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喜迎二十大 | 敦煌学精品出版回顾(二)
来自: 敦煌书坊 |
发布时间:2022-5-27 11:58 |
查看: 541 | 发布者: 文心雕龙 |
摘要: 聚沙成塔 功德无量 柴剑虹 20世纪80年代始,中国的敦煌学研究从冷门“绝学”逐渐变为热门“显学”,又随着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敦煌文化、学术类图书的出版也从蓄势待发到日趋繁荣,尤其是近几年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作为传播与研究“丝路文化”的重要媒介,相关图书的出版更是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景象。 但 ...

聚沙成塔 功德无量
20世纪80年代始,中国的敦煌学研究从冷门“绝学”逐渐变为热门“显学”,又随着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敦煌文化、学术类图书的出版也从蓄势待发到日趋繁荣,尤其是近几年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作为传播与研究“丝路文化”的重要媒介,相关图书的出版更是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景象。
但是,甘肃教育出版社的敦煌类图书,却并非是“赶时髦”“分蛋糕”,一哄而起的产物。甘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绵延三千余里的丝路河西走廊段又是东西方经贸往来、文化交流的通衢;敦煌在甘肃,汉唐以来,河西四郡就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阳关、玉门关则为其西往东来之“咽喉”。传承与创新丝路文化,甘肃出版界肩负重任,也有优势。近二三十年来,甘肃教育出版社秉持“立足本土、传承文化、追求特色、出版精品”的理念,经过不懈努力,已经逐步在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地方文化、敦煌文化领域形成了专业的出书方向和风格特色。在该社已经出版的近三百种敦煌、丝路文化图书中,既有文字简洁生动、图文并茂的普及类读物,也有论述精湛、研究深入的学术专著;既有资料价值高、校注详尽的古文献整理,也有眼光独到、视觉新颖的国外著述中译本;既有演义、诗话等文学创作,也有当代深受欢迎的影视作品的改编本……凡此种种,涉及历史、政治、经济、地理、文学、艺术、语言、宗教与文化交流等众多领域,可谓门类齐全、雅俗共赏。
这些敦煌书策划的精当,文字的精要,图版的精彩,印装的精美,使其中多种图书荣获了若干种国家级奖项,可谓实至名归。数十年如一日的持之以恒,聚沙成塔,功德无量,是我的真切感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任重道远,再接再厉,更上层楼,是我的真诚期盼。主编:柴剑虹 荣新江
荣获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
入选第二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



