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20220222!在成双成对的日子里,盘点文物界的那些最强CP

摘要: CP,是英文coupling的缩写,指双人组合或者搭档、配对。今天正值2022年2月22日星期二,农历正月二十二,这个史上最2(划掉)最成双成对的日子,自然是搞CP的好日子。虽然CP多见于动漫和影视剧作品,但实际上,在考古文物领域也存在不少好CP,两件器物需要配套使用,才能达到某些特定的功能。这样的文物CP有哪些呢?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簠簠是古代祭祀 ...

CP,是英文coupling的缩写,指双人组合或者搭档、配对。


今天正值2022年2月22日星期二,农历正月二十二,这个史上最2(划掉)最成双成对的日子,自然是搞CP的好日子。

虽然CP多见于动漫和影视剧作品,但实际上,在考古文物领域也存在不少好CP,两件器物需要配套使用,才能达到某些特定的功能。这样的文物CP有哪些呢?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簠是古代祭祀和宴飨时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方形青铜器。至于有多方,看图就知道了:

春秋 山奢虎簠 上海博物馆藏

方归方,这件文物和CP有什么关系呢?原来,簠分为盖子和器身两部分,两个部分的形状是相同的。合则一件器物,分则两件器物,是两个没有盖子的簠,或者两个没有簠的盖子……(主编:好了可以了,知道你废话文学第一名了)

西周 芮太子白簠 故宫博物院藏

簠盛行于西周末春秋初,战国晚期以后消失。







  盘 匜







疫情期间,大家听到“勤洗手”这三个字的频率大大提升。而青铜盘与青铜匜这对CP,就是古人用来洗手的盥洗用具匜用来往手上浇水,盘用来盛水

春秋晚期 青铜盘匜 随州市博物馆藏

春秋 子仲姜盘 上海博物馆藏

西周 龙纹匜 芜湖市博物馆藏

除了盥洗的实用用途以外,盘匜还是重要的礼器组合。《礼记》记载,从宴前饭后,到婚礼祭祀,种种重大场合,都要行沃盥之礼。“进盥,少者奉盘,长者奉水,请沃盥, 盥卒,授巾”,盥洗过后还要用巾帕擦拭,这样才算礼毕。在古代,子侄、学生等晚辈为父母、老师端水,服侍长辈盥洗,被视为分内之事。

《左传》中还记载了一个与沃盥相关的小故事:晋国公子重耳娶了秦穆公的女儿怀嬴为妻,成婚当日行沃盥之礼时,重耳洗了手,还没等递上手巾,便甩了甩手上的水。

宋 李唐《晋文公复国图》(局部)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在相对重视礼法的春秋时期,重耳这样的行为无疑非常失礼。怀嬴见状,一下就怒了,朝重耳喊道:“秦晋两国势均力敌,我俩结婚门当户对,你为什么这样瞧不起我?”

怀赢是秦穆公之女,轻视她就等于轻视秦穆公,轻视秦穆公就等于轻视秦国。重耳马上反应过来自己做错了事,赶忙连声责怪自己无礼,并自觉走进小黑屋,面壁思过去了。








  榫 卯







“榫卯”一词,在关于古建筑、古代家具的文章中十分常见。它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也是我国古代建筑、家具及许多木制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

家具外观和内里隐藏的榫卯结构

图自《印象中国·纸上博物馆·传统家具》

既然是凹凸结合,那么在两个木构件接合的部位,必然有一个凸出的构件,以及一个凹下去的部件,才能严丝合缝,起到连接、加固作用。凸出的部分就是榫,凹下的部分叫作卯。(PS:“榫”和木构件有关,所以应该带木字旁,不能写作“鹰隼”的“隼”哦。)

榫卯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遗址中,就出土了加工比较粗糙的榫卯木构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为了适应不同部位的连接、承担不同的功能,榫卯也进化出了不同的形状。以榫为例,就有直榫、馒头榫、燕尾榫、十字卡腰榫等。

直榫和燕尾榫

直榫榫头无明显的宽度变化,一般为水平向安装;

