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市场、观念与国家:近代中国文物保护制度的形成(1840-1934)
原作者: 李飞 |
来自: 考古书店 |
发布时间:2021-9-26 15:38 |
查看: 972 | 发布者: 呆桃Daytoy |
摘要: 晚清以来,西方列强或直接军事劫掠,或依靠雄厚资本搜刮,造成大量中国古物流失。1909年2月,罗振玉感慨: “我国若不定古物保存律,恐不数十年,古物荡尽矣,可不惧哉?”。当年9月,清廷颁布《保存古迹推广办法》,表示要以国家之力调查和保存古物古迹。历史久远运作成熟的文物市场、内涵复杂面相多歧的文物收藏传统和文物观念、新兴的民族国家文物保护职 ...

晚清以来,西方列强或直接军事劫掠,或依靠雄厚资本搜刮,造成大量中国古物流失。1909年2月,罗振玉感慨: “我国若不定古物保存律,恐不数十年,古物荡尽矣,可不惧哉?”。当年9月,清廷颁布《保存古迹推广办法》,表示要以国家之力调查和保存古物古迹。历史久远运作成熟的文物市场、内涵复杂面相多歧的文物收藏传统和文物观念、新兴的民族国家文物保护职能及强调来源可靠、埋藏信息充分的现代学科之间,在近代转型过程中发生了冲突与调适。各级政府、专家群体、民间收藏者、古董商人乃至外国势力等依托各自的知识观念,为不同目的进行博弈,从而促成了近代中国文物保护制度的形成与运作。书名:市场、观念与国家:近代中国文物保护制度的形成(1840-1934)【点击购书】
定价:108.00
本书探讨了近代中国文物保护制度创建和变迁的历史,主要从清季以来传统国内古物市场和国际古物市场的接轨、传统古物观念变迁和新式研究机构兴起三方面入手,通过梳理史实,分析市场、观念、学者群体和国家制度之间的互动关系,揭示了隐藏在文物保护制度形成过程背后的丰富历史面相,对于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研究、近代制度史研究和文物与博物馆学研究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学术参考价值。第一章 导言 1
第二章 琉璃厂的外国人:晚清古物市场与国际古物市场(1840—1909) 17
第三章 旧物维新:晚清古物观念变化及古物保存意识的产生(1840—1909) 84
第四章 从“国粹”到“国权”:新知识群体与古物保存理念变迁(1909—1927) 158
第五章 《古物保存法》:近代中国文物保护制度的形成(1928—1934) 235
第六章 结语 295
征引文献 300
后记 315
【书单】考古文博新书讯(2021年第七期)
【书单】考古文博图书畅销排行榜(2021年7-8月)
以上信息根据本店所有或曾有图书,结合网络资讯整理编辑,纰漏之处还望指正见谅。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虎桥南路17号院北京工业大学留学创业园102室电话:010-68453918 / 156523944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