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古书画中的二十四节气| 雨水:梦随春水,竹窗花雨
摘要: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2022年2月19日,雨水。雨水节气,是米芾《值雨帖》中的自由放达,是陆游晚年手录旧作《怀成都十韵诗》中的词翰双美,是唐伯虎《春雨鸣禽图》中的自由洒落,也是邓石如“竹窗花雨”印里的铁汉柔情。杏花春雨江南,藏在诗书画印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澎湃新闻·古代艺术》的系列文章“古书画中的二十四节气”本期呈现的是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2022年2月19日,雨水。
雨水节气,是米芾《值雨帖》中的自由放达,是陆游晚年手录旧作《怀成都十韵诗》中的词翰双美,是唐伯虎《春雨鸣禽图》中的自由洒落,也是邓石如“竹窗花雨”印里的铁汉柔情。杏花春雨江南,藏在诗书画印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澎湃新闻·古代艺术》的系列文章“古书画中的二十四节气”本期呈现的是诗书画印里的雨水。
“雨水”这两个字,本身给人以憧憬与希望。有雨便有水,有水便有江河润泽,便有五谷丰登,就有一年的好光景。民俗曰:靠天吃饭。老天爷有什么能耐?就是阳光和雨水。“春雨贵如油”,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很重要。说的诗意一些,便是“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作为早春的琼浆甘露,雪最终都会变成雨。冬季里江河枯瘦,雨水来了,“随风潜入夜”,便是春满人间。
二十四节气最初起源于黄河流域,古人一直加以运用来安排农事,由此成为影响农耕文明的一个重要因素。至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整确立。中国地域广大,气象结果并不完全同步,只是对于全体中国人来说,始终心有所系,“节气”俨然成了文化情结。

雨水节气,是米芾《值雨帖》中的自由放达,是陆游晚年手录旧作《怀成都十韵诗》中的词翰双美,是唐伯虎《春雨鸣禽图》中的自由洒落,也是邓石如“竹窗花雨”印里的铁汉柔情。杏花春雨江南,藏在诗书画印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澎湃新闻·古代艺术》的系列文章“古书画中的二十四节气”本期呈现的是诗书画印里的雨水。
“雨水”这两个字,本身给人以憧憬与希望。有雨便有水,有水便有江河润泽,便有五谷丰登,就有一年的好光景。民俗曰:靠天吃饭。老天爷有什么能耐?就是阳光和雨水。“春雨贵如油”,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很重要。说的诗意一些,便是“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作为早春的琼浆甘露,雪最终都会变成雨。冬季里江河枯瘦,雨水来了,“随风潜入夜”,便是春满人间。
二十四节气最初起源于黄河流域,古人一直加以运用来安排农事,由此成为影响农耕文明的一个重要因素。至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整确立。中国地域广大,气象结果并不完全同步,只是对于全体中国人来说,始终心有所系,“节气”俨然成了文化情结。

东晋 王羲之《雨快帖》
众所周知,人离不开水,书法也离不开水。书法是水墨的世界。当笔尖蘸上浓墨,在清水中轻点的那一刻,马上会洇开墨痕,落在纸上,也会生出笔墨意蕴,层次感极强。还别说,雨水和“书法”的关系极其密切,最典型的就是“屋漏痕”——用以比喻用笔如破屋壁间雨水之漏痕,其形凝重自然——当雨水顺着墙面往下流,不会一泻而下,必将顺凹凸不平的墙面蜿蜒下注,形成极为顿挫有力的痕迹,如南宋姜夔《续书谱》所称:“‘屋漏痕’者,欲其无起止之迹。”书写笔画时应当追求类似的艺术效果。这个比喻是颜真卿琢磨出来的。唐陆羽《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记载,颜真卿与怀素论书法,怀素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如壁坼之路,一一自然。”颜真卿谓:“何如‘屋漏痕’?”怀素起而握公手曰:“得之矣!”
北宋 米芾《值雨帖》
如果要从琳琅满目的书画作品中精选出一件作品,作为“雨水”时节的象征物,莫过于米芾《值雨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