燕尾榫形状是端部宽,根部窄,呈大头状,一般为竖向装。

图自故宫博物院编《故宫古建筑的结构艺术》







  斗 栱








斗栱是我国古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但很多人可能意识不到,它是由斗和栱两种构件组成的,可见这对cp关系之紧密。

平遥文庙大成殿斗栱(作者自摄)

动图自微博@甘肃考古

古建筑上的斗栱大多处在立柱和横梁交接的位置,从柱顶上加的、层层探出、呈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栱。栱与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栱。

北宋时期的建筑学著作《营造法式》根据斗和栱的大小、位置等区别将栱分为五类,斗分为四类。

梁思成《营造法式注释》中的栱、斗示意图

朔州崇福寺弥陀殿的斗栱(作者自摄)

斗栱的功用主要在于将房屋梁架的荷载传递给柱子。它层层叠叠的外表也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不仅实用,还很适合装饰建筑。2000多年前战国时代器物上的建筑纹饰,以及汉晋、南北朝时期保存下来的建筑明器、墓阙、壁画、石窟上,都可以看到早期斗栱的形象。

东汉绿釉陶楼(局部),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可以看到斗栱的形象

天龙山石窟(北朝)的斗栱形象

图自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编著《中国古代建筑展》

唐宋时期,斗栱逐渐发展成熟,在各类建筑中承担着重要的结构功能。到了明清时期,斗栱的结构作用逐渐减弱,装饰意味和等级意味不断增强。







  注子 温碗








注子温碗流行于唐宋时期,是盛酒和温酒的用具,常配套使用。注子灌上酒,坐到温碗里,再往温碗里加热水温酒。

五代名画《韩熙载夜宴图》中,就出现了多组注子温碗。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墓葬也出土过许多注子温碗的实物。

宋 青白釉注子温碗一套 海宁市博物馆藏







  盏与盏托








如果说注子温碗是加热酒水的好搭档,那么茶盏与盏托的cp,功用则恰好相反,是防止人们端茶、端酒的时候烫到手

宋 官窑青釉盏托 故宫博物院藏

辽代张世卿墓壁画中的盏托,图自《中国出土壁画全集》

盏托材质多样,除了比较常见的瓷质之外,还有琉璃、漆木、掐丝珐琅、金银等多种质地。

西夏 莲花纹金盏托 内蒙古博物院藏

图源:动脉影

唐代文人笔记《资暇集》中记载了盏托来源的传说:建中年间,西川节度使崔宁的女儿,在端起茶盅喝茶的时候烫到了手指。于是,小姑娘便想了一个聪明的办法,把茶盅放在一个碟子里,再在碟子中间粘上一个漆环,以固定茶盅。这样一来,喝茶的时候,只需端起碟子,不用接触茶盅,就不会烫到手指了。

《资暇集》中的故事颇富传奇色彩,但实际上,至迟在东晋时期,盏托已经出现在日常用器中。

南北朝 洪州窑青釉盏托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此器盏与盏托连在一起,因此也有人称之为“盏杯”)

而在《资暇集》故事出现的唐朝,带盏托的茶碗已经备受青睐,盏托的款式造型也已经非常多样了。

唐 玻璃茶盏及玻璃茶托 法门寺博物馆藏

图源:动脉影

唐 越窑青釉瓷荷叶带托茶盏 宁波博物馆藏

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宋摹本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你还知道哪些需要组合/配套使用才能发挥作用的文物CP呢?评论区一起来交流吧~

主要参考资料:

马承源《中国古代青铜器》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编著《中国古代建筑展》



往期珍赏 · 珍品目录
(点击标题 即可阅读)

戒 指 极 简 史
绫 罗 绸 缎 识 别 指 南
十级观察家:《甄嬛传》的道具有多少文物同款?
鉴定一下古代热门食物雅称
瓷器里的绝美中国色,这高级感我慕了!
那个掳走蔡文姬的左贤王其实拿着深情男配的剧本
30+部高分文博纪录片(内附观看地址)



多棱镜游学:长按识别左图二维码关注,收获最全面的文化游学信息与最有趣的历史、文化知识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

后台回复关键词“投稿”
可查看约稿函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微信群: 扫下方二维码即可

(扫码即可加入交流群,打广告勿入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