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移民与中国传统文化
摘要: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安土重迁”似乎是我们祖先极其鲜明的形象特征。但在任何时代,在任何社会里,个人以及由个人组成的各类群体,其居留之地不可能自始至终固定不变。王朝更迭、社会动荡、自然灾害、民族矛盾,等等,都为人们的生存带来意想不到的考验。主动或被迫,东奔或南突,人们或百般无奈地,或不假思索地踏上了迁徙之途。 迁移是中国历史必不可少 ...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安土重迁”似乎是我们祖先极其鲜明的形象特征。但在任何时代,在任何社会里,个人以及由个人组成的各类群体,其居留之地不可能自始至终固定不变。王朝更迭、社会动荡、自然灾害、民族矛盾,等等,都为人们的生存带来意想不到的考验。主动或被迫,东奔或南突,人们或百般无奈地,或不假思索地踏上了迁徙之途。 迁移是中国历史必不可少的发展线索,移民其实是构架中国历史的重要枝干。重大移民事件运动同时又都是极为重要的历史事件,无论对政治演变与经济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本书力求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出发,利用生动而具体的事例来凸现移民运动、移民群体及个人在中华文化发展上的伟大贡献,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传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真实历程。本书初版于2003年,为《四海同根:移民与中国传统文化》。第一章 波澜激荡撼九州——中国历史上著名移民运动掠影第一节 行行重行行——上古历史中的移民运动及其文化遗韵二、汇聚“中国”——夏商周时期向中原地区内聚型迁移三、闯关东——清代向东北地区的移民运动
第二章 人才荟萃话繁盛——移民与文化发达区域的变迁第一节 五方杂处的“天府”——移民与关中文化区的变迁二、英俊之域,冠盖如云——“实关中”移民潮与西汉长安五陵文化区的鼎盛三、突厥名王满朝堂——隋唐时期入居长安城的突厥人及文化影响一、河洛夙称“帝王乡”——两汉时期河洛文化区的兴盛二、“西天”也无此名城——北魏后期河洛文化区的复兴一、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先秦及秦汉时期江南文化带的低落三、繁华钱塘梦——南宋杭州城内的“汴梁遗风”
第一节 胡越一家聚中华——内迁——周边民族接受汉化的捷径一、从“塞外胡虏”到“汉家皇亲”——匈奴族的内迁与汉化过程一、羌笛悠悠绕长安——氏、羌族入居与关中文化区的转型二、巍巍吕梁“山胡”家乡——匈奴入居与稽胡文化区的出现三、齐鲁不见读书郎——唐代河北藩镇地区的“胡风”
一、离江南后思江南——北朝江陵移民与庾信《哀江南赋》一、苦读成栋梁——平齐民的文化贡献与刘孝标《世说新语注》第三节 天涯何处觅乡音——移民与方言地理及传统戏曲二、北调南腔意韵深——移民与传统戏曲的发展
第一节 西域“凿空”胡风吹——西域移民与中原的“胡化”之风一、洛阳家家学胡乐——西域移民与“胡乐”及“百戏”的传入二、胡贾珍珠美,胡姬艳若花——西域移民与中原地区的西域风情第二节 天竺高僧成帝师——西域移民与佛教文化之传播一、筚路蓝缕,矻矻不休——西域高僧在早期佛籍翻译史上的开创之功二、精深博大,弘扬佛法——西域高僧对佛教传播的巨大贡献
第一节 中西历法孰优劣——洋教士与西方科技知识的传入一、从“利夫子”到“汤玛法”——耶稣会士入华及文化传播历程二、交融与冲突——耶稣会士的移民生活状况及文化素质分析第二节 “十里洋场”费思量——近代租界移民对中国旧文化的冲击二、“十里洋场”的文明与野蛮——租界文化性质之剖析
第七章 多少海客到瀛洲——边疆及海外移民与中国文化的外传第一节 于迷离处见真情——古代中国向日本、朝鲜移民的文化影响二、风吹稻花两岸香——移民在朝鲜半岛政治文化发展史上的贡献第二节 “三宝灵庙”遍南洋——东南亚地区中国移民遭遇与“郑和崇拜”现象一、香火遥祭伟人功——大航海家郑和与东南亚各国“郑和崇拜”现象二、血泪浸透“过番”路——明清时期南洋地区屠戮华侨惨案述评第三节 “猪仔出洋”与“唐人街”——近代苦力贸易与海外华人社区状况二、幸存者的“保留地”——美国“唐人街”早期历史回顾
第八章 穿越迷空觅祖根——移民史与当代中国寻根文化第一节 “客民”“客家”遍中华——移民史与客家文化源流二、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独特而丰富的客家文化第二节 何处家山何处根——中国历史上的移民发源地巡礼三、不能忘记中华民族的世界之根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355)
内 页
以上信息根据本店所有或曾有图书,结合网络资讯整理编辑,纰漏之处还望指正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