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大美山西彩塑巡礼之明清造像
山西省由于历史上政治、宗教、地理等多方面的県因,目前保存了古代彩塑一万二千多尊,数量居全国之首。其中分别有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各代的作品,上下一千多年,连绵不断,自成体系。山西古代彩塑内容十分丰富,表现了佛教人物、道教人物、地方神祇、纪念性人物、动物以及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等多种题材。其中不少作品,在写实、传神、装饰、透视、夸张、变形、寓意、象征、形体、结构、质感、量感、构图、彩绘以及动静关系、疏密对比、体面结合、统一变化、节奏韵律等艺术技巧的运用方面,都形成了自己一整套系统、完整的艺术体系,有些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总之,像山西这样古代彩塑遗存数量之多、年代之长、艺术之精、题材之广,在我国中原地区是绝无仅有的,这批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值得我们花大力气加以保护和研究。
山西古代彩塑虽然大部分表现了宗教内容,在历史上曾起过宣传宗教的作用,但其中也有着健康的具有人民性的精华。特别是从艺术角度来看,这些彩塑是历代劳动工匠艺术实践的智慧结晶,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成就。我国古代民间从事雕塑行业者,一般都组织有工匠行会,其技艺以“师徒传授”的形式世代相传。制作彩塑时,采用集体协作,分工负责的方法,一处完工后即转向其它地方,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历代彩塑艺术家在不同地区、不同流派的相互交流中,在世代师徒传授中,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不断提高艺术技巧,积累艺术经验,改进创作方法,丰富表现手段,终于使古代彩塑汇成了一条富有深厚传统的艺术长河,其艺术成就迄今仍放射着绚烂的光彩。下面,本文试图从几个方面探讨一下山西古代彩塑艺术特色,不妥谬误之处,敬请指正。 文:王永先
明代众多形式华丽、缺乏内涵的寺庙塑像中,山西双林寺的彩塑却与众不同,堪称明代彩塑艺术的精华。

双林寺坐北朝南,寺院南墙有券拱门,即山门。除山门外,中轴线垂直排列有天王殿、释迦殿、大雄宝殿、佛母殿及配殿共十座,组成前后三进院落。各殿满布彩塑,大者丈余、小者尺许,共计2052尊,完好者1566尊,彩塑中以天王、罗汉、观音菩萨、供养人等塑工最精,为明代彩塑艺术的佳作。壁塑像表现了形形色色世俗的人物和生活景象,别具风格,代表了明代组雕艺术杰出水平。其中“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也描绘精美,同样显示了明代佛教壁画的水平。双林寺雕塑与壁画丰富多彩,俨然是一座精美的佛教艺术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