《走近敦煌》丛书由敦煌学界的翘楚大家携手编著。丛书从不同角度,以简明通俗的语言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敦煌的人文景观、历史沿革、社会生活、文化艺术等,反映了近年来敦煌学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每册图书均配有不少于120幅的精美彩色插图,有助于普通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文字内容,真正为不具备较多专业知识但又渴望走近敦煌、了解敦煌、读懂敦煌的普通读者开启了一扇明亮窗口,搭起了一座直通敦煌的桥梁。
季羡林
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史学家、翻译家
我一向有一个习惯,我从不把别人用我的口气写成的文章,拿过来,签上自己的名字,据为己有。我认为这不是有道德的行为。但现在我想破一次例。我读了大概是出于柴剑虹、荣新江等学友笔下写出的“走近敦煌丛书·序”,我读了几遍,觉得即使我自己动手写也不一定能达到这个水平。因此我就把文章拿过来据为己有,同时又昭告天下,说这不是我写的文章。我觉得这样做,是很有道德的行为。
五年前,我曾经为甘肃教育出版社的《敦煌学研究丛书》写了一篇序言,表达了对新世纪之初我国敦煌学研究蓬勃发展的欣喜之情,也表示愿意继续为敦煌学研究奉献微薄之力。现在,甘肃教育出版社推出一套《走近敦煌》丛书,仍征序于我。我这个老拉拉队员当然是应该再鼓吹几句的。
先说这套丛书之名。名曰“走近”,颇有讲究。“走近”乃是“走进”的必要过程与前提条件。自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来,敦煌声名日隆,前往那里旅游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怀着“朝圣巡礼”之心者有了更多瞻仰敦煌的机会。但是,对于并不专门从事敦煌学与敦煌历史文化研究的人来说,走马观花式的游览还是免不了有隔雾看花的感觉,要看懂并在心灵上真正亲近敦煌实属不易。这套丛书的策划者就是希望能通过图文并茂的内容与形式来普及敦煌的学术文化,让读者能够与敦煌渐行渐近,相知相亲,为能真正进入这个辉煌灿烂的艺术宝库与文化圣殿奠定基础。
再说这套丛书的编著者。甘肃教育出版社委托柴剑虹、荣新江来主编这套书,亦属精明之举。我与他们二位熟识多年,知道他们一直热心于敦煌学与敦煌文化的普及工作,堪当此任。二位长期从事敦煌吐鲁番学研究,都是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的中坚力量,与老中青三代的众多敦煌学家又有密切的联系和良好的关系,组稿并非难事。而且一位是中华书局的编审,一位是北京大学的教授,都有敦煌学的著作问世,兼有编书、教书、写书的深切体会。这套书的作者,更是以活跃在科研与教学阵地的中青年学者为主,而且几乎都是敦煌某一专业领域或课题范围的领军人物,由他们来撰写敦煌学的普及读物,引领读者走近敦煌,也是很合适的。
谈到普及读物,我还要发点感慨:写好、出好一本普及读物,其难度是一点也不亚于那些高深的学术专著的。内容要准确,材料要翔实,语言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作者要有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的本领。像这套丛书,配了许多图片,当然还要求图与文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些说来容易、看似轻松的特点,对我们的作者和出版社却是相当严峻的挑战。好在甘肃教育出版社有这方面的经验与优势,可能也不乏“成功之母”的教训;主编之一的柴剑虹又曾长期负责编辑倡导“大专家写小文章”的《文史知识》杂志,并且承担了丛书中一本书的写作任务,应该也会以自己的见解、感受与文字去与其他作者切磋、推敲。两者结合起来,一道应对挑战,为宣传与普及敦煌学知识积累经验,我以为也是出版这套丛书的意义之一。
荣新江 著ISBN 978-7-5423-1508-3
定价:38.00元
王惠民 著ISBN 978-7-5423-1509-0
定价:38.00元
谭蝉雪 著ISBN 978-7-5423-1522-9
定价:38.00元
王冀青 著ISBN 978-7-5423-1507-6
定价:38.00元
郝春文 著ISBN 978-7-5423-1519-9
定价:38.00元
郑炳林 李军 著ISBN 978-7-5423-1506-9
定价:38.00元
王克芬 柴剑虹 著ISBN 978-7-5423-1521-2
定价:38.00元
刘进宝 著ISBN 978-7-5423-1533-5
定价:38.00元
赵声良 著ISBN 978-7-5423-1520-5
定价:38.00元
高启安 著ISBN 978-7-5423-1523-6
定价:38.00元
王冀青 著
荣获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

斯坦因一生中在中国进行了四次考古活动,关于前三次中国考古活动,斯坦因本人撰写有总计11卷的详尽报告书以及大量游记、论文等,因此早已为国际学术界所熟知。但是关于斯坦因第四次中国考古,由于他本人从来没有发表过任何报告书和游记,所以一直不为国际学术界所知,成为一段空白。《斯坦因第四次中国考古日记考释》一书的作者从1985年起研究斯坦因第四次中国考古,于1989年起赴英国研究斯坦因考古档案,1995年在牛津大学首次发现斯坦因第四次中国考古旅行日记的手稿原件。后十余年,作者对斯坦因第四次中国考古日记潦草模糊的手稿加以整理翻译,再结合自己的考释研究成果,阐述了斯坦因第四次中国考古的详细过程,弥补了这段空白。全书涉及斯坦因1930年8月11日至1931年7月2日的日记,根据行程分为20大部分,每大部分都由日记汉译和考释两节构成。
《斯坦因与日本敦煌学》的作者从1989年起对英国藏斯坦因档案中涉及日本敦煌学史的英文资料加以整理、翻译,从1991年起在日本搜集日本敦煌学史的日文资料,经过全方位的考释和研究,撰写成此书。本书除了根据日文史料对日本敦煌学家调查整理斯坦因搜集品的活动加以系统叙述之外,重点刊布了英国牛津大学藏斯坦因手稿中的大量日本敦煌学史英文资料,包括斯坦因和日本敦煌学家之间的往来通信,斯坦因在日本撰写的旅行日记和游记等等。本书的内容绝大多数都是世界上首次刊布的研究成果,既是斯坦因研究的最新成果,也是日本敦煌学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在许多方面填补了学术界的空白。往期回顾
喜迎二十大 | 敦煌学精品出版回顾(一)
敦煌的图案王国
承前启后——敦煌隋代石窟艺术
文殊山石窟中的故事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