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沅陵虎溪山一号汉墓》:还原汉初社会

摘要: 1999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及相关市县考古人员共同组成考古队,对湖南省沅陵县城关镇西的虎溪山一号汉墓(以下简称虎溪山M1)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取得了丰硕成果,被评为当年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如今,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发掘报告《沅陵虎溪山一号汉墓》由文物出版社正式出版了。  虎溪山M1为带墓道的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道方向朝 ...


1999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及相关市县考古人员共同组成考古队,对湖南省沅陵县城关镇西的虎溪山一号汉墓(以下简称虎溪山M1)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取得了丰硕成果,被评为当年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如今,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发掘报告《沅陵虎溪山一号汉墓》由文物出版社正式出版了。

  虎溪山M1为带墓道的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道方向朝东,由墓道、墓道两侧的南北两耳室、主墓室组成。墓葬填土为夯筑,近椁室、墓道处分布有卵石、白膏泥和积炭。主墓室由外藏椁、边箱、棺室构成。椁由盖板,底板及内、外壁板搭建组装而成。主体结构为盖板,南侧内、外壁板,北侧内、外壁板,西侧内、外挡板,门栅,底板及枕木架等。外藏椁所在位置比较特别,其究竟有何象征意义还需做进一步研究。椁室正门外,墓道中间立鹅卵石墙的做法,在其他同类型墓葬中极为少见,其所遵循的是什么规制尚不清楚,当引起学界的关注。此外,椁室盖板、隔板、门栅、底板等处编号的发现,无疑对棺椁的预作制作提供了很好的实例,这也许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长沙国一带棺椁制作的工艺流程。

  虎溪山M1出土文物达1900余件,种类齐全,包括漆木器、陶器、铜器、玉器、滑石器、竹简及其他诸如钱币、植物种子、果核等,保存较好,放置较有规律。南北耳室放置陶器,外藏椁主要放置木俑、盾牌,头箱多放置陶器和漆木器,南边箱多放兵器,北边箱多放置漆盘、竹简等。棺内有漆木器、玉璧及玉印章。头箱中出土陶鼎7件,陶器整体火候较低,当为随葬烧制。头箱中还出土滑石熏1件,这样的豆型熏在长沙地区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即已出现,其使用延续到了西汉,并进一步影响到了后世熏炉的发展。此类熏一般为陶质,部分出土熏炉中还残留有焚烧过的植物。此件器物器形不大,滑石制作,且其中没有焚烧痕迹,应当只是单纯随葬所用,但其本身的存在,体现出墓主对于熏以及香料使用的重视。

  整体来看漆木器占据大宗,其中大量漆器器底部刻划有“沅陵”或“沅”字,证明了墓葬和这些随葬品的地域属性,特别是棺内出土的一枚玉质印章,印面篆刻阴文“吴阳”二字,更直接地证明了墓主即为西汉第一代沅陵侯吴阳,明确了墓葬的年代和墓主归属。汉初高祖时期共封了七个异姓诸侯王,后剪除六个,仅剩长沙王吴芮,吴臣为其子。吴臣之子吴阳受封于汉高后元年,即公元前187年,殁于汉文帝后元二年,即公元前162年,在位25年,历经惠帝、汉高后、文帝三朝。长沙马王堆二号汉墓墓主軑侯利苍为吴臣之相,后因战功被封为列侯。軑侯利苍受封于汉惠帝二年,即公元前193年,亡于吕后二年,即公元前186年。虽然二人均为侯爵之位,但两座墓葬还是存在着一些差别。也许一为功臣侯,一为王子侯,经济实力也不同,很多方面都存在差别,进而造成了墓葬和随葬品方面的差异。不过由于吴阳之墓未被盗掘,较完整地反映了长沙地区楚地侯一级墓葬的基本情况,对研究汉初高等级墓葬的规律仍有重要的价值。列侯葬制在传世文献,诸如《礼记》《汉书》中记载有限,且多为葬仪规定,关于墓穴、葬具等方面鲜有涉及。出土文献如湖北云梦睡虎地M77出土汉简《葬律》对彻侯墓葬也有相关规定。M77埋藏时间为汉文帝后元七年,即公元前157年,到汉景帝时期,而法律颁行时间早于此,大致与吴阳、利苍生活时代相当。传世、出土文献中虽有对相关埋葬制度的规定,但事实上,至少沅陵侯、軑侯都未完全按照规定执行。

