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也说冬笋坝,考古成果之外的考古故事

摘要: 2020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现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九龙坡区文物管理所重启冬笋坝遗址考古发掘工作,获取了晚期巴文化逐步融入汉文化历史进程的宝贵实证资料。项目获评“重庆市‘十三五’期间重大考古发现”。2021年底,重庆市公布第二批历史地名保护名录,九龙坡区冬笋坝名列其中。尽管此地有尖石、状如冬笋的得名传说,但冬笋 ...


2020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现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九龙坡区文物管理所重启冬笋坝遗址考古发掘工作,获取了晚期巴文化逐步融入汉文化历史进程的宝贵实证资料[1]。项目获评“重庆市‘十三五’期间重大考古发现”。2021年底,重庆市公布第二批历史地名保护名录,九龙坡区冬笋坝名列其中。尽管此地有尖石、状如冬笋的得名传说[2],但冬笋坝的考古发掘工作及所挖掘的文化内涵才是其得以入选的根本。

图一 2020年度冬笋坝考古发掘全景

20世纪50年代,前西南博物院、四川省文管会先后在冬笋坝开展4次考古发掘,发掘成果不断被学者引用,但在具体的考古成果之外,关于冬笋坝考古的书写,尚有模糊甚至错误之处,本文拟就部分模糊错误之处予以辨析。

图二 1954年冬笋坝考古发掘场景


表1:冬笋坝考古成果刊布情况统计表

重庆市文化局、建设局、建筑工程局联合召开在基建中保护文物座谈会


文物参考资料

1955年第2期

记四川巴县冬笋坝出土的古印及古货币

沈仲常、王家佑

考古通讯

1955年第6期

四川巴县冬笋坝战国和汉墓清理简报

前西南博物院、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

考古通讯

1958年第1期

四川古代的船棺葬

冯汉骥、杨有润、王家佑(四川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

考古学报

1958年第2期

四川船棺葬发掘报告

四川省博物馆

文物出版社

1960年


表2:20世纪50年代冬笋坝考古发掘情况统计表

第一次

西南博物院

1954年7月

墓葬39座

第二次

西南博物院

1954年11月

墓葬13座

第三次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