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文物 | 千年后累世情深,她在等

摘要:   北魏 残头像 洛阳永宁寺遗址出土周杰伦的这首《烟花易冷》在小文的高中时代曾经火过一阵。近几年,随着歌手林志炫的翻唱,这首歌又重回大众耳畔。然而相比《烟花易冷》,小文却更喜欢它的另一个不那么广为人知的名字——《伽蓝雨》。伽(qié)蓝,是梵语“僧伽蓝摩”的简称,意为寺院。汉代传入中国的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获得高速发展。在那个社会动荡的年代,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佛教众神对百姓来说,无疑极具吸引力。而 ...

  北魏 残头像 洛阳永宁寺遗址出土

周杰伦的这首《烟花易冷》在小文的高中时代曾经火过一阵。近几年,随着歌手林志炫的翻唱,这首歌又重回大众耳畔。然而相比《烟花易冷》,小文却更喜欢它的另一个不那么广为人知的名字——《伽蓝雨》。

伽(qié)蓝,是梵语“僧伽蓝摩”的简称,意为寺院。汉代传入中国的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获得高速发展。在那个社会动荡的年代,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佛教众神对百姓来说,无疑极具吸引力。

而当时佛教“轮回转世”、“因果报应”等教义也为普通民众那饱受战乱摧残的心灵带来了一丝安慰。来自异域的佛教高僧们能占卜吉凶,能治病,大大拉近了与中原统治者、人民的距离。他们的预言故事在《高僧传》一类的书籍中多有记载。

十六国时期的著名高僧佛图澄,曾用佛法感化后赵统治者石勒,制止杀戮,又兼擅医术、占卜

佛教盛行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寺院的增多。拜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句所赐,南朝寺院林立的盛况早已被我们熟知。

在北朝,情况也是一样。北朝的非汉民族统治者们对佛教这种外来宗教并不排斥,再加上高僧们常常具备预言技能,统治者们对佛教高僧还是很重视的。一来二去,高僧们难免借机宣传佛法,统治者自己难免也信了佛教。大造寺院的活动,由此开始。

关于北朝寺院的记载,流传下来的可不是一首诗,而是一部书——《洛阳伽蓝记》。

  明刻本《洛阳伽蓝记》

《洛阳伽蓝记》,作者杨衒(音“炫”)之,生卒年不详,北朝人。杨衒之曾在北魏的都城洛阳做官。永熙三年(公元534年)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后,他又为东魏效力。公元547年,他因为工作需要,重返洛阳。见到“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的残破景象,悲从中来,不禁提笔回忆当年洛阳城的繁盛景象。

全书共分五卷,一共记述了洛阳城中、城东、城南、城西、城北的寺院共70余所。其中建造水准最高的寺院,名为永宁寺。

永宁寺为北魏孝明帝的生母胡太后在熙平元年(公元514年)主持建造,寺院建筑极尽豪奢。《洛阳伽蓝记》中记载,寺中“有九层浮图(又称“浮屠”,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佛塔)一所,架木为之,举高九十丈。上有金刹,复高十丈;合去地一千尺。去京师百里,已遥见之。”塔北有佛殿,殿中有高达一丈八尺的金佛一躯,其他大小不等的金玉佛像共20躯。

寺里还有各色房屋楼阁一千余间。胡太后动用了当时最顶尖的建筑师、工匠和艺术家来建造这座寺院,可谓“作工奇巧,冠于当世”。

  永宁寺遗址出土大量串珠,可见当时建筑的豪奢富丽(图:《北魏洛阳永宁寺1979-1994年考古发掘报告》)

然而,仅仅18年之后,这座梦一般的寺院就在一场大火中灰飞烟灭。大火由雷电引发,初起于九层浮屠的第八层。当时,洛阳城里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眼睁睁地看着这座洛阳城中有史以来最为雄伟壮丽的建筑被大火吞噬。皇帝派遣南阳王元宝炬和录尚书事长孙稚率两千兵士前去救火,但无济于事。