虎溪山M1另一个重要发现就是出土大量竹简,经过精心整理和研究,这批竹简被分为四个部分,即《计簿》《阎昭(上)》《阎昭(下)》和《食方》。报告中发表了全部的竹简内容和释文,及整理编号与出土登记号对照表、竹简缀合表等内容,其中整理编号与登记号对照表中还标明了简背划痕及其位置。值得一提的是,竹简以客观的考古资料方式呈现,直观地记录了发现成果,方便研究者使用。虎溪山M1出土的文字资料的总量虽不及马王堆汉墓丰富,但其仍有着重要的意义。

《计簿》主要记录了当地户口人数和行政建制、行政吏员人数和构成、赋税徭役、兵甲储备及物产分布、道路里程和其他方面的信息,尹湾汉简《集簿》也有相似内容,这或许是作为一方管理者所需详细了解的上计。虎溪山《计簿》所涵十分丰富,在一定程度上补足文献记载的缺失,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是了解当时基层社会运作的直观资料,也是研究汉代早期地方侯国具体社会状况的宝贵材料。整理者将《计簿》中简二、简五十和简五三缀合“沅陵侯國六鄉四聚户千六百一十二口六千四百八十一人”,据此可知当时沅陵侯国的人口数量。根据简二二、简二五、简二六、简二九、简二九、简三二和简四二、简四四可知“都鄉”“黔梁鄉”“廡鄉”“郪鄉”“武春鄉”和“平阿鄉”此六乡各自的人数。简四“故沅陵再长沙武陵郡”,可确认其郡属。内容细致翔实。葛剑雄先生在研究西汉长沙国的人口规模时,限于没有可用的资料,只好用王莽元始二年的文献记载,虽然也推算出了西汉早期长沙国的人口情况,但终究不如此次出土的《计簿》来得准确。

  《阎昭》(上、下)占到此次出土竹简的绝大部分,多是数术类阴阳五行、天文历法的相关内容,指导日常生活。特别是《阎昭(下)》引用了很多历史事件来论证相关观点,内容比较独特。《汉书·艺文志》所载数术类文献多未存留,此次相关文献的出土一方面丰富了数术本身和天文历法等方面的资料,同时也是从其他的角度提供了一些史实的佐证。《食方》的竹简超出一般竹简长度,出土时已经没有完整竹简保存。其内容方面不仅在当地食物、物产方面补充了文献记载,同时也填补了一部分烹调食物方法、饮食习惯等方面的空白。至于为什么吴阳墓中会随葬这些竹简,报告作者认为与个人的喜欢和爱好可能存在着较大的关系,“是其个人喜好和兴趣使然”。

  《沅陵虎溪山一号汉墓》全书上、下两巨册,八开精印,纸润墨香。书籍编排科学,论述严谨,具有较高的考古资料价值,同时印刷细致精美,极具观赏及收藏价值。尤值一提的是,下册图版的编排兼顾现代与传统两种阅读模式,采用左翻和右翻的联合形式,可谓是古今兼顾,中西合璧。

  虎溪山M1未被盗掘,提供了西汉早期社会的重要证据,能够显示出同类、同时代墓葬的综合价值。墓葬发掘过程严格按照聚落遗址的发掘方法来操作,科学严谨。因此有理由相信,随着该书的出版,定会对汉初诸侯墓葬制度及地域特色的研究,对先秦两汉棺椁制度的系统研究等方面提供有益的资料。同时对竹简记录内容的拓展研究,也将影响学术界对相关问题的关注和更加细致深入的讨论。

(作者单位:文物出版社)

《沅陵虎溪山一号汉墓》

编著: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11月

定价:1500元

相关

推荐

中国考古百年 | 郭伟民:讲述沅陵虎溪山一号汉墓发掘的故事

编辑|张 怡 实习编辑| 张若静

复审郭晓蓉

终审|李 政

本文刊登于《中国文物报》4月23日6版

中国文物报《图书专刊》投稿邮箱

cbcmzk@163.com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注明来源及作者 侵权必究

商务合作 转载文章 请在后台留言

投稿邮箱:wenbozhongguo@163.com

  

分类: 中文 研究 书籍资料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