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虽远必诛的极限:汉朝远征大宛之战
摘要: 打击匈奴,削弱匈奴侧翼的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汉朝北击匈奴得手,从河西到西域的道路被打通,汉朝开始进入匈奴在西域的传统势力范围。但对广袤西域并不是熟悉的汉朝,依然花了不少代价才在当地站稳脚跟。远征大宛的战争,无疑就是损失最大的一次。在汉武帝大举对匈奴开战之前,西域就是汉武帝打击匈奴、削弱匈奴侧翼的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汉朝北 ...
打击匈奴,削弱匈奴侧翼的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汉朝北击匈奴得手,从河西到西域的道路被打通,汉朝开始进入匈奴在西域的传统势力范围。但对广袤西域并不是熟悉的汉朝,依然花了不少代价才在当地站稳脚跟。远征大宛的战争,无疑就是损失最大的一次。
在汉武帝大举对匈奴开战之前,西域就是汉武帝打击匈奴、削弱匈奴侧翼的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汉朝北击匈奴得手,从河西到西域的道路被打通,汉朝开始进入匈奴在西域的传统势力范围。但对广袤西域并不是熟悉的汉朝,依然花了不少代价才在当地站稳脚跟。远征大宛的战争,无疑就是损失最大的一次。
举步维艰的西域战略
汉朝时的西域三十六国分布
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后,汉朝初步与西域建立联系。随着双方的往来日渐频繁,每年有五个到十多个使团前往西域各国,与他们结盟或者贸易。
这显然是匈奴不愿意看到的,他们经常派出使者和军队拦截汉使,向西域各国申明自己的存在。但汉使也因为素质低下引起了西域各国的普遍反感,他们对西域人不以实相告,引发了各国的不满。很多小城邦拒绝为汉使提供免费食宿,甚至会出兵攻击汉朝使团。
很多汉使素质不高,行为恶劣,强买强卖,而且不以实相告,直接让西域人对汉朝印象大跌
在汉使汇报了各种不满后,为了恢复汉朝在西方的国际威望,也为了进一步斩断匈奴的侧翼,汉朝决定出击西域。第一个目标就是多次刁难汉使的楼兰和姑师。公元前111年,赵破奴率属国胡骑出征,驱逐了当地的匈奴屯兵。第二年攻破了人少兵寡的楼兰和姑师,迫使楼兰向汉朝上交人质,并将姑师分为八国。

举步维艰的西域战略

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后,汉朝初步与西域建立联系。随着双方的往来日渐频繁,每年有五个到十多个使团前往西域各国,与他们结盟或者贸易。
这显然是匈奴不愿意看到的,他们经常派出使者和军队拦截汉使,向西域各国申明自己的存在。但汉使也因为素质低下引起了西域各国的普遍反感,他们对西域人不以实相告,引发了各国的不满。很多小城邦拒绝为汉使提供免费食宿,甚至会出兵攻击汉朝使团。

在汉使汇报了各种不满后,为了恢复汉朝在西方的国际威望,也为了进一步斩断匈奴的侧翼,汉朝决定出击西域。第一个目标就是多次刁难汉使的楼兰和姑师。公元前111年,赵破奴率属国胡骑出征,驱逐了当地的匈奴屯兵。第二年攻破了人少兵寡的楼兰和姑师,迫使楼兰向汉朝上交人质,并将姑师分为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