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劫难中的异彩!稷山兴化寺壁画的百年沧桑与时代新生

摘要: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古代壁画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主要有墓葬壁画、石窟寺壁画、寺观壁画三种形式。寺观壁画是中国壁画的一个主要类型,绘于佛教寺庙和道观的墙壁上,内容有佛道造像、传说故事、图案装饰等。这种绘画形式是随着道教的产生和佛教的传入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兴于汉晋、盛于唐宋、衰于明清,是中国绚丽多彩的民族艺术史上的重要篇章。晋南寺 ...


稷山兴化寺壁画 弥勒佛佛会图(局部)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古代壁画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主要有墓葬壁画、石窟寺壁画、寺观壁画三种形式。寺观壁画是中国壁画的一个主要类型,绘于佛教寺庙和道观的墙壁上,内容有佛道造像、传说故事、图案装饰等。这种绘画形式是随着道教的产生和佛教的传入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兴于汉晋、盛于唐宋、衰于明清,是中国绚丽多彩的民族艺术史上的重要篇章。晋南寺观壁画是中国古代美术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宗教艺术品,是探索中国壁画发展史的重要宝藏。


山西省保存完好的古代壁画约2.7万平方米,其中元代寺观壁画面积就有约1800平方米,不仅数量多、面积大,艺术水平也非常精湛。稷山县兴化寺壁画就是我国元代寺观壁画中的精品。兴化寺壁画内容丰富多彩,当时的民俗风尚、社会面貌、宗教信仰等在壁画上都得以直观显现,弥补了古代文献不足,为研究社会发展提供了珍贵资料。


兴化寺及其壁画


兴化寺位于稷山县西南三十里的小宁村北面,始建于隋开皇十二年(592年),唐乾封年间修葺,元大德七年(1303年)八月初六八级地震时寺毁。后经重建的兴化寺占地三十亩,前后三进院,殿宇峙耸,回廊环绕,布局宏阔,除前殿无壁画外,中殿和后殿四壁布满壁画。壁画的内容为七佛图、弥勒变、八大明王及释迦本行故事。


据现有资料推断,其壁画成画于元延祐七年(1320年),为元代著名襄陵画师朱好古和张伯渊所作。


从兴化寺中殿北门看后殿(摄于1938年)


历史上,稷山县有过两个兴化寺,在《山西通志》(光绪十八年版)和《稷山县志》(乾隆三十年版)都有记载。《稷山县志》卷七《古迹志》记载:两个兴化寺,一在县西南三十里小宁村,隋开皇十二年(592年)建;一在县南五十里丈八村,唐咸亨五年(674年)建。《山西通志》卷五十七《古迹考》第八记载:兴化寺在稷山县西南三十里小宁村,开皇十二年建。


另据怀履光(1873年—1960年,曾任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远东部首任主任)委派学生所作的调查,两个兴化寺又分别称为北寺和南寺。南寺位于丈八村(现属闻喜县阳隅镇),此寺无壁画;北寺位于小宁村(现属稷山县翟店镇),俗称神画寺,因寺中壁画而闻名,故宫博物院和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所藏的两铺壁画《过去七佛佛会图》和《弥勒佛佛会图》便出自北寺。


稷山县小学校乡土教材(1919年版)


近代对于兴化寺的记载勘察,有史料可查的主要有:


1.民国八年(1919年)版《稷山县小学校乡土教材》中称兴化寺为兴国寺,对兴化寺的位置及历史、兴化寺的壁画都有专门记载。其中描述,当时兴化寺壁画已经开始被剥离出售,壁画仅存南殿东壁与北壁、北殿的北壁。目前看,这本乡土教材是研究兴化寺壁画剥离时间等问题最早的史料。


2.1926年2月李济实地勘察兴化寺,同年在《史密森尼研究院各科论文集》中发表了考察报告《中国山西南部汾河流域考古调查》,其中有关于兴化寺的调查记载。


3.1938年怀履光主教委派了两名山西洪洞县的学生到兴化寺勘察,根据两人的报告,怀履光在1940年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中国寺观壁画——十三世纪的三铺壁画之研究》。


4.新中国成立后,山西学者王泽庆(稷山人)曾于1962年去兴化寺调查,此时的兴化寺已辟为农田(见《文物》1980年第五期81页《稷山青龙寺壁画初探》)。


5.1964年和1972年,山西学者柴泽俊两度到兴化寺实地考察,农田旁的寺址上还可见到“残碑瓦砾”,他认为兴化寺早在抗日战争期间即已毁塌(见柴泽俊《山西元代寺观壁画》)。


6.2001年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孟嗣徽到兴化寺原址实地调查。根据调查资料,她推算兴化寺的毁塌应发生于1938年至1949年之间,随着寺庙的毁坍,残存的壁画也荡然无存。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