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施岙遗址古稻田考古探方

摘要:   12月1日,国家文物局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浙江余姚施岙遗址古稻田、广东英德岩山寨遗址、甘肃庆阳南佐遗址、甘肃张家川圪垯川遗址、河北张家口邓槽沟梁遗址等5项重要考古成果。  其中浙江余姚施岙遗址发掘出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大规模古稻田遗存,年代距今约6700年至4500年。12月3日,航拍施岙(ào)遗址古稻田考古探方 ...


  12月1日,国家文物局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浙江余姚施岙遗址古稻田、广东英德岩山寨遗址、甘肃庆阳南佐遗址、甘肃张家川圪垯川遗址、河北张家口邓槽沟梁遗址等5项重要考古成果。

  其中浙江余姚施岙遗址发掘出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大规模古稻田遗存,年代距今约6700年至4500年。

12月3日,航拍施岙(ào)遗址古稻田考古探方。(无人机照片) 中新社记者 王刚 摄

  施岙遗址古稻田位于余姚市,是一处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稻田,初步勘探总面积约90万平方米。2020年至2021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联合进行了考古发掘。

  此次考古发掘出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大规模稻田遗存,年代距今约6700年至4500年。河姆渡文化时期稻田因发掘面积较小,仅发现少量稻田、田埂、河沟遗存。良渚文化时期稻田结构清晰,发现了凸起田埂组成“井”字形结构的路网,以及河道、水渠和灌排水口组成的灌溉系统,确定了面积约750平方米、700平方米、1900平方米、1300平方米的4块田块。出土陶釜口沿、鱼鳍形鼎足、平底罐底和石刀、石锛、石犁残片等器物,一条残损的独木舟被埋入田埂中。经检测,稻田堆积中含有较多水稻小穗轴、颖壳、稻田伴生杂草等遗存,植硅体分析结果显示,稻田堆积中水稻植硅体密度远高于一般古代稻田的认定标准。

  施岙遗址古稻田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面积最大、年代最早、证据最充分的大规模稻田,良渚文化的稻田已经出现了比较完善的路网和灌溉系统,这种大规模稻田起源年代可能早至距今6500年以上,并一直延续发展。此次发现表明,稻作农业是河姆渡文化到良渚文化社会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撑,进一步深化了对长江下游地区史前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进程的认识。

浙江余姚施岙遗址 国家文物局供图

施岙遗址的水稻小穗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施岙遗址。图片来自国家文物局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王永磊介绍,他们在良渚文化古稻田发现了由凸起田埂组成“井”字形结构的路网,以及河道、水渠和灌排水口组成的灌溉系统。出土陶釜口沿、鱼鳍形鼎足、石刀、石犁残片等,一条被垫入田埂之中的独木舟让考古人员既惊喜又惋惜。

  “残长5.6米,最宽80厘米左右,可惜的是,独木舟的两端没有保存下来。”王永磊说。

  考古人员在稻田堆积中检测出较多水稻小穗轴、稻田伴生杂草等,水稻植硅体密度远高于一般古代稻田的认定标准。

  王永磊表示:“施岙遗址古稻田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面积最大、年代最早、证据最充分的大规模稻田,是史前考古的重大发现,大规模稻田,起源年代早至距今6500年以上,一直延续发展,刷新了学术界对史前稻田和稻作农业发展的认识。古稻田的发现,表明稻作农业是河姆渡文化到良渚文化社会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撑,高度发达的湿地稻作农业经济和农业生产技术,催生和促进了这一地区社会复杂化和文明化进程。”

  

  今年4月10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布消息,宁波余姚施岙古稻田遗址发现一艘宁波地区最早的独木舟。这也是继萧山跨湖桥、余杭茅山遗址独木舟之后浙江发现的第三艘史前独木舟。

施岙遗址考古发掘时为了解道路延伸情况,考古队对局部道路进行了解剖。2021年1月中旬工地收尾阶段,在其中一条道路东端解剖沟中,除了发现十余根散乱木头外,还发现了一段长约1米的凹弧形木板,沿着弧形木板清理到探沟外,发现其延伸5米多,后将其整体清理出。

根据这段弧形木板的形态来看,其应是一残独木舟。因水稻田比较泥泞,往往在道路中铺垫数量不等的木头作为垫木,考古队认为这一残独木舟废弃后成为了道路的垫木。同层水稻田经碳十四测年树轮校正后在公元前2900—前2700年。同时,这一解剖区域发现了一条更早阶段的用竹子铺垫的道路。

  独木舟仅保存船身部分,东端微收束,船头、船尾均已残断,北侧舷保存较好,南侧舷破损严重。内面较为平整,横断面呈弧形,残长5.6米、残宽40—80厘米、厚约3厘米。因埋藏较浅,整体开裂较严重,保存不是很好。树种经中国考古学会植物考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考古所研究员郑云飞博士鉴定为枹栎。

独木舟俯视照(上为北)

独木舟出土情景(从北往南拍摄)

独木舟西端

独木舟东端局部

独木舟剖面

独木舟木材切片

田螺山遗址木舟模型器

  施岙独木舟是目前宁波地区发现的最早独木舟,也是继萧山跨湖桥、余杭茅山遗址独木舟之后浙江发现的第三艘史前独木舟。2014年,施岙遗址附近的田螺山遗址曾出土一件河姆渡文化早期的木质舟模型器,长35.5厘米、宽10厘米、厚6厘米。

施岙古稻田遗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面积最大、年代最早、证据最充分的古稻田,是史前考古的重大发现,为全面深入研究长江下游地区史前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进程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材料。古稻田堆积与自然淤积层的间隔,反映了距今7000年以来发生了多次波动比较大的环境事件,为研究人地关系提供了新材料。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