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遗产观察 | 聚落型文化遗产的三种理想叠加

摘要:   聚落型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这些聚落型文化遗产——如古城、古镇、古村落等,无可避免地发生着人口流失、建筑废弃或改造、原有社区功能丧失等客观问题。有些地方政府反应比较快,以此为资源,大力开发旅游产业。但是,过度开发又给这些聚落型文化遗产带来了软硬件方面的双重异 ...

  

聚落型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这些聚落型文化遗产——如古城、古镇、古村落等,无可避免地发生着人口流失、建筑废弃或改造、原有社区功能丧失等客观问题。有些地方政府反应比较快,以此为资源,大力开发旅游产业。但是,过度开发又给这些聚落型文化遗产带来了软硬件方面的双重异化。在硬件方面,大量原始的民居、公用建筑拆旧建新,仿古建筑赫然登场,且风格统一,丧失了原本附着在建筑上的历史信息。在软件方面,过度商业开发,经济上过度依赖于旅游消费,一方面加剧了原住民流失、原生态生活文化的消失,另一方面造成产业过度单一,且丧失了在地性的基础。这种地方经济模式,受外界因素干扰极大,隐藏着很大的经济风险。


对于聚落型文化遗产,如果不加以人为干预的保护,任其自生自灭,则早晚会在历史中消亡殆尽,最后灰飞烟灭。而加以过度、不科学、无选择性的干预,则会造成其快速的异化,遗产原真性丧失更快。笔者认为,以利用促进聚落型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在这趋势中,应该处理好新和旧的关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原住民与游客的关系,那就要形成三种理想的叠加。在这里以湖州市南浔区荻港古村为例进行探讨。


荻港,始建于唐代中期,其雏形应属于江南地区早期的“草市”,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区以南12公里处,东邻京杭大运河的支流——杭湖锡航道,隔河有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桑基鱼塘。荻港目前的行政建制是一座村庄,但是以功能而言,可称得上是一座市镇。在当前长三角地区古镇古村落旅游开发的热潮之下,荻港仍称得上是岁月静好的一片净土,作为一项聚落型的文化遗产,其历史真实性和外观风貌个性都得以很好地保留。荻港古村镇在其保护和利用方面,目前做到了三种理想的叠加:


第一种叠加,是建筑上遗留的不同年代历史信息的叠加。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以古镇古村落为代表的聚落型文化遗产成为各地发展文化旅游,提振地方经济的热点。因此,很多地方的古镇古村落在开发利用的大方针下,出现了过度商业化,改造后的建筑外观过度统一,总体风貌趋向于“泛明清化”等异化的现象。这些现场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地方政府和经营管理部门急于求成,另一方面则是对文化遗产的历史真实性和延续性没有真正地理解。而行走在荻港顾村镇的街头巷尾,可以看到散落的近代以来的历史信息,如果民国时期的建筑遗迹,附着于建筑上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革”标语,最普通的未加修饰的老式门窗,八十年代的民居建筑,运河上的铁桥,等等。这些不同时期遗留下的历史信息的叠加,形象地叙述了该处文化遗产发展变革的历程,比之于“泛明清化”的古村镇,其历史原真性更具有可信度,更强化了游客的真实感受。


第二种叠加,是当地经济产业门类的叠加。古镇古村落等聚落型文化遗产,一旦被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就存在着产业结构失衡的风险。往往门票发售和以旅游消费为主要赢利渠道的商业服务业,成为地方主导产业,不断地排挤和蚕食传统产业的生存空间。这样的情况,首先造成了原初的真实的地方产业结构的异化,从经济生产层面上而言,对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造成了破坏。其次,过分单一地依靠旅游消费来获得经济收入,很难抵御疫情等灾害风险,2020年初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理想的产业结构,应该是地方传统产业与新兴旅游产业的叠加,也是传统的农业、手工业、零售商业和旅游商业服务业的叠加。这既是在经济层面上对聚落型文化遗产的原真性之保护,又是对来自外部的社会灾害风险的抵抗。今天看到的江南地区的很多古村镇聚落,一方面因为过度依赖于旅游业,另一方面因为城镇化建设大进程的推挤,农业生产已经基本荒废。对于传统的村镇聚落而言,其经济层面的原真性是不完整的。在荻港古村镇,蚕桑业和渔业等属于农业门类的传统产业仍继续存在,尽管有所萎缩。当地丝绸工业受到全球丝绸市场变革的影响而衰退了,丝绸手工业已经成为历史的陈迹,但现代的机器化的丝绸产业仍在延续生产,只是失去了往日的繁荣。另外,与农桑水产业相关的传统工具手工业个体生产,尽管已后继乏人,至少当前还能目睹。而当地起步时间并不久远、尚未深度开发的旅游业,为村镇集体和原住民个体经济收入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周边城镇化建设、现代化工业发展、青壮人口向城市集中的大潮流下,尽管传统农业和地方特色工业的式微是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但目前而言,荻港古村镇的产业结构尚维持着形象上的平衡,这在整个江南古村镇聚落群体中是少见的。


第三种叠加,是商业业态的叠加。这一种叠加,实际是对第二种叠加的延伸。旅游商业和服务业的野蛮扩张,一方面蚕食了自然状态下面向原住民的零售商业、生活服务业,造成了商业业态的异化,另一方面提高了原住民的生活成本,造成了生活上的不便,进一步促进了原住民的流失。再者,这种无序低质又大量雷同的商业业态,对聚落的文化氛围和游客的游览体验感都带来了负面的影响。荻港古村镇,作为一个传统的水乡集镇,其面向居民的餐饮、服装、食品、杂货零售等传统商业依然存在,且物价低廉。在满足本地居民消费需求的同时,也在以同样的价格向游客提供服务。这一方面并没有对原住民的生活开支造成影响,而且还提高了商户的经营收入,化解了旅游与生活之间的矛盾,也能给游客带来真实的融入感和体验感。更重要的是,一个水乡集镇原始的商业业态得以保存,也就保存了一座传统集镇最根本的文化内涵。但目前这种状态还是得益于当地的旅游业开发起步晚,发展速度缓慢。而将来的发展,仍然会对当地的产业结构和商业业态带来风险。


总之,聚落型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要做到在时间上前后延续,在空间上左右粘连,在内容上新旧融合。需要我们革故鼎新,既不能完全抱残守缺,也不能改头换面再造一个新世界。


(作者单位: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苏州)


编辑 | 张 怡 实习编辑 | 宋奕璇
复审 | 郭晓蓉

终审 | 李 政





本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投稿邮箱:wenbozhongguo@163.com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