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考古学・汉河南县城遗址、汉阙


汉河南县城遗址
汉代河南郡所属的河南县城遗址。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西郊涧河东岸小屯村。它的前身是西周王城,平王东迁洛阳以后,王城成为东周都城。汉河南县城是在周王城故址上修建的,位于周王城中部。它的修建和使用年代,应在两汉 400 年间。1954 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现,1955 年在城址中部进行小规模发掘。重要发现有西汉的房址、东汉的居住区和战国时的制石场遗迹。城址平面接近方形,只有西城墙北段有曲折。城墙用夯土筑造,已全部埋在现地面下。经钻探得知,城墙东西约 1460 米,南北约 1400 米,墙基宽 6 米以上,残存高度 0.4~2.4 米。城址内外有仰韶文化、商、西周、春秋、战国、西汉、东汉等不同时期的文化层。西汉房址两座,发现于城内中部,皆为半地穴式建筑,即先挖深约 2 米的方坑,再在坑内四周筑夯土墙。房内堆积瓦当、筒瓦、板瓦和残陶器。在残陶器上发现有“河南”、“河市”、“河亭”的戳印。房址附近发现“河南太守章”、“雒阳丞印”封泥。表明这两座建筑有可能是官廨所在地。东汉居住区发现于城内中部偏东。有砖砌房基 4 座。房基附近有石子路、水井、水道、粮仓以及石磨、杵臼等粮食加工工具。井壁砌砖,使用辘轳汲水。粮仓有砖砌的圆囷、方仓,皆为半地穴式,圆囷一般直径 3 米左右。此外,有铁农具、铁手工具、纺轮、车器以及用煤的遗迹。推测是一处以农民、手工业者为主体的居住区。
(黄展岳)
蒲家湾无名阙与劳作农民无声相对
四川渠县土溪镇蒲家湾无名阙孤寂地伫立在水田的旁边,阙后缓坡,正前方是开阔的田野,每天无声地注视着农民在周边劳作。蒲家湾无名阙阙身高4.65米,宽1.16米,原为一对,现仅存左阙。上部刻有朱雀图案,右侧刻青龙衔璧图案,顶盖刻有动植物图案,无人物故事,阙身无铭文。摄影/袁蓉荪
四川德阳上庸长阙
雅安高颐墓石阙 法国谢阁兰(Victor Segalen)1914年 摄
汉阙
汉代成对地建在城门或建筑群大门外表示威仪等第的建筑物。因左右分列,中间形成缺口,故称阙(古代“阙”、“缺”通用)。它的雏型是古代墙门豁口两侧的岗楼,在人们能够建造大型门屋后,便演变成门外侧的威仪性建筑,防御功能逐渐减弱。文献记载西周时已有阙,现存最早的遗物是汉代的,是了解汉代建筑的珍贵资料。现存汉阙中,河南登封县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山东济宁市嘉祥武氏阙,四川渠县冯焕阙、沈府君阙,四川绵阳县平阳府君阙,四川雅安县高颐阙,1961 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代是建阙的盛期,都城、宫殿、陵墓、祠庙、衙署、贵邸以及有一定地位的官民的墓地,都可按一定等级建阙。西汉长安城未央宫的东阙、北阙,建章宫的凤阙、 圆阙,是历史上著名的大阙。传说凤阙高 20 余丈。这些巨阙除凤阙尚有夯土残址外,都已堙灭,现存的只是一些东汉或西晋的小型石造祠阙和墓阙,最高者不过 6 米。现存石阙中,基本完整的有 25 座,计四川 16 座,河南、山东各 4 座,北京 1 座,均用块石雕琢后砌成。其中 4 座为祠庙阙,余均为官、民墓阙。从形制上分有单阙和旁附子阙的子母阙两种,每种又有单檐和重檐的差别。重檐尊于单檐,子母阙尊于单阙。这些阙的结构又可分为仿木构型和土石型两种。仿木构型阙以高颐阙为代表,分台基、阙身、阙楼、屋顶 4 部分。台基、阙身上雕出柱、枋和栌斗,阙楼上雕楼面平坐木枋、花窗和挑檐斗栱,屋顶雕椽及瓦饰,都很真实。这种阙虽是石造,却可视为可供登上防守用的大型木构阙的模型。土石型以太室阙为代表,只分台基、阙身、屋顶 3 部分,无阙楼或只示意性的使阙身上部稍微向外膨出。这是一种实心的不能登上的纯威仪性阙。
(傅熹年)
来源《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P267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