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摘要: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宋代苏东坡的诗作写尽了诗人对海棠的痴迷和偏爱。诗词之外,美术史上亦不乏以海棠为题的名画巧作,如宋代林椿的折枝海棠,或盛开、或含苞,花之设色,娇柔可人;明代周之冕的折枝海棠,或勾写、或涂抹,花叶枝干,明快清雅;清代华嵒笔下的海棠则颜色浓丽湿润,画面洋溢着花香鸟语的 ...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宋代苏东坡的诗作写尽了诗人对海棠的痴迷和偏爱。
诗词之外,美术史上亦不乏以海棠为题的名画巧作,如宋代林椿的折枝海棠,或盛开、或含苞,花之设色,娇柔可人;明代周之冕的折枝海棠,或勾写、或涂抹,花叶枝干,明快清雅;清代华嵒笔下的海棠则颜色浓丽湿润,画面洋溢着花香鸟语的春之气氛。
值此江南三月,海棠初绽的烟雨时节,《澎湃新闻·古代艺术》推出的“故宫花信”特此梳理历代书画和工艺美术中的海棠,以飨读者。


宋 赵昌 《海棠蜡觜》
宋人 《海棠蛱蝶图》页
宋人 《百花图》卷
画面上花鸟之间穿插自然,毫无牵强拼凑之意。其间又点缀蜂、蚊、蜻蜓、蝴蝶、游鱼、青蛙之类,显得生意盎然。全卷纯使水墨,亦加白描花卉,除卷首的梅花近似扬无咎的画法略带写意笔外,其他全用墨笔工写,以墨代色,兼勾勒墨染与白描,且融入了没骨画法,体现了宋工笔花鸟精密不苟的画风。又以单纯的水墨代替艳丽的设色,呈现出清淡典雅的情趣。一脱繁复刻板的院体末路,突破了传统花鸟画的时空限制,呈现出崭新的面貌。这种技法对元代钱选、王渊、赵衷的墨笔花卉以及后来文人水墨花卉都有一定的影响。
元 钱选 《八花图》卷
诗词之外,美术史上亦不乏以海棠为题的名画巧作,如宋代林椿的折枝海棠,或盛开、或含苞,花之设色,娇柔可人;明代周之冕的折枝海棠,或勾写、或涂抹,花叶枝干,明快清雅;清代华嵒笔下的海棠则颜色浓丽湿润,画面洋溢着花香鸟语的春之气氛。
值此江南三月,海棠初绽的烟雨时节,《澎湃新闻·古代艺术》推出的“故宫花信”特此梳理历代书画和工艺美术中的海棠,以飨读者。

烟雨海棠 澎湃新闻 图
宋 林椿 《写生海棠》
宋 林椿 《写生海棠》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林椿,生卒年不详。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南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任画院待诏,工画花草、翎毛、瓜果,傅色轻淡,生意蔼然。
宋 林椿 《写生海棠》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选自“宋元集绘”册,画折枝海棠一枝,或盛开、或含苞。花之设色,以白粉为底,罩以胭脂,娇柔可人。宋 赵昌 《海棠蜡觜》

宋 赵昌 《海棠蜡觜》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选自“唐宋元画集锦”册,有清高宗行书跋:绿叶红花繁不稠,翩翔蜡嘴占枝头。若飞若植各为趣,曰色曰声两擅柔。体物每于朝露下,传神应在晩风收。闻如勃勃生香气,讶是写真嘉定州。宋人 《海棠蛱蝶图》页

宋人 《海棠蛱蝶图》页 故宫博物院藏
图绘阳春三月,蛱蝶翩翩起舞于海棠花枝间。画家着重表现海棠在乍起的春风中花枝招展的动感瞬间,花朵偃仰向背,叶片翻卷辗转,枝干呈“S”形的曲张之态,通过描绘有形的花叶,成功地渲染出了无形的醉人春风和隽永的春意。图中花瓣先以墨笔双勾轮廓线,中锋行笔,线条圆润流畅。然后在花瓣外侧上部略点胭脂红,旋即以清水将色彩晕染开,最后罩上一层白粉,为海棠花亮丽的色调增添了几多妩媚的意韵。叶片用工整的双勾填色笔法表现,作者根据叶片受光照程度的不同而填染以石绿、墨赭等颜色,从而充分表露出叶片“清如水碧,洁如霜露”的美感,显示出画家细致的观察力和深厚的写实功底。宋人 《百花图》卷

宋人 《百花图》卷(局部海棠) 故宫博物院藏
唐代诗人吴融的《折枝》诗中写:“不是从来无本根,画工取势教推折。”所说即折枝花之妙处。这幅《百花图》卷的构图即取 “折枝花”的形式,撷取自然花卉中最具特征的局部入画,较之整体描绘更见细腻动人。画面上花鸟之间穿插自然,毫无牵强拼凑之意。其间又点缀蜂、蚊、蜻蜓、蝴蝶、游鱼、青蛙之类,显得生意盎然。全卷纯使水墨,亦加白描花卉,除卷首的梅花近似扬无咎的画法略带写意笔外,其他全用墨笔工写,以墨代色,兼勾勒墨染与白描,且融入了没骨画法,体现了宋工笔花鸟精密不苟的画风。又以单纯的水墨代替艳丽的设色,呈现出清淡典雅的情趣。一脱繁复刻板的院体末路,突破了传统花鸟画的时空限制,呈现出崭新的面貌。这种技法对元代钱选、王渊、赵衷的墨笔花卉以及后来文人水墨花卉都有一定的影响。
元 钱选 《八花图》卷

元 钱选 《八花图》卷(局部海棠) 故宫博物院藏
此卷以分段法描绘海棠、梨花、杏花、水仙、桃花、牡丹等8种花卉,每种相对独立,合之又成为整体。8种花卉各具姿态,偃仰向背绝无雷同,笔致柔劲,一丝不苟,敷色清雅,浓淡相宜,整幅精工而不滞板,细腻而不纤巧。本幅前右下角钤“舜举”印一方,拖尾处有元代赵孟钐獍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