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百年考古结硕果 薪火相传谱华章——河北考古百年丰硕成果

2021年10月17日,总书记致信祝贺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充分肯定100年来我国考古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发挥的重要作用,对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提出明确要求。这是继2020年9月28日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就考古最新发现发表重要讲话一年后,总书记再次对考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对考古工作的高度重视,为做好新时代考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河北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泥河湾等地考古工作开始,河北几代考古人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发现了大量古文化遗存,为探索人类起源、农业起源、中华文明起源的形成和发展、中国早期国家诞生、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等重大学术课题提供了实证,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文明细节,活化了历史场景,为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做出了重要贡献。
回望百年,河北考古事业硕果累累。泥河湾盆地旧石器遗址、易县北福地史前遗址、定州北庄子商代墓群、北戴河秦行宫遗址、临漳邺城东魏北齐佛寺塔基遗址、磁县东魏元祜皇族墓地、宣化下八里辽墓、内丘邢窑遗址、曲阳涧磁村定窑遗址、张家口崇礼太子城金代城址、张北元中都遗址等考古发掘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泥河湾旧石器时代遗址群的发现和研究、易县战国中晚期燕下都遗址的发掘、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墓的发掘、满城汉墓的发掘和临漳曹魏北朝邺城遗址的勘探与发掘五个考古项目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发现”。阳原泥河湾遗址群、武安磁山遗址、易县燕下都遗址、平山战国中山王墓、满城汉墓、临漳邺城遗址及磁县北朝墓群六个项目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旧石器时代考古
旧石器时代以探索古人类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农业起源为重点。泥河湾盆地是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圣地。近百年来,已发现早更新世中期至晚更新世之末的遗址380余处,出土了数以万计的石制品和20余件古人类化石,构建起东亚地区旧石器时代近乎完整的文化序列,记录了东亚人类近200万年来的连续演化历史,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早期代表性遗址有马圈沟、小长梁、大长梁、东谷坨、麻地沟、岑家湾、马梁、后沟等。其中,马圈沟遗址已经确认第Ⅰ到第Ⅶ文化层,古地磁测年数据为距今176-134万年,这是泥河湾盆地目前已确认时代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存。马圈沟遗址群分布密集,层位关系清晰,延续时间长,文化遗物丰富,石制品人工特征明确,基本建立起早更新世中晚期古人类演化的文化序列。中期代表性遗址有许家窑、侯家窑、板井子、摩天岭、新庙庄等。其中,许家窑遗址是迄今为止我国旧石器中期古人类化石、动物化石、文化遗物最为丰富的遗址,被学术界视为我国旧石器中期文化的典型代表,又称“许家窑文化”。晚期代表性遗址有西白马营、油房、虎头梁遗址群、籍箕滩等。其中,于家沟遗址出土的距今11700年的陶片为我国北方地区发现最早的陶片,该发现对研究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以及制陶业起源、农业起源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泥河湾遗址群于家沟遗址文化遗物组合

新石器时代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