  永宁寺塔基全景(图:《北魏洛阳永宁寺1979-1994年考古发掘报告》)

大火一连烧了三个月。有三名和尚自愿投入大火,随永宁寺一道去了。人们的哭声震动了整个洛阳城。

而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场大火更像是不祥之兆,预示着北魏的灭亡:两个月后,北魏彻底分裂,当时的皇帝孝武帝率众从洛阳出逃,投奔关中地区的贵族宇文泰;而另外一名权臣高欢,则将当时年仅11岁的元善见立为皇帝,迁都邺城。曾经繁盛一时的北魏都城洛阳,从此没落。

永宁寺虽然惨遭火焚,但由于其巨大的体量,并未完全被“夷为平地”。在今洛阳城东30里的汉魏洛阳故城遗址上,有一座巨大的土丘,那就是永宁寺塔的残基。1963年春季,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洛阳工作队对永宁寺遗址进行考古钻探,1979年正式发掘。

  永宁寺塔基远景(图:《北魏洛阳永宁寺1979-1994年考古发掘报告》)

考古发掘结果表明,永宁寺的布局十分规整,在整体上是一座长方形的院落,中轴线上分布着佛塔和佛殿,都是寺院内的重要建筑,而佛塔的地位又比佛殿更高。中轴线的左右两旁,分布着其他各类建筑。

  永宁寺遗址平面图(图:《北魏洛阳永宁寺1979-1994年考古发掘报告》)

建筑中置放的塑像,也都精美绝伦。由于永宁寺为皇家主持建造,且从始建到被毁,不过短短18年的时间,所以,永宁寺遗址中出土的雕塑残件,可以视作北魏后期雕塑艺术的代表。出土的塑像绝大多数为佛、菩萨和弟子的雕塑,推测常见的组合形式为一佛二菩萨,或一佛二菩萨二弟子。

而作为佛、菩萨塑像陪衬的影塑中,包含着大量的世俗人物塑像。影塑像中,某些人物雍容华贵,气宇轩昂;有的手中持物,一派侍从模样。若将它们组成立体画面,与同时期石窟寺中的帝后礼佛图还是很相似的。

  《北魏孝文帝礼佛图》,原位于龙门石窟,现藏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从塑像艺术的角度来看,永宁寺塑像较同时期石窟寺中的造像及其他塑像,显然更加细腻、精美、生动。它们造型优美,虽然有些雕塑仍然流露出一些异域风情,但总体而言,还是与中原人民的面相更加接近。塑像的面庞多呈长圆形或圆形,眉清目秀,面带微笑。

  塑像残缺的微笑(图:《北魏洛阳永宁寺1979-1994年考古发掘报告》)

它们的形体修长,身姿秀丽,体态明显趋于丰满圆润。在衣纹的描绘上,很少用刻刀刻划,也没有用泥条粘贴。最为常见的,是纯雕塑而成的衣褶,简洁、明快,十分自然。显示出一种新的风格。

  永宁寺出土塑像残块上的衣纹(图:《北魏洛阳永宁寺1979-1994发掘报告》)

实际上,早在北魏迁都洛阳之初,当时的皇帝孝文帝已经有了在京师建立永宁寺的想法,并在城市规划中为永宁寺预留好了地块。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一设想直到20年之后才得以实现。永宁寺规整的布局、豪奢壮丽的建筑和精美绝伦的雕塑,无一不对当时的佛教建筑产生了重大影响。

  甘肃天水麦积山第44窟 西魏彩绘泥塑

在远离洛阳的陇右地区,我们可以看到同样泛着神秘微笑的雕塑。如果放眼世界,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上的某些寺院遗迹,也可以看到与永宁寺相近的布局。

永宁寺虽然被毁,但它留给我们的探讨空间,是无穷无尽的。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