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汨罗江流域商代考古新发现
摘要: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盛伟对2021年汨罗江流域商代考古新发现进行了汇报。他首先汇报螺丝山遗址发掘的一座大型灰坑,出土了大量具有费家河文化特征的陶器,如高直领罐、甗形器、粗柄豆、扁足鼎、内耳釜、甑、大口缸、硬陶瓿等,其年代大致属殷墟二、三期。推测其功能可能为处理陶窑废弃物的场所。还发掘窑炉一座,平面形状为长方形,直壁、平底,开口长约75 ...

螺丝山遗址发掘区全景

H1局部

螺丝山遗址出土器物
他还汇报了汨罗山商代青铜器及关联遗址和墓地的发现情况。2021年11月,汨罗市屈子祠镇双楚村村民在拓宽一条乡村公路时挖出一件铜觥和一件铜壶,具有长江流域地方青铜器的风格,年代大致属商代晚期。随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铜器出土地点及周边区域进行调查和勘探,并对余家坡遗址和黑鱼岭墓地进行了发掘。余家坡遗址发掘面积约300平米,发掘出灰坑、沟等遗迹30余个,出土遗物以陶片为主,也有少量石器、铜片等。陶器整体特征与螺丝山遗址陶器群面貌基本相同。黑鱼岭墓地发掘商代晚期墓葬6座,均为窄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南北朝向,其中最大者如M1,出土有原始瓷罐、陶鬶、陶壶、陶甗形器、铜矛、铜刻刀等遗物,其中原始瓷罐具有吴城文化器物风格,其余陶器则为费家河文化所常见。

野猫咀出土的铜觥

野猫咀出土的铜壶

余家坡遗址发掘区全景

黑鱼岭M1及随葬器物
汨罗山的考古工作首次在洞庭湖地区发现居址、墓地和祭祀坑等要素的商代晚期聚落,对于研究商时期洞庭湖地区的聚落形态和社会结构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转自:湖南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