年款,据此分析,岩画绘于明代的可能性较大。

宜州画马岩岩画局部

宜州独峰山岩画局部
岩流山岩画位于巴马瑶族自治县西山乡长干村三角峒屯西南面岩流山半山腰的一块崖壁上。岩画点规模不大,图像较小,图像既像画又像字,更多还是像书写在崖壁上的文字符号。

巴马岩流山岩画

岩流山岩画临摹图
(二)桂中地区
包括金秀、马山等县的岩画。帽合山岩画位于金秀瑶族自治县桐木镇,岩画东西宽约8.7米、高约2.2米,用红色颜料绘成,画面以人像为主,还有马、龙、星、鸟、怪兽、云形、圆圈、似文字符号等图像。根据岩画人像装饰及头顶的盘状包头分析,岩画可能为当地瑶族所绘,岩画内容与宗教祭祀礼仪有关,绘制年代学界倾向于明代。马山岩画仅见一阴刻的手掌印,生动形象。

金秀帽合山岩画局部

马山手掌印岩刻画
(三)桂北地区
仅灵川县境内一处。猫儿山岩画以禽鸟花卉图案为主,表现的是祈求天下太平的美好愿望。

灵川猫儿山岩画局部
广西岩画作为西南涂绘岩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先民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见证了他们杰出的智慧和卓越的创造力。加强广西岩画的基础调查、研究和保护,提高民众对岩画的认知与保护意识,为后人留下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每个文博从业人员应尽的责任。
(注:除特别标注外,文中所用其余图表均为作者胡鹏程本人拍摄、制作)
参考文献:
(1)陈兆复、邢琏《原始艺术》[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2)崇左市人民政府《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2015
(3)覃圣敏《骆越画魂——花山崖壁画之谜》[M]广西人民出版社,2009
(4)陈远璋《广西岩画的发展与演变》[C]广西民族博物馆文集 广西民族出版社,2012.9
扫一扫,发现更多精彩
文稿来源/胡鹏程
图表来源/除特别标注外,其余均为作者胡鹏程本人拍摄、制作
编辑/覃元励
校对/苏以文
责任编辑/马鋆、胡鹏程
官方微信订阅号/gxmb_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